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393-8/20220210-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发改局 |
公开目录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执行情况 | 发布日期 | 2022-02-10 |
文号 | 浏览量 |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十四次党代会和县十七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沉着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疫情的反复冲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3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4.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亿元、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77亿元、下降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亿元、增长18.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0.2亿元、增长10.1%,贷款余额114.6亿元、增长12.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223元、14161元,增长7.5%、9.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单位GDP能耗完成市级下达目标,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调结构促转型,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工业经济蓄势发力。打造全省绿色硅材加工一体化制造基地迈出关键步伐,通威一期5万吨高纯晶硅、硅旺6万吨工业硅粒生产项目建成投产;新培育纳规3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58户,云南绿健农副产品开发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7.9%;生产工业硅1.5万吨、锡精矿含锡量534吨、食糖2.96万吨、精制茶5.2万吨、木材加工63万立方米、核桃加工5.9万吨、墙体材料2.8亿块。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绿色食品牌打造不断提升,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5818.8亩,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全省“10大名品”产品1个,被列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名单;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户,申报省级龙头企业4户;印发《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实施意见》,“昌宁红茶”品牌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云上昌宁”投入运行,高原特色农产品营销方式进一步拓展;年内新发展合作社15个,规范提升47个,示范社申报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9个;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欣然肉牛养殖基地等项目完工,立新水库、高标准农田、好宜多10万头生猪养殖厂等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2.9万亩,完成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新增供水能力500万立方米;完成土地整治1.2万亩,新增耕地600亩。预计实现农业增加值57.9亿元,增长8.9%;粮食总产22.19万吨、蔬菜23.2万吨、水果12.95万吨、水产品4700吨、干茶2.93万吨、蚕茧805吨、泡核桃9.87万吨、中药材3400吨,入榨甘蔗23.37万吨,收购烤烟21.1万担、香料烟5.27万担、肉类总产10.1万吨。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消费市场恢复较快,年内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2户,达54户;电子商务水平不断提升,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开展“消费扶贫、共助脱贫”等直播助农活动,带动农特产品扩大销售;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实现4G网络县域全覆盖,建成5G基站130个,电信业务总量7.5亿元、增长50%;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同心苑茶韵小院、山水田苑二期等4个项目竣工,永顺府、碧桂园等项目顺利推进,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8万平方米、增长50%;旅游品牌打造初具影响力,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右甸河生态旅游休闲街区创建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田园镇四角田社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名村、漭水镇被评为省级旅游名镇,四角田菌园景区、勐统贡茶庄园景区、田园龙潭景区创建为AAA级景区;全年完成游客接待量263.9万人次、增长46.6%,实现旅游收入26.1亿元、增长33.7%。
(二)推项目增投资,发展基础持续巩固
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全县共实施项目32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增长4.4%;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列入省级“四个一百”重点项目5个,完成投资38.3亿元;列入市级“十百千”重点项目25个,完成投资59.1亿元;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分段建成通车,永平至昌宁高速公路、保山坝大型灌区(昌宁片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东方希望一期生猪养殖、土地整治等271个项目竣工。资金争取再创新高。共争取到位上级资金40.14亿元,增长11%,其中:中央、省级和市级补助资金项目33个,到位资金25.6亿元,永平至昌宁高速、绿色载能硅基产业标准化厂房、城市停车场、中医医院住院楼4个项目专项债资金14.54亿元。项目前期成效明显。运用“县项目办+项目单位+中介机构”的模式,重点推进前期项目44个,其中:一带一路茶产业融合发展、南片区城市更新等3个项目取得可研批复,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等19个项目完成可研编制,大水平水库改扩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等14个项目启动可研编制;枯柯河流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沧江茶源乡村振兴示范园等8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完成规划编制。
(三)美县城兴乡村,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美丽县城建设深入推进。《昌宁县高质量建设滇西最美田园城市实施方案(2021—2025)》印发实施,美丽县城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着力完善城市路网、提升城市功能,启动兴宁街南延段、环城南路中段市政道路建设和宝丰路北段道路提升工程,实施620户老旧小区改造和500户改扩翻项目;完成89户沿街商铺门头广告、烟草大厦等重要交通接点外立面及富德城市广场农贸市场改造;生活垃圾焚烧厂、城南截污管网建设等项目稳步推进,顺利通过省级美丽县城回头看考核;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6.85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3.5%。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推进“一平台三机制”建设,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巩固,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群众稳定增收基础进一步夯实,抓实脱贫群众后续帮扶,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万人,脱贫人口转移就业3.2万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振兴试点先行,2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和1个田园综合体部分子项目启动建设,15个精品示范村和30个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开展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温泉镇联席村、柯街镇华侨社区2个省级试点实用性村庄规划,启动13个市县级试点规划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成效显著,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8080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一期项目竣工,温泉镇小兔河湿地公园、更戛集镇综合整治、漭水及勐统景观河道建设等项目建成,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2个、3.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建设高位推进。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对标国家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两高”企业和重点行业降低排放,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河长制工作扎实推进,各流域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推动《昌宁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全县土壤环境保持稳定;林长制工作全面启动,全县湿地总面积7743.5公顷,湿地保护率64%,自然湿地保护率54%;完成营造林3620亩,森林覆盖率达68.9%;预计2021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8%以上。
(四)抓改革扩开放,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放管服工作不断深入。政务服务实现“一窗受理、一窗办理”,办理各类事项30.48万件,按时办结率100%;落实好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全县共保留行政职权5453项,行政许可事项253项,对43项涉及县级行政权力事项进行调整;推进公共资源交易进中心,年内完成项目交易64项,节约资金819.4万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水电气报装及改造等评价指标事项办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全力推动“稳企、稳岗、稳就业”,将企业减负政策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征三项社会保险费3988万元,兑付71户企业稳岗补贴35.93万元。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跟踪推进2020年357项改革任务,按省市部署推进75项,出台方案107项,正在制定方案22项;2021年9大领域287项改革任务按计划推进;以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医保支付方式、分级诊疗制度等为主的医疗卫生改革持续推进;殡葬服务、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水利管理等关键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强链的工作思路,年内引进碧桂园、四川硅旺新材料等12个项目,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0.2亿元,增长17.8%;外贸出口逐步恢复,实现进出口总额1200万美元,增长20%。
(五)保民生增福祉,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开展就业帮扶、技能提升培训等工作,开发城镇就业岗位6150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2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医疗保险参保率98%;对困难群众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7.7万人次;“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初步建成,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达25张,共建“儿童之家”124所,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教体事业高质量发展初显成效。昌宁二中扩建等项目有力推进,新增校舍面积1.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360个;有序推进“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个“西南大学昌宁高中班”开班,高考本科上线率45.1%;全县体育设施面积共64.27万平方米,人均占有2.01平方米,社会体育运动员人数达908人,1人在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上获得金牌。健康昌宁行动稳步推进。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完工,县中医医院住院楼开工建设,建成县人民医院眼科、县中医院骨伤科、针推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建成并通过市级验收;妇幼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疫情防控有力有序。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实现“零确诊”“零感染”,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抓手,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突出县。社会治理不断完善。深入推进平安昌宁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构建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市级验收,获省级命名示范单位27个,受国家表彰先进集体2个,受省级表彰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3人;国防动员、军民融合、退役军人事务稳步发展,统计、史志、档案、人防、侨务、气象、地震、科协、老龄、残疾人、移民搬迁安置、红十字会、宣传思想文化、文联、工青妇、邮政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021年,我们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成绩来之不易,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昌宁仍是欠发达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尚不健全,工业短板突出、农业市场化水平不高;城乡差距较大,脱贫群众致贫返贫风险依然存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仍有短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情况
2022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高质量建设“滇西最美田园城市”“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绿色硅材精深加工示范区”“辐射滇西南重要交通要道”,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5%和12%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考核任务。
为实现以上预期目标,建议重点做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绿色硅材产业链构建,全力培育工业支柱
延伸绿色硅材产业链。加快推动通威一期5万吨高纯晶硅、硅旺6万吨工业硅粒项目达产,积极推进通威二期年产6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设,实现20万吨硅砂提纯项目完工,着力引进50万吨工业硅等项目,在构建绿色硅基产业链上取得新进展。坚持提质和增量并重。鼓励支持四通蔬菜、云通现代农业、华龙农副产品、凯瑞新型建材等现有工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高企业整体效益;加大摩尔农庄、福润、立得硅、新澳泰等闲置资产处置力度,盘活存量资产;实现24万吨饲料加工、耈酒5000吨露酒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全年纳规5户以上。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强化要素保障,促进资源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集成、要素指标向园区倾斜,持续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功能,提升企业入园投资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深化领导挂钩企业和“一企一策”帮扶制度,认真执行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16%的目标;2022年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计划建议为:工业硅1.4万吨、高纯晶硅4万吨、食糖2.5万吨、精制茶3.5万吨、木材加工30万立方米、核桃加工4.5万吨、墙体材料2.8亿块。
(二)突出绿色食品牌打造,全力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
稳住农业基本盘。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全县粮食安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6万亩以上;巩固茶叶、核桃、水果、烤烟、香料烟、甘蔗等传统产业;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畜牧规模化养殖,壮大畜牧产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8%的目标;2022年主要农产品生产计划建议为:粮食22万吨、干茶2.95万吨、泡核桃10.9万吨、入榨甘蔗17.3万吨、收购烤烟21.1万担、香料烟8万担、蚕茧800吨、蔬菜25万吨、水果13万吨、中药材3500吨、肉类总产11.4万吨、水产品4750吨。大力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县域农业品牌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完成有机茶园转换认证9万亩,新建茶叶产业示范基地1万亩,创建8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全县SC认证企业使用“昌宁红茶”地标达12家以上;申报创建茶叶“一县一业”示范县;着力打造“昌宁畜牧”“昌宁核桃”“昌宁蔬菜”等公共品牌,力争创建国内知名品牌2个,区域公用品牌3个,新增“绿色有机”认证产品10个以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新发展合作社15个以上,规范化建设20个,培育省级以上示范社3个,市级示范社6个,县级示范社8个以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抓好白鱼洞水库、2021年农村供水保障等工程建设,新开工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土壤质量提升等项目,确保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完成治理水土流失50平方公里,新增供水能力500万立方米。
(三)擦亮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全力激发三产活力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上云上平台、物联网等信息平台业务,持续推进“云上昌宁”品牌推广,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南菜北运冷链物流、恒博冷链物流等建设项目,提升县城、乡镇、行政村(社区)综合服务网点物流能力;继续推动无接触配送、助农直播、网红经济等新型消费,支持“夜市经济”“节庆经济”的发展;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6户,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8亿元,增长10%;服务业增加值达30.7亿元,增长7.8%。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强保障性住房规范化管理,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新开工腾宏首府、瑞源和府等房地产项目,力争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充分把古茶树群落、高山湿地、澜沧江库区、原始森林、观光农业等资源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快推进苗族服饰文化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力争橄榄河温泉度假区、大甸山遗址保护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将卡斯镇创建为旅游名镇、漭水社区创建为旅游名村,持续推进漭水黄家寨古茶公园和鸡飞温泉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大旅游宣传营销推介力度,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全面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昌宁版功能,构建多渠道、多手段、多载体的品牌宣传体系,不断提升昌宁旅游品牌知名度;确保年末接待游客30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30亿元,均增长15%。
(四)紧盯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全力以赴推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挂钩重大项目制度,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形成全县上下大抓项目的工作合力,加快重大项目推进,扩大有效投资,全县计划实施项目207个,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146.3亿元,增长10%以上;交通领域,重点推进永昌高速、耈街至珠街三级公路项目建设,力争弥昌、昌链高速公路主线开工建设;水利领域,启动八道河水库、大水平水库改扩建等项目建设,新开工耈街河集镇至打平段治理、明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8个项目;物流基础设施领域,新开工鹭源冷链设施、南菜北运冷链物流基地(二期)等5个项目;生态能源领域,新开工垃圾无害化处理、人居环境改造等12个项目;社会民生领域,加快推进二中扩建、县中医医院住院楼等50个项目,完成县人民医院、示范一小迁建项目;产业领域,新开工红茶交易中心、1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等49个项目。抓住机遇谋项目。围绕国家、省、市政策支持方向和领域,结合县级四个发展定位,在新型基础设施、综合交通、水利工程、能源、现代综合物流体系等领域做好项目谋划,储备一批契合发展定位、符合投资导向、经济效益高、拉动作用大、示范效应强的大项目、新项目和好项目,年内储备项目160个,总投资240亿元;着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开展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污水管网建设、城市停车设施、托育服务机构建设等50个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可研报告编制50个,可研获批25个,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债资金10亿元以上。千方百计引项目。从区域整体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全县扩大有效投资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继续发挥通威集团集聚效应,以通威项目配套服务、光伏材料、电子元器件生产等下游企业为重点,年内引进2个硅基产业项目;积极推进与云南东方红生物、中粮粮油工业、益海嘉里(武汉)等企业洽谈,持续推进农业产业招商,年内引进2个以上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对接中慧旅、国文创(北京)等企业,积极谋划“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招商,年内引进1个以上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积极围绕高速公路建设、城南新区开发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年内引进项目4个以上;力争引进县外到位资金达180亿元、增长12%。
(五)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高质量建设美丽县城。持续推进“滇西最美田园城市”建设,按照“干净、生态、智慧、特色、产业”五个要素,把发展产业做为美丽县城持续巩固的首要任务,把特色化、差异化做为近期城市建设主要目标,全力开展美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完成昌宁至保山高速公路县城连接线建设项目,实施县城道路路面修复提升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城市更新,重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改扩翻、城市排水防涝等项目;完成佳阳广场人民防空和示范一小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面提升县城安全发展能力和水平;加快县城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新建211个视频探头,整合290个视频资源,实现“一张网管住一座城、一张网治理一座城、一张网服务一座城”;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县城“升级版”,城镇化率达35.5%。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化“一平台三机制”,精准监测识别“三类对象”,一户一策分类帮扶,实现动态清零;扎实开展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回头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加快1个田园综合体、2个示范区、15个精品示范村、3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加快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启动耈街、珠街、湾甸等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12个乡镇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村组道路建设、以工代赈等项目,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深入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强化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作机制,确保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以上;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南截污管网建设工程和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推进乡镇级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加强耕地土壤保护和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低附加值的行业产能总量,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持续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力争创建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六)深化改革创新,全力增强发展动能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权责清单制度,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进程,有效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功能,实现面向群众和企业可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率达90%以上,承诺办结时限在法定办结时限的基础上压缩30%以上;优化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一部手机办事通”,将“昌宁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与“云南政务服务网”进行链接,拓宽政务服务办理渠道;着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年内新增市场主体4000户以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昌宁县“十四五”时期重要改革分工方案》,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农业农村改革、民主法制改革、文教卫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2021年确定的9大领域287项改革任务。着力提高创新开放水平。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加速数字经济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加快“企业上云”,推进企业数字化升级,深度推进“新零售”,发展数字化服务新业态,运用信息技术,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新建5G基站70个以上;支持企业参加进博会、南博会、环球食品展等知名展会,鼓励企业大力开拓“一带一路”、东盟等新兴市场,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成果,保持外贸进出口平稳。
(七)强化民生保障,全力推进共同富裕
不断健全社会保障。强化稳就业举措,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关注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脱贫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确保开发就业岗位6000个以上;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8.6%和98%以上;着力构建综合救助格局,逐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标准,严格落实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优抚等政策,不断提升智慧救助水平和普及率。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全县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细化分解“三年有起色、五年上台阶、八年争优秀”的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加快三中升省级示范、思源创市级品牌步伐;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体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推进健康昌宁建设,深化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扎实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建成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一体化医疗共同体,巩固全国中医药先进县创建成果;积极发展文化和广电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服务。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持续推进“模范机关”“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试点推广智慧安防,有效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昌宁”;抓实国防动员工作,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工作,持续开展国防教育,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走深走实;全面提高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能力水平,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关心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统筹抓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粮食保供稳价、食品药品安全、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火、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只争朝夕、奋勇争先,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昌宁的征程上再创辉煌。
附件 昌宁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草案)表 | |||||||||
指 标 | 单 位 | 2021年 计划目标 | 2021年 预计完成 | 2022年 计划目标 | 责任单位 | ||||
绝对值 | 增长 (%) | 绝对值 | 增长 (%) | 绝对值 | 增长 (%) | ||||
生产总值 | 亿元 | 190 | 10 | 183 | 7 | — | 10 | 县直各单位 |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35 | 13.5 | 33.1 | 7.9 | — | 16 | 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 | |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43 | 13 | 133 | 4.4 | 146.3 | 10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8.7 | 10 | 52.3 | 18.2 | 58 | 10 | 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 | |
进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1000 | 0 | 1200 | 20 | 1200 | 0 |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亿元 | 6.4 | 8.2 | 6.4 | 8.4 | 6.85 | 6.5 | 县财政局 |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亿元 | 33.4 | 11.3 | 27.77 | -7.5 | 29.6 | 6.6 | ||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 亿元 | 95.51 | 5.00 | 100.2 | 10.1 | 105 | 5 | 人行昌宁县支行 | |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 亿元 | 116.95 | 15.00 | 114.6 | 12.7 | 128.3 | 12 | ||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 亿元 | 147 | 8 | 160.2 | 17.8 | 180 | 12 | 县投资促进局 |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 元 | 36223 | 7 | 36223 | 7.5 | 38759 | 7 |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 |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 元 | 14161 | 9 | 14161 | 9.3 | 15435 | 9 | ||
开发就业岗位 | 个 | 5600 | 6150 | 6000 | 县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局 | ||||
新增城镇就业人员 | 人 | 4700 | 5212 | 5200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2 | ≤4.2% | ≤4.2% | |||||
单位GDP能耗下降 | % |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 |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 |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 | 县发展和改革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