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3970T/20231009-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民宗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3-10-09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立足“五个维度” 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昌宁县:立足“五个维度” 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昌宁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空间、经济、文化、社会、教育五个维度,突出“融”的导向,深入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立足空间维度,推动互嵌共融。异地移民、易地搬迁促进互嵌融居,20世纪50年代,7000多名各族群众分四批深入枯柯坝、湾甸坝移民垦荒;1979年成立柯街华侨农场,安置481户2462名越南归侨;小湾电站建设期间,6760名各族群众举家迁往湾甸乡;规划建设6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安置4251户17309人,搬迁群众融入当地,共同发展。深化沪滇、粤滇劳务协作,推送省内外就业岗位1.6万个,累计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5.38万人次,呈现了各族群众高频次、广空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的新局面。

立足经济维度,实现共同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建成柑桔、中药材、茶叶、蔬菜4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基地,获评“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南菜北运”基地县。打造集历史古迹探寻、温泉康养、茶旅融合为一体的“霞客走廊、温泉走廊、古茶走廊”3条旅游环线,以黄家寨古茶公园、贡茶庄园、昌宁红景区等景点景区为载体,推动茶旅融合发展。2022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亿元。

立足文化维度,构建共有家园。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扬工程,在25个城乡公园和125个村民活动场所建设中,融入国旗国徽、党旗党徽、长城、中国结等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族群众文化认同。传承“崇仁亲礼”的中华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1500余场次,传承多彩优秀民族文化,培养陶美元、万德美等非遗传承人67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2项;歌曲《苗女嫁衣》《天地霓裳》,舞蹈《鼓韵》等作品深得各族群众喜爱。

立足社会维度,提升治理能力。始终坚持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治理体系。“一村一警”“一村一法律顾问”100%覆盖,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回应率达100%。组织110名科级以上干部“回乡”讲政策、讲发展、讲法治,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深入人心。善于用法律保障和促进民族团结,近三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4位和第3位。

立足教育维度,同奏和谐乐章。发挥姚家坡革命烈士陵园、新城红色教育基地、昌宁县杨善洲精神教育基地等教育阵地作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充实“一根丝”宣讲团成员156人,抓住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和社会宣传教育四项重点,运用“万名党员进党校”“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培养党员干部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先锋队”,开展社会宣传教育1600余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次。实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与西南大学合作举办“昌宁西大班”;在漭水初级中学发起的“是光”诗歌,为云南、贵州、广西、河南、山东等地区1000余所中小学10万余名学生开启人生第一堂诗歌课,彰显中华文化的思想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