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茶需要走出去
8月17日,山西省第五届茶业茶文化博览会在太原闭幕。在为期5天博览会上,来自滇西千年茶乡昌宁的4家参展企业和2家“观光”企业代表通过与全国各地特别是山西茶商、茶客的广泛接触,得出了一个统一的结论——昌宁茶,需要更多的走出去,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昌宁茶,形成良好的产销循环。
“我们昌宁的茶非常有特色,与其他地区相比一点都不逊色,特别是我们的古茶树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但怎么走出去,需要政府、企业的共同努力,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昌宁红韵公司负责人何奇颖说,企业更多的是要了解市场的需求,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开发产品,而不能只是觉得自己的茶资源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再好的产品如果卖不出去、卖不出好价钱,也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展会期间,参展的政府、团体负责人和参展企业组团或单独到太原现代茶城等茶叶专业市场进行了考察,与当地茶商进行了广泛地接触。风镭镇茶业总经理张旭,近年来一直主营云南雨林古茶坊的茶产品,随着对滇红茶的了解,他和原主营信阳毛尖、信阳红的陶智方对滇红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昌宁参展代表座谈时,张旭表达了合作的愿望,并提出将到昌宁具体进行考察、洽谈。在看了昌宁古茶树的图片后,张旭认为,昌宁的古茶树与他看到过的相比并不差,而且数量还有这么多,这是非常难得的资源。张旭建议:“昌宁红茶目前在市场上,还没有很大的名气,这有一种后发的优势,只要运作得好,完全可以成为北方茶界的一颗新星。”
雪兰公司董事长禹文超夫妻俩明确分工,一人在展馆展销,一人带着样品到处走。禹文超说:“参加这种展会,最重要的是让这里的人认识宁这个地方,认识昌宁茶,相信认识之后,很多人就会到昌宁具体考察,形成合作关系。这次到展会来看茶的人,大多是普通的茶客,更喜欢看中低端的绿茶、红茶,这对于昌宁的25万亩台地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商机。关键是加工的质量要提升,要适应市场的需求来开发产品。”
太原某企业老工人郝玉福先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爱茶人,开展以来,几乎每天都会到昌宁红集团的展位喝茶、聊茶,时不时还扮演解说员、推销员的角色,将昌宁红茶产品的优点介绍给其他人。郝先生说:“等退休了,要找机会到昌宁看看,带动更多的人喜欢上昌宁茶。”
“这冷水泡茶很适合我们这样经常外出的人喝,方便而且口感确实不错。”供职于太原电视台的邱钺先生是个年轻的老茶客,一直喜欢普洱茶,在品尝了昌宁红的冷水泡茶后,赞赏有加。他说:“以前都不知道茶还能有冷水泡,看来昌宁茶确实与其他地方有很多不一样,特别是企业的研发很有想法,很能适应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经常外出的人的需要。”
普洱茶是这次博览会的主打产品,在展会现场占了绝对优势。但昌宁黄家寨古树茶厂生产的古树生普,却是“叫好不叫座”,许多品茶者都说茶好,但一听价格都摇头。厂长董林说:“感觉来的大多是一些普通的消费者,对茶是只认品牌不认品质,而且大多数人都觉得古树茶的价格偏高,但相信这地方会有一群真正爱茶的人喜欢上古树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推销自己,找到市场。”
来自双江县的李本奎女士非常认同这种观点,她认为整个展会上冰岛、班章、大益、景迈山等品牌的产品非常多,但很多都是外地人在卖的贴牌产品,但却卖得很好,她和周边几家产地去的人带去的茶,反而卖不动,“这非常奇怪,主要因为贴牌产品价格低,而我们的产地产品价格高。”
昌宁壹叁玖公司总经理荣丽兰介绍,在展会的几天,她公司销售的主要是相对普通的红茶和绿茶。而作为观光团成员,来自沧茗源野公司的穆顺军在跑了许多茶市场,与许多茶商、茶人交流后,也感觉到了压力,他说:“这次来感觉到,这个地方的很多人,对茶并不是特别了解,他们往往看重的牌子和价格,至于茶的品质,还不能成为很好的卖点。这就需要我们在做好茶叶的同时,不断地走出去,不断地去推销,获得更多人的认同。”
对于企业所遇到的问题,去年曾经到过昌宁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记者王宝香女士,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她认为:“昌宁的茶叶要走出去,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保证茶叶品质的前提下,将适应大众消费需求的产品通过代理商、专卖店的形式,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借助当地一些有影响力的机构、人物,组织精英级茶人,通过开品鉴会等方式,将以古树茶为主的高端茶推进高端消费圈,培育固定的消费群体。最终实现各种档次的茶相互推动的良性循环。”
“这次出来,让山西的很多茶人知道了昌宁,知道了昌宁茶,同时认识了许多茶商、茶人。虽然展会上销售的不是太多,但这对昌宁茶来说,也是一次成功的走出去。” 现场销售额112000元,签订合同金额50000元,达成意向性销售额470000元,新增代理商2个,看着参展的成果统计,县茶办主任张德恩说,“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对内加强生产、加工、营销、文化方面的培训、指导,对外多组织茶企走出去,努力让昌宁茶香飘得更远,让更多的人认识昌宁茶,分享昌宁茶。”(吴再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