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43H-/2022-123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漭水镇
公开目录 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2-11-3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漭水:十年征程硕果累凝心聚力创辉煌

漭水:十年征程硕果累凝心聚力创辉煌

开篇

漭水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农业农村工作会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务实创新,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年披荆斩棘我们聚合力强攻坚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5亿元,实现1416户5555人脱贫退出、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5.2%下降为0。完成221户“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建成3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农户349户。2018年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普查验收,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坚持政策促动、产业带动、群众主动,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达10万元以上。制定25个后续产业发展规划,持续巩固壮大茶叶产业,培育认定创业致富带头人24人、带动231户脱贫户持续增收,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4万人次。建立防贫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防贫风险体系全面构建,返贫和新增贫困得到有效遏制。

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全面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整治三大工程,启动建设沧江茶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漭水社区、河尾社区创建为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完成11个,累计完成投资0.5亿元。

十年持之以恒我们守红线严要求环境质量不断优化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草原鼠虫害防治等系统生态工程,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累计植树5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5万余亩。草原奖补政策全面落实,禁牧面积6.5万亩,草畜平衡面积6.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万亩、森林病虫害防治2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实现草原植被覆盖度和乡村绿化率“双提高”。聘用专职护林员70名,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管护员聘用、管理和考核制度。生态环境管护持续保障,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5.37%,沿江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翠华社区入选“省级森林乡村”。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建成垃圾处理热解站、焚烧炉各1座,累计配备垃圾桶200个、垃圾斗34个、垃圾转运车6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覆盖率达46%。投资40万元完善江桥游客服务中心雨污分流设施设备。持续巩固“清河行动”和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专项行动成果,河西水库、漭水河、右甸河沿岸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整改。全面落实镇、村两级河长责任,对辖区12条主要河流、6座水库开展巡河、巡库1.3万余次。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沿江、联福、河尾、明华、老厂5个村(社区)小湾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加快推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新建改建户厕2705座、公厕33座,常住户卫生改厕率达30%以上。共裕等5个村(社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村”,卫生乡镇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评估。

十年攻坚克难我们转方式调结构产业基础持续夯实

农业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巩固。持续巩固传统产业,茶园面积稳定在4.4万亩,鲜叶平均价连续十年增长,产量由334.7万公斤增至372.5万公斤,增长10.2%。核桃面积稳定在16.8万亩,产值达9000余万元。蚕桑面积稳定在1.9万亩,平均年产蚕茧200吨。实施全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4.4万亩。持续培育新兴农业,发展大树椒产业1万亩、金银花种植200亩、引进企业带动种植有机稻1000亩、养殖稻田鱼500亩。畜牧业产值达1.8亿元。

工业活力在探索实践中不断释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宽农业产业链条,累计成立专业合作社42个,工业企业增至57户,个体工商户增至988户,注册资金累计达1.2亿元。以做强茶产业为主线,发展茶叶初制所156家,其中示范茶所13家、获批SC认证茶企9家、规上企业2家,打造雲壹号、圣嘉如一、香秀女儿茶、嘉南红等古树茶品牌9个。

文旅产业在优化供给中不断壮大。黄家寨古茶公园景区、澜沧江高峡平湖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成功创建沿江村松林、茶山河、共裕社区寨子、漭水社区黄家寨4个旅游特色村。完成《漭水镇旅游业总体规划(2020-2030)》编制工作,完成滨河健身步道、古茶广场、坝尾水旅融合等一批项目,储备天堂山森林公园、坝尾有机庄园等一批文旅项目。连续3年成功组织国庆乡村旅游周暨漭水镇稻花鱼文化节,总接待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带动稻花鱼产业及服务业收入4000余万元。漭水镇成功被命名为省级旅游名镇。

十年实干担当我们抓项目强基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1457.4万元,完成水系连通工程。投资1300万元,完成千根河、共裕、浪麻山等6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246.5万元修缮纸厂河大沟3.4公里,投资160.6万元完成黄家寨引水渠1.2公里。全面实施国开资金、浦发资金、水利专项资金等人畜饮水工程66件,灌溉沟渠防渗加固工程4件,水利化程度达65%,全镇抗旱防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灌溉基础进一步夯实。

道路通畅品质快速提档。投资2.6亿元,硬化村组道路369.5公里,自然村通畅率达80%,被评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永平至昌宁、弥渡至昌宁2条高速公路(漭水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

电力保障水平持续升级。村村通10千伏、村民小组通380伏、户户通生活用电的目标全面实现。10个台区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完成,42公里沿江线10kV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全镇电力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信息覆盖能力不断增强。新建电信光缆170余公里,开通光口3320个。建设4G站点25个,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4G网络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重要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87个、农户安装摄像头近1000个,“智慧漭水”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年倾心尽力我们解民忧增福祉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确权承包土地4.7万块、8.9万亩。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完成2230冢活人墓拆除工作,亡故人员火化率达100%。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便民惠民服务水平,承接临时救助、政策咨询等服务事项1200余件,累计受理群众代办事项6000余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9个村(社区)线路安装,“12345”政府热线累计回复信息33条,一部手机办事通安装并实名认证6673人次、完成办件数2.1万余件,政府工作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累计发放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补助资金6200余万元。切实做好稳就业工作,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0余期1600余人次,输转劳动力5.8万余人次,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205人。

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心完小连续5年教学成绩位列全县前五名,被评为“云岭红烛 育人先锋”示范学校,漭水中学获评保山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诗歌教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硬件设施持续改善。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各项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率均达国家标准,全镇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组建597个网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体系,加强宾馆、寄递物流业等重点场所管控,对符合条件人员有序开展疫苗接种,辖区内未发生传染病例。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农家书屋、镇情展室等共接待群众6万余人次,发展业余文艺演出队21支,“欢乐乡村大家乐”开展点34个。

十年同心协力我们防风险抓治理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推动农村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村干部待遇保障标准提高。完成40个村民小组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活动场所建设。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村规民约不断完善,“五组一联”治理模式在全县示范推广,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综合治理能力逐步提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累计开展法制课讲座50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6万余份。健全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2件,化解率达97%,有效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扎实开展“平安漭水”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全镇治安防控网全覆盖,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持续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专项整治120余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隐患80余处。坚决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和防汛抗旱工作,不断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有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结束语

蓄势迸发踏征程,砥砺奋进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使命在肩、心潮澎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等不起”的危机感和“慢不得”的责任感,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高歌猛进,立下“愚公志”,组建“生力军”,争做“排头兵”,为漭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