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理还河道温婉灵秀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傍晚时分,行走在穿城而过的昌宁县右甸河畔,看着柳树的新绿,听着鸟儿的欢歌,刚刚从农田里查看小春长势归来的村民段忠吹着口哨,不时地与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们点头微笑,脸上荡漾着“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惬意。“这河边原来只有几棵老柳树,河埂也是坑坑洼洼、杂草丛生的土路,每次来田里都不想来。现在路修好了,树种满了,不仅我们农民,就是那些居民们也经常会到这里来走走。”
右甸河发源于县城北部新炉山区,由北向南流淌,经漭水镇、田园镇、温泉镇流入临沧市凤庆、云县后汇入澜沧江,属澜沧江一级支流。该河横穿昌宁县城,河长60公里,径流面积522.6平方公里,其中右甸坝区内总长18.6公里,既承担着县城防洪排涝功能,又承担着坝区内2.5万亩农田灌溉的重要任务,同时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昌宁人亲切的称为“母亲河”。
一直以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治理河道的愿望日益迫切,特别是昌宁县提出了建设宜居山水田园城市的目标后,河道治理更成为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一直以来,历届昌宁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河道的治理,从1962年开始,就不断争取项目资金,开展治理工作,但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仅完成治理2.98公里。近年来,该县多方争取,共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对整个坝区内剩余的15.62公里河道进行了集中治理,完成了河堤支砌、绿化、人行桥建设等工程。通过集中治理,河道防洪能力达到了10年一遇标准,提高了县城及右甸坝区农田、村庄的防洪能力,也提升了河道的灌水、排水能力,为两岸2.5万亩农田、5万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提供了安全保障。
结合宜居山水田园城市的总体规划,该县积极整合林业、交通、住建等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统一对河道沿线的绿化、道路、自然景观等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河堤道路两侧10米范围内的景观防护林232.5亩,硬化河堤两岸道路17公里,在进一步提升右甸河的生态防护功能的同时,打造出了优美的沿河自然景观带,实现两岸交通道路与城区主干道相通相连,方便了群众出行,拓展了居民休闲娱乐空间。
河道治理了,生态走廊建成了,管理即变得尤为重要。该县在治理工程的同时,就开始统筹各方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河道管护,确保右甸河防洪、排涝、生态等综合效益最大化。在具体工作中,该县把统一思想认识作为先导,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与沿河住户和经营户签订《河道保洁协议书》,向广大市民及周边学校发放《保护穿城河倡议书》,广泛宣传动员,不断增强群众自觉保护河道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县城区河道保洁方案和右甸河防护林管护方案,将右甸河县城段的15条支流环境整治责任分别分段挂包到县直95家单位部门,并聘请4名河道保洁员专门负责右甸河的保洁,并将右甸河防护林划分为5个管护区域、100个抚育管护责任区,明确全县100个单位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巡查管护、落实抚育管护任务。同时,建立健全河道治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定期不定期开展对河道沿岸及水面垃圾杂物乱扔、违章建筑乱占乱挖、工程垃圾乱倒和污水乱排等行为的督查,以督查加压力,以压力促成效,营造和保护“山脚绿水环绕”的城市水环境。
除右甸河右甸坝段外,近年来,昌宁还先后实施了右甸河温泉段、勐波罗河昌宁段、落勺河等8条段河流的治理14.67公里,2015年还将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开工建设大勐统河勐统坝段治理工程,全县中小河流治理正在全面推进。[吴再忠]
- 上一篇:县纪委监察局“四个明确”规范请示报告
- 下一篇: 团县委召开十七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