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394-6-07_Z/2018-0313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总结 | 发布日期 | 2018-03-13 |
文号 | 浏览量 |
一、工业发展基本现状
截至2017年12月,全县工业企业256户,4050人,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7户、占16%。主要工业包括制糖、制茶、核桃加工、蔬菜加工、矿冶、建材、电力、煤矿、木材加工等行业。47户规上企业中,年产值3亿元以上有6户(恒盛、雄达、稳隆、祥盛、龙润、贞元),2-3亿有7户(云通、华龙、绿垚、笑果果、桦东、盛吉、兴顺达),1-2亿元有9户、0.5-1亿元有9户、0.5亿元以下的有16户,缺乏产值5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
二、2017年主要指标数据
1.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含小湾)74.56亿元,同比增长16.98%,差年度跨越发展目标任务17%的0.2个百分点。其中县内规上工业完成产值68.75亿元,同比增长17.93%(可比价),小湾完成产值5.8亿元,同比下降1.76%。
2.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9.67亿元,同比增长13.8%(可比价),差年度跨越发展目标17%的3.2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三。其中县内规上工业增加值15.9亿元,同比增长15.9%(现价),排名全市第二,小湾实现增加值3.76亿元,同比下降1.76%。
3.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96亿元,同比增长23%,超出市级目标增速8%的1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7.53亿元,同比增长18%,超出市级目标增速5%的13个百分点。
4.完成非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69亿元,占全年目标12.64亿元的124.13%。工业用电量6.34亿度,同比增长23.08%。
5.2017年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0.4%,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
三、2018年工业发展目标
(一)主要指标任务
2018年计划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6.77亿元,同比增长16.38%,其中,县内规上工业产值80.5亿元,同比增长17.09%,小湾产值6.27亿元,同比增长8%。计划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2.84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县内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78亿元,同比增长18%,小湾完成增加值4.06亿元,同比增长8%。计划新增纳规企业10户。计划完成非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同比增20%以上。
(二)主要支撑产业和项目
1.主要支撑产业。制糖业产值5亿元,增长4.6%;制茶业26亿元,增长15%;核桃加工业18.5亿元,增长15%;蔬菜加工业25亿元,增长15%;木材加工业7亿元,增长5%;硅冶业5.5亿元,增长5%;锡矿采选业0.8亿元,增长5%;墙体材料制造业1.6亿元,增长5%。主要产业合计支撑89.4亿元。
2.新增支撑项目。新澳泰计划产值1亿元;嘉礼饲料计划产值1亿元;摩尔农庄计划产值1亿元;映山水泥粉磨站计划产值0.4亿元;宏兴泡沫计划产值8500万元。园中园千山药机、池祥养殖、紫杉醇加工、龙马药业、筑波能源、新亮包装等项目计划实现产值3亿元左右。新增支撑项目合计实现规上产值7.25亿元、增加值1.67亿元,拉动工业产值增幅10.2个百分点、增加值增幅8.6个百分点。
四、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传统骨干产业原料不足
制糖业,由于甘蔗面积缩减,恒盛、康丰、红庆3家制糖企业,按照设备产能可入榨60万吨甘蔗,但目前全县仅能提供30万吨左右,产能闲置一半以上。木材加工业,雄达、桦东两家主要木材加工企业正常生产需木材原料15万立方,但实际仅能保证0.5万立方左右,产能闲置率达96%以上。贞元硅冶公司矿权资源枯竭,每年需要10万吨矿石,但现有矿权范围内的零星资源,至多能够维持3年。制茶业农残普遍超标,合格原料不足,导致出口受限,2017年前三季度茶叶出口总额仅386万美元。制糖、木材加工、硅冶、制茶四大行业工业产值达44亿元左右,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原料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全县的工业发展规模。
(二)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产业和经济优势
全县甘蔗面积10.56万亩、核桃面积180万亩、茶叶面积31.33万亩、蔬菜面积11.88万亩、已探明的硅矿储量2125万吨。但各行业主要以销售原料和初级加工品为主,制糖业仅仅生产白糖(年产41232吨)、红糖(年产6638吨)两种原料食糖, 7户规上茶企仅有精制茶产品,缺乏茶饮料、茶多酚等下游产品,9户规上核桃加工企业仅有核桃果、仁产品,无核桃油、乳等下游产品。全县有4家硅矿开采企业,但有冶炼厂的仅有两家,大量原矿外运(2016年前年外运量25万吨),大量品味不够高的矿石被丢弃,造成极大浪费。现有硅冶厂仅能生产金属硅,无法生产多晶硅,新奥泰单晶硅原料来自江浙一带,昌宁无法提供多晶硅原料。全县优势资源行业均存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状况。
(三)大量优质工业资产闲置
立得硅业423亩土地和5万吨硅冶产能、福润150亩土地、柯街糖厂317亩土地、昌宁锡矿50亩土地、勐亚水泥702亩土地、建星纸业220亩土地、十里香20亩土地和厂房、办公楼、住宿楼,由于企业经营转向、无力续建和破产倒闭等原因,已变成僵尸项目和僵尸企业,造成工业发展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四)知名品牌少,市场开拓合力不足
我县共有各类品牌商标45个,但仅有“昌宁红”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不够。制茶业市场开拓未形成合力,各吹各打,相互诋毁,窝里斗,内讧情况突出,无长远市场战略眼光,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经销商利益,无法与省内外经销商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影响昌宁茶叶形象。如昆明信茂茶叶集团业务员提到的在产品盒上印直销电话,鼓励顾客直购损害经销商利益,不愿和昌宁茶企合作。此外,全县蔬菜、建材、生物质新材料、果酒、白酒、中药材加工等行业都存在着因为市场开拓不足、销售不畅而导致产能闲置的情况。
(五)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困难
一是县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小,“惠企贷”工作推进缓慢,企业无法及时足额获得贷款。二是产业基金申报门槛高,符合条件的企业少。三是部分企业和负责人存在不良信用记录,被银行拉入黑名单。四是企业缺乏有效和足够抵押物或合格的担保源。五是少数企业不知道如何跟银行沟通打交道,缺乏挖掘包装整合抵押物的能力。
(六)工业用地收储不足,项目规划布局不够科学合理
一是由于征地成本加大,园区规划范围内可用土地资源有限而导致土地收储不足,田园片区范围内基本无现成的熟地可供,新的工业项目难以及时落地建设;二是供地价格较高,特别是田园片区,落实省市“投入强度200万元每亩以上,产出400万元每亩以上的省级园区,每亩供地价格不高于10万元”的政策难度较大,部分在谈项目业主有转到临沧凤庆发展的想法;三是闲置用地难以回收,企业盲目圈地,少用多占,加之产权办到企业,多用来贷款抵押或充抵上市资产,“圈而不用”和“用而不实”的现象客观存在,但我们对此无可奈何,这导致了大项目排队等地、小项目无地安置的局面;四是我县多数企业规模小,加之乡镇规划建设管理相对滞后,造成小企业分散发展,政府“三通一平”成本高,企业投入成本高,土地利用率偏低,监管难度较大。
(七)缺乏标志性优势农产品集散地
茶叶、核桃属我县的优势农产品,但目前仍然存在外来客商来昌宁找不到集品尝、休闲、展销为一体的标志性集散地,如茶叶一条街、核桃一条街等能够树立地方品牌形象的集散地。
(八)家族式企业,经营体制僵化
县内很多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意识、未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即使是规模稍大的几个制糖和制茶企业,也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承担的家族经营模式,没有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管理。受精力、能力、眼界、理念、意识等方面的限制,不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九)“一企一策”帮扶工作成效不理想
一是帮扶办公室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作制度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对下调研了解企业实情不足,对挂钩领导汇报请示不够,对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不力。二是企业对领导帮助挂钩帮扶工作认识不足,主动汇报、请求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三是有些企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把脉不准,经营思路不明,找不到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不知道需要领导解决什么问题,不知道如何借助领导力量推动企业发展。
五、下步工作思路
(一)切实打好园中园建设主战役
抓住园中园建设这个关键中的关键,围绕建设百亿元园区目标,从基础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三个主要方面入手,把园中园作为工业倍增、转型升级的新支点新平台,推动工业发展上台阶,在全力推进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同时,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和项目布局,合理节约高效利用土地,突出重点做好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大入园项目租用标准化厂房的比例,增强活力公司质押融资能力,合理设置入园项目门槛,招好选优入园项目,优先引进大项目好项目,成长性项目,带动力强项目,杜绝小弱散、成长性差的项目,提高入园项目质量,增强园区项目效益。
(二)加快项目建设培育进度
一是着力加快在建项目。重点推进园中园千山药机、池祥养殖、紫杉醇加工、龙马药业、筑波能源5家企业标准厂房建设,争取尽快建成投产。二是全力协助昌宁红上市的前期工作,推动摩尔农庄、盛昌林加快解决市场和资金问题尽快投产,抓好恒盛公司红黑糖生产线改建扫尾工程。三是加大省市县关于规上企业培育奖励扶持政策的宣传执行力度,调动规模企业的申报积极性。四是全力推动在谈项目加快签约、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力争“园中园”台湾酵素、食用菌加工、现代物流农贸商城、晶珠藏药、医用及其他用途气体生产、农特产品加工、滇西物流及高原特色农产品示范区、绿健农产品开发等9个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三)狠抓主要产业原料保障
一是配合农业、财政、糖办、各蔗区乡镇出台甘蔗发展扶持政策,以科技提单产,扩大种植面积,抓好甘蔗原料的发展问题。二是配合林业部门、各乡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帮助解决林木采伐指标问题。研究由乡镇接受采伐指标,规划相对集中采伐区域,由指定企业统一采伐模式,做到合理间伐、严格监管,保障主要木材加工企业原料需求。三是配合农业、茶办、市场监管、各茶叶生产乡镇出台茶叶原料生产环节农残监管措施,在巩固省级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的基础上,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抓好下一步国家级茶叶出口示范基地县的申报和建设。四是配合国土部门解决落实贞元公司的矿山配置问题。
(四)抓实优势资源全产业链招商
一是在制糖业引入具有良好技术和市场资源的合作伙伴,精深加工食糖,拓展食糖品种,充分利用四个糖厂榨季以外的闲置资源和外部力量延伸糖食品产业链;二是以茶饮料、茶多酚、茶黄素、核桃油、核桃乳、核桃粉、蔬菜加工品等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为重点,抓好茶叶、核桃、蔬菜行业的全产业链招商工作;三是引入2-3家金属硅、单晶硅、多晶硅等硅生产加工企业,形成硅开采→金属硅→单晶硅/多晶硅→终端产品的硅产品产业链和新材料业,最大限度减少原矿外运,高效开发利用硅矿资源,促进硅矿资源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利用。
(五)多措并举盘活工业闲置资产
及时理清立得、福润、柯街糖厂、昌宁锡矿、建星纸业、十里香、勐亚水泥等闲置资产的产权关系,通过有效途径实现对闲置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用足用活国家工业转型发展相关政策,加快 “僵尸企业”的市场退出,通过二次招商、以商招商、合作招商等模式,优选战略合作伙伴,实施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和闲置资源。下一步重点做好勐亚水泥资产回购置换、与红佳建筑等公司合作启动勐亚水泥45万吨粉磨站项目,昌宁锡矿引进四川快易投公司融资合作重启锡矿生产项目。
(六)形成合力打造品牌和开拓市场
以昌宁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昌宁核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商标使用为契机,与县林业局、茶叶办公室紧密合作,通过引导组建茶叶(核桃)商会、营销协会等多种形式,探索建立全县范围内一定形式的茶叶(核桃)生产加工企业独立联合体组织,统一品牌打造、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策划包装、统一宣传推介,形成集体合力,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改变过去在市场开拓中同行相争,各吹各打、相互诋毁、窝里斗、搞内讧的不良现象。高度重视经销商利益,牢固建立与省内外经销商的长期共赢合作关系。
(七)多方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由工信牵头,财政、发改、人行、税务等部门配合,一是建立和完善银、政、企合作机制,搭建银行、企业需求信息平台,定期召开三方联席会议。协调好银政企三者关系,增强银政企对接、信任和理解。同时做好企业主金融贷款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二是建立问题协调和企业失信惩戒联动处理机制。定期收集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和项目,向各银行、金融机构推荐放贷。三是配合财政、园区、工商联、佳阳公司等单位,整合“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等各类担保资源,加大县级担保基金规模,做大做强以政府出资为主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四是配合银行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等动产融资业务,落实以税定贷政策,建立税务、银行互动服务的企业信贷机制,探索开展“税源贷”“税贷通”等信贷模式,对按时足额纳税的民营企业发放贷款。
(八)规划建设优势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地
借鉴北京马连道茶城、天津一商茶叶城的模式经验,与相关房地产公司合作,整合昌宁红、龙润、电商中心、红茶小镇的聚集优势,整合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邮政电子商务发展项目资金,将茶叶、核桃和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在县城东部或南部高速公路附近选址,打造一个集茶叶核桃展销、品鉴、茶室和电子商务发展、商贸物流一体化的特色商业中心。规划建设好核桃加工园区和集仓促、物流、结算中心、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昌宁农特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最大限度集中整合资源。
(九)尝试探索工业用地和标准化厂房的供给方式
探索由政府统一规划用地,通过政府平台公司或引入投资公司,统一建设标准化厂房,统一集中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产权属政府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统一出租给企业,改变问企业要多少亩地为问企业要租多少平方米厂房,减轻项目落地成本,抓住市场有利时机,提高项目落地效率,企业带设备进厂安装即可生产,政府的扶持集中在设备购置和税收返还方面,增强政府扶持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避免出现企业闲置土地而又无法收回利用的被动情况。项目运作后,通过市场调节优胜劣汰,实现土地和厂房等资源的高效利用。特别是田园片区444亩部队用地置换回收后,要切实做好这块土地的规划利用工作。
(十)超前谋划明年项目投资工作
在抓好园中园干沟路,田园片区污水处理厂、供水厂、市政管网和路面工程等基础项目,池祥养殖、紫杉醇、龙马药业、千山药机、食用菌加工、中药饮片保健食品、台湾酵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8个园中园生产项目的同时,加快克服土地供给瓶颈,重点谋划、实施好县内的9个项目:一是勐统华龙公司精制绿茶、红茶、红碎茶生产线3000万元中泰合资项目。二是黄家寨古树茶厂5000万元云茶会都项目。三是亚新鑫农副产品开发公司4000万元核桃系列休闲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四是廷渊茶叶精制厂1200万元漭水优质红茶精品普洱茶生产项目。五是雪兰茶厂2800万元精制绿茶、红茶、普洱茶生产线搬迁项目。五是耈酒公司5000万元的扩产提能项目。六是映山水泥年产30万吨、勐亚水泥年产45万吨的水泥粉磨项目。七是桦东木业4.5亿元石塑地板、木塑装修材料、板材家具招商合作项目。八是红河泸西帮达公司3.5亿元柯卡湾果蔬加工储运物流项目(含基地)。九是投资1000万元的湾甸地膜生产项目。
(十一)加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围绕全产业链招商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昌宁优势资源,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招商项目包装策划工作:一是总投资6.04亿元的核桃精深加工项目,其中核桃青皮胡桃醋项目3.24亿元,核桃系列产品(核桃油、核桃乳、核桃粉)开发项目2.8亿元。二是投资2亿元的竹、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精深加工项目。三是投资5亿元的茶叶(含茶饮料、茶多酚、茶黄素生产提取)精深加工项目。四是投资5.5亿元的魔芋系列绿色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五是投资6.5亿元的洋葱精深加工项目(含基地)。六是投资2.5亿元的畜产品加工项目。七是投资16.8亿元的硅系列产品加工项目。八是投资4亿元的食糖系列品种精深加工合作招商项目。九是投资1.8亿的元竹产品系列开发项目。十是投资5.5亿元的褐煤腐殖酸、煤蜡、氧化剂提取生产项目。
(十二)加强培训提高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
一是由工信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聘请专家,组织县内企业开展现代企业管理培训。二是引导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管理意识,转变经营观念,逐步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组建企业管理团队,逐步改变规模较大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承担的家族经营模式,改变家族经营者因能力、眼界、理念、意识、精力等方面的限制而影响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局面。三是引导规模较大的制糖、制茶企业注资成立甘蔗(茶叶)原料发展公司,独立经营核算,进行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种植管理,提高科技含量,严格控制农残,推进原料供应的市场化进程。
(十三)切实落实“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一是查明企业“病因”。重点对市县领导挂钩的52户重点企业和项目,在前期工信部门深入企业调研和分行业召开座谈会、收集存在困难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企业的问题清单进行分析和研究,加强与市、县挂包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汇报对接,着力解决好制糖和木材加工业普遍存在的原料不足、茶叶和核桃加工业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蔬菜加工业普遍存在的电价过高、农产品出口存在的农残控制等问题。二是落实帮扶制度。认真组织落实好企业挂钩领导每半年对挂钩企业“开展一次调研,召开一次座谈会,制定一个工作方案,解决一批实际问题”的帮扶措施,及时收集掌握企业经营生产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明确解决措施和完成时限,建立台账管理和问题解决销号制度。三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提请县委县政府召开一次领导挂钩工业企业暨“一企一策”联席会议,由挂钩领导汇报挂钩帮扶企业的工作开展情况,集中分析研判工业发展形势,查找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解决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