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蔗糖产业在困难中寻求突破
入榨甘蔗产量比预计减少12.5万吨,农业经济损失3533万元。刚刚结束的2012/2013榨季,昌宁蔗糖产业在持续干旱面前,交出了一份无奈的“答卷”。
面对这样的无奈,县糖办副主任、县甘科站站长杨继铭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从蔗区基础设施条件抓起,着力培育专业村、专业组和种植大户,这样科技创新和机械化作业才能实施得好,产业的效益也才能得到提升。”如杨继铭所说,甘蔗是昌宁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对昌宁经济社会发展曾经做出过并正在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丢不起也丢不得。今年,全县共有8个乡镇、61个村民委员会,618个村民小组近9万人口种植甘蔗;有3户制糖企业5条制糖生产线,日处理甘蔗能力6800吨,拥有固定资产3.832亿元,现在职员工1032人,2013年招收季节工917人。2012/2013榨季,全县共入榨甘蔗523196吨,生产食糖67589吨,生产酒精5342吨。食糖平均销售价5250元,比上年下降1100余元,酒精平均销售价5220元。制糖企业预计实现现价工业产值5亿元,甘蔗最低收购价420元/吨,实现甘蔗农业总收入3.2亿元,预计上缴税金5000万元。去冬今春来,蔗区基本无有效降雨,持续的干旱给甘蔗生长带来较大影响,全县甘蔗受灾面积14.5万亩,成灾面积8.9万亩,绝收面积0.65万亩,实际产量比榨季前最后一次测产分析减少了12.5万吨,减少19%。
无奈中也有亮点。卡斯蔗区是昌宁县降雨量最少的蔗区,但在卡斯镇小赤田,甘蔗却比其他区域长得明显要好。这里于2010年实施了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后,原来的坡地变成了梯田,并配套了供水网络,为甘蔗生产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正常年景产量比坡地可增产3吨以上。湾甸蔗区的李永州,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甘蔗400多亩,在糖厂和政府的帮助下,对种蔗地块进行了改造,今年入榨甘蔗2200多吨,单产达5.5吨,甘蔗纯收入20多万元。
针对企业、蔗农们的困惑,县委、县政府和有关乡镇、部门始终不断探寻,力求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的途径。今年,圆满完成了国家糖料基地项目建设,、完成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500亩、双高甘蔗示范基地建设9500亩,新建机耕沙石路9760米,新建100立方米蓄水池2个,架设管道9900米,建设集雨型水窖150口。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田样板甘蔗平均亩产7.61吨,比非样板区增0.7吨;旱地样板甘蔗平均亩产6.7吨,比非样板区增2.2吨,带动1万亩甘蔗高产创建。甘蔗高产创建项目建设增收明显,万亩甘蔗平均产量6.46吨,比非示范区亩增产1.82吨,累计增产甘蔗1.82万吨,增加产值764.40万元。全县完成甘蔗地膜覆盖面积2.5万亩,80% 以上甘蔗面积推广配方施肥, 90% 以上甘蔗面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甘蔗良种覆盖率达 88% 以上,首次推广脱毒健康种苗种植技术,种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8亩。
杨继铭建议,在加大科技推广应用的同时,应积极采取综合措施,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难题。重点是不断整合项目资金,继续加大以水利和蔗区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不断建立和完善甘蔗专业村组,鼓励大户种植,合理优化甘蔗种植布局,促进甘蔗种植向优势区域和优势农户集中。同时,制糖企业和甘蔗科技部门应在甘蔗机械化方面加大引进和研发力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升甘蔗产业综合竞争实力。(吴再忠)
- 上一篇:我县创新方式加强财税收入
- 下一篇: 湾岗:烟水配套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