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3970T/20230918-00002 发布机构 昌宁县民宗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3-09-18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抓实“四项行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昌宁县抓实“四项行动”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年来,昌宁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融”为导向,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引导全县各族人民紧密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汇聚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为昌宁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培铸“民族魂”,实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行动。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高度政治自觉和鲜明政治态度,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大力宣传各民族大团结的生动实践和典型人物。充实“一根丝”宣讲团成员156人,抓住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四项重点,运用“万名党员进党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开展社会宣传教育1500余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次。在25个城乡公园和125个村民活动场所建设中,融入国旗国徽、党旗党徽、长城、中国结等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培养非遗传承人74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2项,拍摄《星火》《铁流西进》《金凤花开》等党史纪录片,深化各族群众对多元一体的理解。

绘就“石榴红”,实施打造民族团结全域创建升级版行动。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制定出台《昌宁县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打造昌宁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2.0版本”。以“9+N进”为载体,推进全民参与、全域创建,围绕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充分挖掘千年茶乡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底蕴和生动实践。全县范围内获得国家命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省级命名27个,市级命名55个。全县涌现出勐廷社区、华侨社区等模范单位,昌宁“石榴红”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进一扩大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影响力。

锚定“共富裕”,实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始终将兴边富民行动作为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重要抓手,高质量建设“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擦亮“昌宁红茶”金字招牌,创建为“一县一业”茶叶特色县,组织实施好《昌宁县勐统长山、更戛打瓦苗族聚居村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重点解决民族地区群众思想观念、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问题,2023年实施的项目的20个,总投资2340万元。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规划建设3个乡村振兴示范区、15个精品示范村、30个美丽村庄。注重激发民族地区的内生动力,以实施特色产业、基础设施等为抓手,确保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民族也不掉队。

奏好“同心曲”,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行动。始终坚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于1979年成立柯街华侨农场,安置481户2462名越南归侨;小湾电站建设期间,6760名各族群众举家迁往湾甸乡;规划建设6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安置4251户17309人,搬迁群众融入当地,共同发展。实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与西南大学合作举办“昌宁西大班”。在漭水初级中学发起的“是光”诗歌,为云南、贵州、广西、河南、山东等地区1000余所中小学10万余名学生开启人生第一堂诗歌课,彰显中华文化的思想凝聚力。深化“中华一家亲”系列活动,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确保各族群众“留得住、富得起、融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