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05-X/20240516-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计划 | 发布日期 | 2024-05-16 |
文号 | 浏览量 |
根据《中共保山市委教育体育工委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保教体工发〔2024〕6号),结合昌宁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三年有起色”奋斗目标,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进“五育并举”,教育教学质量有新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99.74%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高考一本上线率和本科上线率提高3个百分点,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的教育品质得到突破。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体育系统落地落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统筹力、组织力 、服务力、引领力、创新力、攻坚力、战斗力“七力”提升工程,开展“组织体系建设提能”“红烛先锋提品”等行动,推动中小学党建深化发展、全面进步。突出打造“一校一特色”党建品牌,打造党建示范学校8所,全员轮训中小学校校级党员领导干部,培育“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3个。开展学校领导班子全员轮训,将昌宁一中、昌宁二中党总支升格为党委。推进“六个清廉”建设,扎实抓好5所城区学校巡察反馈问题整改。
2. 抓实思政和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实施“五环思政”育人模式,落实“大思政课”建设18条措施,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活动,打造思政教育示范学校5所。全面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实统一战线工作,加强课堂讲堂、讲座论坛、学生社团,以及新媒体管理,及时妥善处置涉教涉校涉生网络舆情,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坚决抵御宗教渗透,防范校园传教。切实加强教材教辅管理,开展教材教辅、课外读物、试卷专项整治,健全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坚决守住政治安全底线,把牢教书育人正确导向。
(二)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3. 深化“五育”并举综合改革。巩固“双减”成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出台的校外培训机构全流程监管要求,依法依规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材料、培训教师、收费托管等全方面治理,抓实抓细中小学“五项管理”,规范课后延时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规范学校一日常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必要劳动技能养成行动,培育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示范学校15所,打造3个示范团员活动室和8个示范少先队队室。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建设市级及以上劳动教育、美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各3所,研学教育实践基地2个,绿美校园3所。健全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建设一批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 、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和科学教育精品课,培养一批“未来科学家”“未来工程师”。
4. 完善优质教育体系。推进幼儿园科学保教,加快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3%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以上,全面启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围绕2025年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强化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开展联片教研,推进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持续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规范学籍管理,严格考勤和请销假制度,落实落细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推动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加快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办好特殊职业高中,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以上。调整优化县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布局,建好2至3个特色专业,2个以上省级优质专业,保留6个左右传统专业。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办好“通威职高班”,推进行业教产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督促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校本培训教材至少2门。扩大中高“3+2”办学规模,推进职普融通,职技深度融合,做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5. 狠抓教学教研。建强用好县、乡、校三级教研体系,建立常态化的学区、教育集团、城乡共同体教研的教研模式,探索建立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1+N”园本教研机制,打造3个及以上示范乡镇。开展“深耕式”教研活动,紧扣“以学为主: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主题,扎实开展主题教研,打造 3个及以上示范点。深度开展教育科研,立项并开题实施市级以上课题项目3项,结项市级以上课题项目2项。狠抓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校园一日作息,持续推进“一评三进三考”,围绕“备—讲—批—辅—考—练—思—研”等课堂教学提质的全链条,全面创建教学常规管理实验县。落实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采用等级制评价,道德与法治、科学采用合格性评价,体育与健康学科采用定性+综合性评价,一二年级做好非纸笔测试,其余年级严禁公布成绩、严禁排名,切实减轻师生负担、缓解社会焦虑。
(三)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6. 盘活教师资源。通过校点撤并、教师走教、支教等方式促进教师的合理交流流动,推进学科教师、骨干教师均衡配置。通过“特岗计划”、事业招考、校园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不断优化教师专业结构。2024年全县招聘教师110人以上,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体美教师配齐配专率达80%,城区小学专职科学教师配备率不低于60%。
7. 强化教师培训。从教师、班主任、校长三个层面,构建“新秀、能手、骨干、带头、名优”五个评选标准,整合各级培训资源,拓宽教师培训路径,实施“三线五级融通式”梯次教师培训培养,培训教师5000人次以上。积极组织参加学科教学竞赛,以赛代训,不断提升教师岗位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8. 推进教师专业化配置。合理分配教师工作量,力争教师所学专业与任教专业一致,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缓解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结构性缺编的问题。
(四)筑牢教育安全防线
9. 强化责任落实。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处置体系,常态化开展防溺水、防欺凌等专项行动,实现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与上年同比下降。持续巩固提升“三防”建设“4个100%”成果,常态化排查整治安全隐患,新标准“平安校园”创建率达100%。
10. 强化食品安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学校食堂“6T”实务管理达标率达到100%、“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100%。
11. 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常规。落实学校主体责任,以“1530”安全教育机制、“71015”工作机制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安全教育提醒、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统筹抓好国家安全、平安建设、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反恐防暴、扫黑除恶等工作。
(五)持续改善办学条件
12. 加快推进校舍建设。抓实学校扩优提质、能力提升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昌宁一中、昌宁二中男生宿舍楼及体育馆、昌宁思源实验学校实验室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努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启动实施昌宁一中、昌宁二中女生宿舍楼、湾甸乡中心幼儿园教学及辅助用房、勐统镇中心幼儿教育及辅助用房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县示范一小、湾甸中学男生宿舍楼、柯街镇第二幼儿园教学及辅助用房、兴宁幼儿园附属用房、翁堵中心学校学生宿舍楼、城南幼儿园等建设项目,确保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13. 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抓好数字校园建设,强化数字赋能。中小学班级教学多媒体配备率达到92%以上,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达标率达到60%以上,中小学教师注册并激活认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比例达到100%,网络安全事件处置率达100%,中小学实验教学县级视导检查覆盖率达到30%以上,每所小学至少配备1名具有理工类专业背景的科学教师。
(六)打好高中质量提升攻坚战
14. 全面推进“三新”改革。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标准,通过组建一个工作专班、组织一批“三新”培训、实施一批名校帮扶、深化一批课堂改革、开展一批课堂竞赛、启动一批项目研究、做好一批考试研究、办好一批实验学校、实施一批工作督导、选树一批典型示范等“十个一”的措施,扎实推进普通高中“三新”改革工作。
15. 抓实复习备考研讨。持续办好西南大学昌宁高中实验班,加强高考信息、命题方向以及模拟训练用卷研究。与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德宏州民族中学、龙陵一中等学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用好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办好西南大学昌宁高中实验班;选派高中教师到学校跟岗培训,邀请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一线学科专家到我县指导复习备考工作。强化学校高考备考工作,高标准组织各次考试,做好每次质量分析,开展高考攻坚工作督导,提高高考复习备考质效。
(七)打好校点优化调整攻坚战
16. 强化规划引领。优化教育资源及校点布局规划,紧紧围绕“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集镇和城区集中,小学高段向集镇和行政村集中,小学低段和幼儿园相对集中”的总体思路,2024年,全县计划撤并学校90所,其中整校撤并52所,学段撤并38所。实施学校规划建设改造品质提升工程,遴选建设发展规划示范学校2所,将办学理念、校园文化与校舍建设、学校管理有机结合,打造一批亮点学校。
17. 严格规范推进。加强走访和调研,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优化校点布局的重要意义,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严格执行方案制定、听证、论证、实施等程序,使校点布局优化调整工作完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18. 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县乡联动、部门联动,统筹做好交通、医疗、治安、救助等综合保障。抓实撤并学校资产管理,积极争取上级建设项目和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参与学校校点布局调整和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保留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育人水平,确保撤得了、留得住、学得好。
(八)打好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攻坚战
19. 落实校内代理家长制。学校校长作为全校留守儿童的“校内总代理家长”,负责统筹落实本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各项政策措施,对本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负总责;班主任为本班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校内代理家长”,负责本班留守儿童校内关爱保护工作,对本班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负主要责任;其他科任教师和教辅人员对职责分工范围内的全校内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负直接责任。
20. 精准落实关爱对象。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对留守儿童信息进行全面排查更新,建立留守儿童成长信息卡,准确掌握留守儿童基本信息、日常监管情况、成长状况等,做到一生一册、一期一档,推动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生活上优先照料、学习上优先辅导、活动上优先安排、心理上优先疏导等综合关爱措施精准落地。
21. 加大关爱帮扶力度。抓实学生资助、学生家访、畅通亲情联系、拓展课后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项措施,综合施策,努力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问题,不断提高困境儿童教育保障能力,实现全员育人。
(九)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攻坚战
22. 完善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加心理健康室相关设备及软件,并明确专人负责,规范心理辅导室建设和活动开展,制定活动计划,建立活动档案和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合理安排开放时间,提高心理健康监测、干预的准确性、针对性。
2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列入教师招考,计划招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3名。持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题培训不少于1次,持续开展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24. 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发挥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用,实施好心理健康辅导员制度,落实好班主任的心理疏导作用。每学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试不低于1次,对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建立健康方案,并安排专兼职心理教育教师一对一心理疏导,必要时启动心理健康联席会议制度措施,由专业机构介入干预和矫正。
(十)推进教育督导工作规范提质
25. 迎接第四轮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工作。健全机构,加强领导,成立工作专班,提供工作保障,严格程序步骤,聚焦督导评估标准,深入开展自检自查,找准问题和不足,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强短板、补弱项,抓实整改落实,确保高标准通过省、市督导评估。
26. 推进“教育督导工作规范提质年”。进一步规范县、乡、校三级督导体系建设,配齐配强教育督导专职人员,强化督导条件保障,创新督导方式,高效推进督政、督学、评估监测重点任务,提升督导水平。
27. 积极创建优质学校。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督导评估,规范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评价,积极申报创建省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激发学校成长的内生动力。
(十一)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8. 提升学校体育水平。落实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认真组织开展“三操一课”,组织30分钟体育大课间,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不低于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组织实施体育中考、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高质量实施体育“浸润行动”,着力培育“一县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一生一专长”。组织开展“奔跑吧·少年”青少年系列比赛、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积极承办市级体育赛事,培育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所以上。加强青少年业余体校建设,抓好体育竞技人才选拔、培养、输送和注册工作。继续实施“选星计划”,选拔输送市级优秀苗子3人以上,积极参加各级竞技体育赛事。
29. 筑牢群众体育基础。强化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落实“5个1”体育设施建设标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以上,行政村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自然村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达26%以上。规范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完成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年内完成第五届天堂山徒步活动、参加全市全民健身运动、举办乡村摩托车运动嘉年华、彩跑等群众赛事活动10场次以上,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0.3%以上,经常参加锻炼人口比例达到38.5%以上。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2名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持续推进“三级”书记抓教育、“一把手”定期调研、战区督导、县处级领导挂钩学校、党委(党组)书记抓教育述职评议等工作机制。树立强烈质量导向,夯实校(园)长责任,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整体质量。树立一切为师生的服务导向,努力解决师生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二)强化作风保障。树立风清气正政治导向,持续推进学校“六个清廉”行动,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发生。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落实师德师风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常态化教育、管理、考核机制,监督与制约并重,抓实近距离常态化监督,让监督“长牙”“带电”。
(三)强化工作保障。持续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推进教师岗位聘用和职称制度改革,减轻教师非教学业务负担,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实施教育经费支持保障行动,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两个只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