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394-6/20250417-00003 发布机构 昌宁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
公开目录 商务经济运行分析 发布日期 2025-04-1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商务中心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和2025年工作计划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昌宁县商务中心于1217日挂牌成立,现将昌宁县商务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经济指标完成情况。1-12月,全县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含大个体)65户,较1-9月新增1户零售业。其中:批发业5户,零售业43户,住宿业4户,餐饮业12户。实现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0.6%,增速居全市第2位;零售业零售额增长7.9%,增速居全市第3位;住宿业营业额增长9.1%,增速居全市第3位;餐饮业营业额增长8.3%,增速居全市第4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增速居全市第2位。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5亿元。认真落实企业特派员制度,将商务中心现有干部职工以服务企业特派员形式全部挂钩限上企业,做好企业服务和数据监测。深入企业了解实际经营情况,将相关支持政策进行宣传解读,把政策与指标数据工作进行有效捆绑,提高企业配合工作的积极性。加强与统计部门对接协调,开展统计监测业务培训,全面做好数据统计业务指导,组织完善相关台账资料,做到数出有据。

(二)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持续推动市场体系建设,完成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项目并通过市级验收。储备育肥生猪5000头,其中20222023年、20232024年标段已通过市级验收,20242025年标段完成申报。国家南菜北运冷链物流项目二期开工建设,已基本完成蔬菜种植实验示范基地等建设内容,累计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指导企业连锁经营发展,腾宏药业、卡焙食品等企业新增连锁经营门店45个,辖区商业基础保障更加有力。

(三)市场主体培育情况。实施农贸分离,年内成功申报1户纳入统计监测。借力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工作,实施个转企、企升限等工作,年度入库申报13户,其中批发2户,零售7户,餐饮3户住宿业1户,目前省级和国家统计部门正在审核之中。

(四)促消费情况。一是鼓励引导促销。服务商贸企业开展节庆消费旺季促销活动,撬动居民消费潜力,动员辖区经销企业报名参与“以旧换新”活动,全县入网企业50户,核销交易4565笔,销售额1732.58万元,财政补贴资金326.29万元,电动自行车核销交易62笔,销售额12万元余元,财政补贴资金3.1万元。完成汽车报废更新汽车销售金额19.43万元,财政补贴资金7万元;汽车置换更新销售金额237.75万元,补贴资金42.90万元。二是服务市场开拓。组织5户企业参加“滇沪一家亲·保山好产品”上海推介会,达成意向订单合作13笔。组织云味昌宁、卡焙食品等5户企业参加餐博会。组织34户企业70多人赴上海参加第七届进口博览会。三是促进电商发展。完成电商服务中心搬迁,打造昌宁县红茶产业创业街区,对接淘宝直播成立淘宝直播(昌宁)运营中心,入驻本地特色企业11家。积极培育市、县、乡三级乡村电商示范点17个,新增电商企业9户、网店31个、电商直播41户,电商培训达1650人次。开展电商直播3500余场次,帮助 570余户群众出售农特产品12990余单,实现销售收入7230余万元。2个农村直播电商案例获全国2024年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四是启动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组建工作,将通过搭平台、强品牌、做通道、抓订单促进我县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因经济下行,农特产品价格下滑,大多年轻消费群体外出打工,留乡居民以老、小居多,外来流动人口较少,主要消费群体减少。除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和必要的生活必需品消费外,大多数居民对消费持谨慎态度,日常消费潜力不足,需求收缩态势持续。

二是因全县区位优势不明显和旅游资源开发滞后,外来流动人口较少,辖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消费潜力不足,导致新增经营主体总量少、体量小,经营主体培育困难。

三是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个体户经营过程中“达限不达税”,难以进行纳限入统;辖区部分消费通过电商平台“流出”,而本土电商企业小散弱,不能支持消费统计。特别是大部分企业在库时间长,增长潜力弱化。

四是全口径数据为限额以上部分和限额以下匹配两部分组成,限额以上部分由县级监测填报,限额以下部分由统计部门限下监测匹配,导致全口径指标的极不可控。同时,可以看出各级统计部门在数据匹配过程中已考虑到市场消费持续趋紧等情况。

三、2025年重点工作谋划

(一)预期目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左右,批零住餐分别增长5%7%9%10%左右。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元以上,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6户以上。新增培育电商企业20户,打造市级电商直播示范点5个,全年实现电商交易额31亿元,增速达10%以上,其中销售额14亿元,增速达12%以上。成品油、汽车销售等市场管理更加趋于规范有序,政策宣传推介和贯彻执行更加有力、到位,服务企业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措施。

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提振消费”“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目标,加压奋进,积极谋、主动为。

1.强服务培增量。一是加大安商服务力度,做好商贸企业服务,确保全县社消增速稳步回升。二是抓实限上企业培育,建立准限额以上企业培育库,强化政策解读依托果蔬产业优势做好工农贸分离,达限一户纳入一户。三是超前谋划开展促销活动,鼓励“一乡一主题”开展“商务+文旅”“商务+节会”“商务+乡村振兴”等主题促销,并争取上级资金扶持。

2.抓项目促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国家南菜北运冷链物流项目二期建设补齐我县冷链物流领域短板,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提升我县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十四五期间布局的加油站网点建设。三是推进昌宁县城市综合体壹然广场项目建设,丰富城区业态,促进消费。

3.搭平台挖潜力。一是加大连锁经营项目申报力度,引导商贸龙头企业下沉乡村和走出去连锁经营,拓宽经营市场。二是争取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和抓住各种节庆时机拉动消费增长。鼓励发展“夜市经济”“地摊经济”“旅游经济”,形成美食名吃、体验娱乐、文化休闲等消费聚集。三是依托餐饮美食行业协会挖掘美食文化,整合我县餐饮与美食行业资源,打造“永不落幕的美食节”,传播昌宁餐饮美食文化,助力产品出滇。

4.寻通道扩外贸。一是支持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会和各种推介活动,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企业、出口份额、出口品种、出口国家。二是结合茶产业发展优势,巩固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成果,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培育打造昌宁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三是继续强化对国家和省、市关于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解读,指导外贸企业结合实际把政策用好、用活、用足,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5.抓电商促上行。一是做好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指导及运营常态化工作积极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扶持。二大对电商相关人才的培训培养指导力度拓展深层次培训,增加“企业陪跑”,不断提升全县乡村电商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三是服务企业“线上”“线下”互融互推,打造全渠道营销网络,助力农产品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