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3970T/20250304-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民宗局
公开目录 自评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3-04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民宗局第四轮(2022-2024年) “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 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22-2024年,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项目32个,共投入资金2585万元。其中中央“十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投入1885万元,整合资金投入700万元。第四轮“十百千万”工程涉及全县民族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内容。截至目前,第三轮“十百千万”工程32个项目已完工25个,并投入使用。

2022年实施项目12个,总投975万元,2023年实施项目10个,总投954万元。2024年实施项目10个,总投656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项目资金要求,项目安排精准。县民宗局成立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的工作班子,对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结合各乡镇项目申报情况,围绕组织建设、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结合基层治理,推动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普惠制利益联结机制和基层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施各类民生项目,保障各族群众致富增收。

(二)以督促检查为抓手,推动项目建设进度。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深入项目乡镇开展项目跟踪、督导,实地了解掌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一步督促各责任单位压实建设责任,加快建设进度,严格时间节点,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加快推进,确保项目早日建成。

(三)围绕资金项目监督,及时跟进监管。严格按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管理好资金,做好项目管理工作,确保项目施工安全、质量和资金安全。在开展项目管理时,坚决落实资金项目公开、公平、公正并接受社会监督,发挥乡镇党委政府的宣传作用,保证项目实施的公正、透明。

三、成效、亮点及经验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民族地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22-2024年,昌宁县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整合力度,在民族地区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项目,补齐少数民族群众经济发展“短板”,促进群众收入持续稳定,有力地助推了乡村振兴工作,民族地区呈现出整体实力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末,珠街、湾甸、耈街3个民族乡共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43000万元、8.1亿元、6.62亿元;2023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600元、23017元、15870元,比2022年同比增长10.2%、7.2%、9%。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条件有效改善。2022-2024年,全县累计投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达2585万元,有效改善了民族地区农村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围绕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教育、文化、体育、科技、环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向上编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022-2024年,累计实施民族发展项目32个,完成投资2585万元。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昌宁县民族地区水、电、路,通信、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末,昌保高速全线通车,永昌高速有序推进,昌链高速前期进展顺利,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88公里。保山坝灌区昌宁片区工程、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等项目扎实推进,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项目竣工验收,新增供水能力500万立方米。建成5G基站511个。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345元、16627元,分别增4.6%、9.1%。

(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增收致富后劲。围绕世界一流“绿色品牌”打造,支持绿色、生态和有机品牌建设,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业产业,着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2022-2024年,全县发展特色产业1400亩,其中种植巨菌草100亩、热带水果采摘体验园20亩、抚育坚果200亩、新建甜龙竹育苗基地80亩、种植红花1000亩。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全县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全县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增收,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推动群众增收致富。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由于资金、人员等问题,导致推动缓慢,施工进度未达到预期目标,部分涉及项目施工的单位沟通协调能力不强,各部门之间联动配合的合力没有形成,导致项目进度迟缓,没有按时完成施工。二是部分领导对项目的重视度不足,项目跟踪问效不及时,没有经常性的对项目进度进行了解,对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进行解决,造成了项目停滞,严重影响工期。三是产业较为单一,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其他产业基础薄弱。在经营模式上也表现出耕作方法陈旧、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产业连接两头不紧密,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副产物综合利用程度较低,农产品价值转化率较低。

五、意见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交账意识。牢牢盯住计划时序,及时分析、排除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不利因素,做到好中求快、稳中求进,确保项目扎实推进,不断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全力推动项目实施,对在建的重点项目,特别是进展较快的,进一步强化措施,组织专人跟踪落实,搞好服务,开足马力,力争提前竣工。对正常进度推进的项目,加强调度分析,及时发现解决具体问题,确保按期建成。

(二)吃透精神,科学谋划好项目实施。坚持以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强大定力,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在规划上加快进度、优化完善、严格执行,在建设上尊重规律、稳扎稳打、建管并重,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有力提升治理效能。

(三)明确职责,优化项目清单。严格实行项目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切实把项目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推进项目建设与发挥好部门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主动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主动为项目实施搞好服务,主动协调解决在项目审批、规划选址、资金渠道、用地审批等遇到的问题,按照一月一调度的方式,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统筹解决疑难问题,对建设项目亲力亲为,做到在一线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督促进度,确保抓出成效。

(四)科学管理,增强项目持久性。制定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真正做到项目工程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确保能长期使用,以发挥其长远效益。多元化发展产业补齐产业链短板,培育主体,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畜牧、坚果种植、巨菌草种植、种植热带水果采摘体验园、种植优质农业果蔬、建设采摘观光园等,培育产业发展主体,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