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茶乡要闻 >> 时事快讯 >> 正文

党建引领 组织发力 柯街镇玉地里社区旧貌换新颜

发布日期:2016-09-01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柯街镇玉地里社区位于柯街镇东部,国土面积8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200米至2543米,年平均气温16度,年降雨量1400毫米,森林覆盖率35%。社区辖13个村民小组,2015年末有总人口517户1566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9户,501人,占总人口的32%。 

2016年是玉地里社区脱贫摘帽年,也是全村179户50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决战小康的关键年,为实现脱贫摘帽这一目标,玉地里党总支坚持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党建扶贫双推进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等工作,社区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玉地里社区群众出行的真实写照,道路交通一直来制约玉地里社区发展,境内大量农特产品往外运输难,就算有个别商贩到当地进行收购价格也较低,更多的是腐烂在地里。“要致富,先修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玉地里社区党总支主动作为,一方面向上级请示汇报,争取项目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动员社区群众捐资。通过努力,如今的玉地里社区道路四通八达,镇村道路实现水泥化,村组道路实现了100%水泥化或弹石化,群众出行再也不难,群众种植的农特产品已经不需要往外运,商贩直接开着车子来村子里购买。道路建设只是社区党总支改善基础设施的举措之一,在各级各部门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社区连续实施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村级卫生室重建工程、学校运动场硬化工程、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程等,为社区继续发展、实现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玉地里社区于1998年开始引进种植油桃,油桃产业成立社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但近几年来,由于桃农们管理不当,加之病虫害严重,油桃质量越来越差,油桃市场走向低谷,群众持续增收成了困难。为破解这一难题,实现群众继续增收,社区党总支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多次邀请市县农业部门的专家学者为群众传授技术。为了改变在油桃销售环节群众单打独斗而造成市场起伏波动较大的尴尬,社区党总支及时成立了玉地里艳光油桃专业合作社,并通过中国商务部等网站及时对外发布销售信息,同时邀请了央视《消费主张》栏目、云南日报、保山日报、保山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引进了不少经销商,社区3000亩油桃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被外商一销而空,并且卖到了好价钱。目前,党总支又正在筹划建立一个农村电商平台,有望通过平台将社区境内的山茅野菜、特色农产品等向外展示和销售。  

要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群众增收是一大难题,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玉地里党总支严格执行一户一策、因户施策的措施,对全村179户50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逐户调查研究,了解其致贫原因,并结合各自实际为其制定脱贫方案。在《玉地里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计划表》中可以看到,小平地组村民饶应忠家的贫困情况被列在了这个表格上,他今年45岁,家里种植核桃、油桃、甜脆豌豆等作物,两个子女正在上学,因无足够的劳力而致贫。通过综合考虑,并与饶应忠商议后,玉地里党总支为他订制了详细的扶贫措施,在他家脱贫计划表的脱贫措施一栏写着:“申请扶贫贷款6万元,实施危房改造;发展养牛7头,年内出栏5头,收入4万元;林果收入8000元;养猪5头,年内出栏仔猪30头,收入1.2万元;养鸡200只,年内出售200只,收入1万元,计划实现人均纯收入6580元。如今,在饶应忠家可以看到,这些扶贫措施都得到了具体落实,牛、猪、鸡都养了起来,房子也马上完工,生活已经正式步入小康轨道。老饶家只是玉地里社区群众提前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目前全村共重点培育扶持生猪养殖示范户5户,辐射带动群众302户;培育养牛示范户2户,辐射带动群众320户;培育以土鸡为主的林下特色养殖户6户,辐射带动群众350户;引进中草药种植产业和龙头企业一个,建成中草药种植基地400亩,通过示范带动的作用,合理有序的推动了整村产业发展。  

如今的玉地里社区到处绿树成荫,处处瓜果飘香,昔日的贫困村已建设成为山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示范区,绿色经济建设示范点,家家户户盖新房,买新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伍修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