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MB19883569/20240313-00007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信访局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24-03-13 |
文号 | 浏览量 |
近年以来,昌宁县进一步树牢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稳步推进新时代信访工作新局面,建设让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强力推进全县信访工作跨越发展。
增强政治化建设,全面筑牢“首要”地位
全县上下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自觉从大局大势中谋划推动信访工作,以“人民信访为人民”的工作理念和价值取向践行《信访工作条例》,确保信访问题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做到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信访工作重心就跟进到哪里,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制度形式实现信访政策法规以及具体信访事项纳入县委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常务会、党委(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学习研究范畴,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质效,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通过现场接访、带案下访、重点约访等方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作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持续提高信访事项办结效率,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确保以“见面率”提升群众“满意率”。2023年,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传达学习信访理论、研究信访工作共6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题听取信访工作、参与信访分析研究、到接访场所接访8次;县级领导深入基层接访下访238次,办结信访事项227件次,办结率95.37%。
着眼规范化推进,着力打造“如家”环境
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期间,践行作风革命和效能革命的具体要求,昌宁县信访局通过办公用房的置换优化实现办公面积从80m²提升为550m²,实现接访办信和行政办公区域分离。结合云南省“如家信访窗口”建设标准化、信息化、人性化的建管要求,筹措资金50余万元对办公用房进行提升改造。在接访办信场所配备候访室、接访室、个访室、分流室,制作信访处理流程、党员践诺等规章制度并公示上墙。在安全便民方面,安装录音录像设备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配备医用箱、报刊杂志、消防设备、无障碍设施等安全应急设备和便民服务设施,制定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在接访过程中,运用内网计算机、身份证读卡器、手机信访通等设备全要素录入来访信息,实现要素信息现场接访与平台系统“同步录入”。在对待来访人员方面,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始终做到热心接待、耐心倾听、认真记录、细心引导,推动来访接待“有温度”“精业务”“暖人心”。与此同时,投入350余万元对乡村两级信访接待场所进行提升改造,为信访问题在一线发现、在基层化解、在源头稳控提高硬件保障。
做好实体化运转,全面发挥“中枢”作用
按照“党政主导、全域联动,因地制宜、务实管用,协调有力、运行高效”原则,强力推动全县13乡镇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实体化运行,形成各方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县信联办在强力推进乡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实体化运行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制度规范,健全联席会议机制,规范信访事项办理流程积极构建科学严谨高效的工作闭环。各乡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在运转中深入推进机制创新,扎实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因地制宜开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探索,打造“信访治理+网格管理”昌宁信访模式。县信联办及各乡镇信联办按照“日报告、周分析、月排查、季调度”的要求进行实体化运作,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023年,县委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召开全体会议4次,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召开调度会议3次;县委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召开交办(协调)会议16次,各成员单位召开信访相关会议123次,乡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召开专题会议156次。通过县、乡(镇)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实体化运转,全县信访联解、矛盾联调、工作联动的格局初步形成。
增强法治化意识,夯实维稳“压仓”底线
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围绕“权责明、底数清、依法办、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一是在推进“预防法治化”方面,通过聘请律师建立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推动“党建网格、综治网格、服务网格”三网资源叠加融合,全覆盖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服务,将邻里纠纷、情感纠纷、征地补偿、农业农村、劳动仲裁等11类矛盾纠纷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推动各类信访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在推进“受理法治化”方面,注重把牢信访事项处理初始关,做到事项层级、问题属性、是否受理“三个区分清楚”,督促有权处理的职能部门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受理办理。同时,做实业务流程“导引图”上墙,用简明清晰的指引让信访群众依法有序表达诉求。三是在推进“办理法治化”方面,注重规范程序与实体化解相贯通、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相统一,依托县乡村三级的人民、行政、司法等调解组织,动态梳理完善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清单,做到诉访分离、访调结合、规范办理,确保群众诉求有办法化解、有途径救济,着力破解“信访不信法”的难题。四是在推进“监督追责法治化”方面,结合督查督办工作,对办理机关和乡镇开展信访工作“三查三建议”,即查清诉求产生根源、查清是否存在失职失责、查清违纪违法情形,并据此向有关单位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追究责任三项建议,从根本上推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工作,破除群众“信上不信下”的问题。五是在“维护秩序法治化”方面,注重规范信访主责单位的办信质量和信访人的信访行为,对扰乱信访秩序的案事依法果断处理,着力破解“以访施压”的难题。同时,通过做好释法答疑、情绪疏导、司法救助等工作,努力塑造“依法信访、理性维权”工作格局。
导入社会化接访,确保社会“全面”参与
全面施行县级领导“每月约访”制度、乡镇主要负责同志“每周接访”机制,构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信访接待新格局。在县信访接谈中心设立信访法律援助工作站,引入律师参与值班接访,为信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据法定途径反映诉求。同时,从县委政法委、司法局、法院等多个部门选派10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政策水平高的干部进驻县信访接待中心,联合开展信访接待工作。根据不同时段和领域的信访事项,适时组建重点领域信访接谈小组,推动专家、学者深度参与融入来访接待工作,提高接谈疏导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着力讲透政策、说清道理、理顺情绪、指准路径。在乡村一线注重发挥“三老”人员解纷止访作用,吸纳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组建125支“红色调解队”,深入田间地头积极调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难事、急事,探索形成“小事拉家常、难事大家谈、大事法律扛、事事有回访”工作机制和“五治一体”乡村善治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