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3970T-/2022-1017002 发布机构 昌宁县民宗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2-10-1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民族团结进村(社区)——昌宁县耈街土皮太村:党建活水浇开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

民族团结进村(社区)——昌宁县耈街土皮太村:党建活水浇开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

昌宁县耈街彝族苗族乡土皮太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村情实际,把民族团结进步放在首位,不断扩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内涵,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村呈现组织基础夯实牢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提升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文化有序传承、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党建引领筑堡垒。坚持把党的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相融合,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核心作用,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党建带动、党员带头,使党组织、党员、群众组成“一张网”,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始终注重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储备培养,明确把懂不懂民族政策、会不会做民族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全村择优配备少数民族党组织和村组干部13名。培养苗族刺绣传承人82人,积极挖掘保护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必要前提,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解决各族群众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问题,促进全村各族群众经济社会均衡健康发展。

壮大产业助增收。坚持用创新思维谋发展,调整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立足全村耕地面积少、可利用率低等实际,把握立体式气候的特点,打好“林下牌”、“生态牌”,在高海拔区域布局红豆杉、花椒、魔芋、中药材等产业,在中低海拔区域布局澳洲坚果、百香果、反季节芒果、红桃产业,规划肉牛、生猪、土鸡等畜禽业,打造上中下层次分明的立体产业带,有效拓展群众增收的途径。近年来,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在高海拔区域新植红豆杉、花椒、魔芋1000余亩,增加农户收入300余万元;在中低海拔区域规划肉牛养殖项目3个,奠定畜牧产业发展基础,各具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鼓起了贫困地区群众的钱袋子,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敦风化俗聚民心。坚持体制机制相配套,拨动建场所、办活动、创机制“三根弦”,奏响和谐幸福调。全村建成党支部、村民小组等活动场所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个、民族之家1个,在为各族群众茶余饭后提供好去处的同时,以制度化的形式一年一度开展彝苗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刺绣技艺大赛、泡核桃文化旅游节,常态化开展传统打歌、苗族刺绣、普法宣传进苗寨、卫生健康进村寨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极力提升为各族群众服务水平。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村民公约,重点对法律以外,特别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进行规定和约束,同时结合村(居)民公约内容制定红色积分管理办法,以“基础分60分+加分项-扣分项”的积分管理模式,按季度差别量化群众户和党员户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赏罚激励制度,考核分60分以上的,按分数折算成红色积分到村“两委”指定的店铺兑换日用品,不足60分的,按每达不到1分交纳公益金10元,用于补助兑换其他群众的积分奖励。同时按致富带富、文明示范、民族团结、环境卫生、尽责担当方面设立先进户和后进户,结合每季度积分评定情况和具体表现,在各村民小组显眼位置进行正反面公示,营造崇尚先进、鼓励先进、争当先进的工作生活氛围,通过正向激励,模范作用愈加突显。

法德并举谋善治。坚持整合资源,抓住治理能力差、管理方式简单、群众参与度低等薄弱点,搭建党组织领导下的法治村官、村协商议事会和乡贤工作站三个平台,开创共建共管新模式。推行法治村官,整合司法工作力量,邀请讲政治、业务强、敢担当、善作为的党员干部到村任法治村官,在此基础上按10—15户为一组,聘请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退伍军人等28人为法治宣传员,不断深化群防群治网格,有效把宣传政策法规、联络基层群众、调解矛盾纠纷、组织治安防控和管理实有人口等职责落细落小、落到实处,实现了村级法治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建立村协商议事平台,结合政协委员协商下基层,在村级建立协商议事平台,通过多途径摸排、大范围调研,收集群众关心关注关切的热点问题,定期不定期研究确定协商议题,并依托县政协的力量邀请县直部门下沉一线,力所能及地为基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和物质帮助,实现了问题在一线解决、资源在一线整合、力量在一线凝聚。土皮太村立足实际就发展林下产业和传承苗族刺绣两个方面开展协商,一次争取项目资金170万元,并打包600万项目纳入中期规划。搭建乡贤工作站平台,在村设立乡贤工作站,立足政治坚定、纪律严明、道德良好、服从大局、倡导新风5条标准,将全村经验丰富、有威望、愿干事、想干事的5名退休干部、老村干部选聘为乡贤,由党组织和乡老干党支部统一管理,要求每名乡贤履行定期督查视察重大项目、每年参与2次中心工作、积极参与辖区矛盾纠纷调处、带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7条职责,鼓励他们力所能及地为全村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争当银龄先锋。

深耕非遗抓传承。坚持传承与保护的协调统一,通过提升组织力和品牌力,不断擦亮苗族刺绣非遗文化“金字牌”。提升打造集民族文化、苗族服饰展示、培训学习教育、刺绣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苗族服饰传承馆1个,夯实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阵地;定期不定期开展苗族刺绣传承人培训和技艺大赛,让传承人在学习、交流、比拼中拓展视野、提升技能;有效运行五彩盛装刺绣专业合作社,立足打造五彩盛装苗族刺绣品牌,整合现有传承人生产资源,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设计和生产符合现代化、年轻化消费理念的苗族刺绣产品,不断拓展少数民族群众收入渠道,通过效益转化推动传统文化有序传承,努力实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加群众经济收入的“三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