团结花开枯柯坝 和谐新风拂芒赖
柯街镇芒赖村是一个汉族、彝族、苗族杂居的民族村,2012年末,有农户701户, 2602人,其中,傣族612人,占23.5%,彝族650人,占总人口的25%。近年来,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芒赖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夯实基础,发展壮大产业,突出民族特色,挖掘发扬民族特色文化,形成了各民族团结和谐奔小康的良好氛围。芒赖,犹如一簇盛开在枯柯河畔的民族团结和谐奇葩。
——发展生产促和谐
生产发展是关键,芒赖村“两委”立足气候、土地、矿厂等资源优势,不断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促进全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芒赖村平均海拔916米,地处枯柯河低热河谷,典型的亚热带立体气候,有芒赖坝、芒干坝两个典型的低热河谷坝子;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紧靠云保公路,距离柯街集镇5公里,交通便捷,是全镇热区经济开发的首选地。针对芒赖村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困难,镇党委政府带领芒赖村两委,不断分析村情,找准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坚持夯实基础、培育支柱、加快发展不动摇,按照产业发展“全镇一盘棋”思路,制定出“做优粮食、做大甘蔗和香料烟、做强畜牧和反季蔬菜、做活个私经济”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全村每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00亩以上,良种率达98%以上,2012年,全村粮食总产1217吨,人均生产粮食489公斤。种植香料烟800亩,实现产量2500担。2012/2013榨季,全村入榨甘蔗预计达13600吨,群众收入272万元;种植反季节大棚蔬菜2000亩,实现产值1300万元;出栏生猪8610头,实现产值1180万元。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个私经济。全村有煤矿3户,年销售收入400万元;有16户农户在柯街集镇从事经销、饮食、服务业,年销售收入81万元。
——夯实基础促和谐
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下,芒赖村积极发挥主人翁作用,不断抢抓机遇,加强道路、农田、沟渠、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全村10个村民小组,全部实施了“新农村试点”建设项目,极大夯实了发展基础,有效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谐。2011年—2012年,两年连续实施马桑林洼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6000亩,实施了枯柯河中型灌区节水配套工程2件,解决了缺水的难题,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和产出率。通过“新农村”、“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整合,辅以财政奖补,农户自筹等方式,共筹措资金237万元,实施了缅寺、芒映联山、村容村貌整治和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2个民族自然村均已完成“四清”,新建、改造自来水管网5000米,改造坑式老厕50个,推广使用沼气池30个,建设进村道路5000米、村内公路4000米、通户道路2000米,新建排水沟建设和硬化5000米,提升绿化美化40亩。通过村庄规划,缅寺傣族自然村实现了进村道路弹石化,入户道路水泥化,有农民文化活动中心,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全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高涨。
——弘扬文化促和谐
文化是民族永续之根、进步之魂。芒赖村在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作出了民族文化发展的样本。在工作实践中,以本土文化为基础,结合时代的强音,奏出了新时代的文明、和谐主旋律。一是用墙体文化教育人。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围绕“礼仪”、“孝道”、“法制”等主题,打造文化长廊,鲜活的图片,简明的文字,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本土“教材”。二是用本土戏剧教育人。“三句半”这种表演形式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表演形式。施家洼几位“乡土人才”在农闲之时,将“计划生育”、“依法治村”、“道德建设”“禁毒防艾”等内容编成了“三句半”,每逢节日聚会,在村民活动中心表演,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和表演形式,既娱乐了村民,更让村民受到了教育。三是民族活动凝聚人心。民族杂居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打歌”等民族特色文化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成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乡土文化”。每逢春节、“赶摆”、火把节等重要节日,自发的组织“打歌”等特色民族活动,象脚鼓、芦笙等多种民族特色乐器,共同奏响了民族和谐的旋律。(罗相明)
- 上一篇:三招还母亲河美丽容颜
- 下一篇: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