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3970T-/2022-0613002 发布机构 昌宁县民宗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2-06-1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田园镇:“1+3+3”模式和谐同心共创建,民族团结花盛开

田园镇:“1+3+3”模式和谐同心共创建,民族团结花盛开

田园镇地处昌宁县中心地区,国土面积256平方公里,其中城镇面积8.7平方公里,辖5个城市社区和8个农村社区,323个村(居)民小组。全镇常住人口21812户63947人,纳入统计少数民族16个,共有少数民族人口3561人,其中回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勐廷社区,共有278户704人。田园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县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一心三线”示范带的“一心”所在,近年来,田园镇坚持把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后获得昌宁县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保山市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

做到“3个到位”,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党建引领到位。坚持“党建引领,走在前列”工作主题,成立田园镇创建工作专班,下设九进工作组,采取组长负责制对创建工作进行量化包干,建立“党政班子定期研究、创民办定期汇报、领导小组定期督查”的“三个定期”工作机制,切实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组织基础。全面推进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村组干部,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突出党组织提升服务各民族群众能力的目标,在6个城市社区建立社区“大党委”机制,在农村社区全覆盖推广“五组一联”做法,形成参与治理、联系群众、听取意见、汇报困难、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有效推进各族群众乡村振兴发展。

科学规划到位。按照“全覆盖、立得住、过得硬、管长远”的作用,对照“九进”类型在全镇打造15个精品示范点。其中勐廷社区、勐廷清真寺、新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田园派出所作为县级精品示范点在2021年省市县级多次调研检查中受到肯定,并通过省级对市级创建工作的延伸验收,其创建工作先后被《中国县域经济报》《文旅中国》、云报等各级媒体宣传推广。除此之外,田园镇还进一步打造发挥党建引领民族团结作用的龙井社区、凸显城市服务功能“红石榴服务”的文昌社区、引领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现代化的德馨安置区等,现创有国家级民族团结模范集体1个、省级和谐寺观教堂1个、市级民族团结示范单位5个和县级示范单位12个,逐步构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田园全域示范网格”。

宣传教育到位。田园镇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多形式面向干部群众开展民族团结学习宣传,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针对党员干部,编印《应知应会手册》,依托“三会一课”、理论中心组、“万名党员进党校”、“党史夜校”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针对群众,联合西南大学优势资源在勐廷社区打造民族团结文化长廊,以卷轴形式打造习语巷,在新城建成民族团结历史红色长廊,进一步优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阵地,同时,还灵活利用微视频、知识专栏、小广播等形式,流动宣传民族团结知识,真正让群众入脑入心,全镇干部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

推进“3项建设”,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把创民工作与提升全镇经济发展和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相结合,2021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95亿元,增长9%,农村和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8万元、4.13万元,分别增长8.93%和8%。年内德馨低碳社区、文昌居家养老中心等项目如期完成,实施老城区改扩建、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完成九甲、达仁等村组道路硬化31公里,建成勐廷至新城主干线、新华社区大理寨亮化工程,有效消除贫困风险194户682人,各族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聚焦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物、重点地、重点时,开展开门接访、基层寻访、耐心听访、全员研访、努力息访“五项活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创新民族团结“智慧治理”模式,建设田园镇“云宁哨”智慧化社会治理项目,实现群众诉求“一键上传”,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由传统向智慧转变,切实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保证各族群众共同当家作主、参与社区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群众服务建设。田园镇先后设立镇村民族团结服务窗口和民族之家,积极为各族群众提供城乡医保、社会救助、就业指导、子女入学、医疗卫生、民族语言文字翻译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全面推开一线结对认亲活动,全镇通过定格、定人、定责的“三定”网格化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县镇村干部、公安、党群等多方力量,实行“1名报到党员+1名无职党员”的“1+1”网格员管理模式,全镇组建五级网格2502个,涵盖辖区内常住居民,列出民族团结责任清单,实施“连心”工程,确保各族群众都能得到“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