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3970T-/2022-110702 发布机构 昌宁县民宗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2-11-0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民族团结进村(社区)——卡斯大泺部: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共谱乡村振兴幸福乐

民族团结进村(社区)——卡斯大泺部: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共谱乡村振兴幸福乐

大泺部自然村位于昌宁县卡斯镇龙潭社区,国土面积0.83平方公里,距离龙潭社区村委会3.5公里,距卡斯集镇2公里,居住着傣族、汉族、彝族等3个民族,共有农户86户452人,设1个党支部,有党员6名。自然村毗邻枯柯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资源优良,亚热带果蔬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自然资源良好;村落与柯卡大通道相接,交通便利,区域优势独特;村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宜人,几百年来,各族群众在此和谐共居、共学、共事、共乐。近年来,大泺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过“四个坚持”实现大泺部民族团结“四个融合”,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发展新道路,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 实现思想融合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农村基层治理,实现群众思想融合。健全村民自治“党支部+党员+农户”模式,激发群众自主能动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五组一联,联出共建共治新活力。结合“五组一联”制定运行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民主,制定长效机制,形成“群众制定规则、自觉遵守规定、全面参与治理”的人居环境提升制度,组建了环境提升组,制定活动开展日程,以7户为单位,每周一、三、五开展环境卫生清洁,环境提升组成员监督并配合开展工作,有效实现“干部在干、群众在看”向“群众参与、共治共享”的转变。最终现成“有人管、有人护、能提升、能致富”的循环体系。寨规组约,约出和谐有序新秩序。依托“儿歌”“山歌”“三字经”等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创新“黑名单”“红绿卡”登记管理、分户评定制度,发挥好在邻里纠纷解决、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运用舆论和道德力量促进有效实施,实现“小村规撬动大治理”。协商民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基础为核心,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38次,研究解决环境治理、道路沟渠修复等问题19个,实现基层治理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转变。形成了各族群众共促团结、共谋发展、共建和谐的良好局面。

坚持宣传教育,实现文化融合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互融,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宣传教育全覆盖。以党支部为引领,充分运用小喇叭、微信群、群众会等全覆盖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第一时间“飞入寻常百姓家”。邀请优秀专家学者到大泺部宣讲党的重要理论精神,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农村实用技能等等内容,共开展理论宣讲2场次,少数民族示范村项目技能培训1场次,手工织锦培训2场次。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广泛开展以传思想、习理论,传政策、习发展,传文化、习新风,传道德、习礼仪,传法律、习法治,传知识、习技能等“六传六习”为主要内容,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引导群众自觉践行,2021年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余次。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傣族文化、传统习俗和传统手工艺,建立傣族文化陈列室,同时,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以傣族文化陈列室为宣传阵地讲述民族工作及民族团结生动故事,使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营造“全民受教育、个个讲发展、人人促团结”的浓厚氛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大泺部民族团结进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坚持宜居宜业,实现治理融合抓乡风培树,变“将就”为“讲究”。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文明新村的转变,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2021年6月,全面启动乡村振兴试点建设项目,总投资700万元打造县域内首个“4+N”模式的民族振兴精品示范村,即:教育部乡村振兴首批培育项目、东北大学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基地、卡斯镇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枯柯河流域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截至目前,共投资221.4万元实施新农村改造项目,新建文化活动广场1个,傣族特色寨门1道,硬化进村、村庄内道路1.57公里,建设排水沟渠1.5七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种植绿化600平方米,建污水管网工程1件,架设污水管道3千米,建设污水处理设施2座,建民族公厕1座,粪污收集池30座,购置垃圾收集车2辆,垃圾收集箱5个,建设特色宜居、增收致富、明礼重教、团结和谐、遵纪守法示范户10户,改建民族手工艺品展销中心1个、硬化场地462平方米、建设民族特色围墙200米、绿化300平方米、开展少数民族示范技能培训2期250人次。下步,将结合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治理、非物质文化保护建设、人才技能培训上持续发力。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人居环境有提升。通过持续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等,对环境卫生、污水沟及乱搭乱建进行全面清理,使村庄更加规范、整洁、美观,真正感受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乡愁记忆更加浓厚。加大群众参与力度,互评互比促巩固。充分调动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动员开展院落美化、村庄净化、面山绿化“三化”行动,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庭院、小景点“农家五小”,开展“一兵三户四村”“最美庭院”等评比,以环境美带动乡风美。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

坚持共同富裕,实现产业融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牢牢守住群众的“钱袋子”。建强保障体系,让群众更放心。充分发挥党组织推进乡村振兴“指挥部”作用,坚持健全组织体系、做强经营主体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结合资源禀赋,统筹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产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户户增收”的产业格局。整合资源优势,让产业更丰富。充分利用大泺部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建设了无土草莓种植基地,种植面积20亩,预计年底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同时还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辣椒、四季豆、苦瓜、生瓜)和生猪养殖基地等主导产业,2021年种植大棚蔬菜900余亩,生猪养殖30余户200余头。其次,加大外出务工力度,为群众提供外出务工岗位,2021大泺部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各民族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民族团结时曾用了三个像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大泺部是卡斯镇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缩影,通过“四个坚持”实现了从思想、文化、治理、产业的“融合”,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一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时代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