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9533025086361308A-02_H/2018-0517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18-05-1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当前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对策建议

“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放管服”改革的基本依托、推动释放市场潜力活力的新动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杠杆。但从目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现状来看,“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的“一网通办”愿景尚未完全实现,更大限度利企便民的改革夙愿依然困难重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时基础设施条件、软硬件建设、体制机制、人员配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线上纸上“两头跑”的现象依然存在

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过程中,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县建立了电子化、网络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将原来分散在各部门的行政许可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内部审批事项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把原来的纸上审批变为线上审批,把原来的企业和群众在各部门来回奔波变为企业和群众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但是政务服务平台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功能发挥还未全面到位,主要表现在:

一是线上受理和线下运作“两头跑”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实际执行审批和服务的单位及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使用线上审批服务平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审批服务线上和纸上“两头跑”。工作人员一边在政务服务中心受理业务,收取电子材料和纸质材料,一边又将纸质材料传递回原单位进行纸上审批,并没有将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有效运用到位。是企业和群众对电子材料的认知和认同度不高。在审批和服务过程中存档材料普遍以纸质材料为主。由于缺乏必要的电子签名、签章和电子材料真实性辨别及认定机制,大多数单位存档材料以纸质化为主,降低了电子材料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务服务平台沦为“记录台”。三是“两头受理”,“体外循环”问题比较普遍。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和原业务部门两头受理,审批并没有真正在线上运转,造成企业和群众“两头跑、跑两头”,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目标。

(二)各部门间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还未破除,并联审批推行不够顺畅

虽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已于2016年9月发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信息孤岛”仍然是制约全程网上审批的重要障碍。比如公安、住建、市场监督管理(工商、食药监)、国税、地税等多部门都建有各自业务办理的专用系统,这些系统或独立运行,或与上级部门联通,但大多未与政务服务平台联通,由于部门间网络不能互通、数据不能共享,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信息互联共享难度较大,实际上形成了“信息孤岛”,不利于网上行政审批的推行。二是数据壁垒实际存在,各类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缓慢。一些部门以数据涉密或上级部门不同意接入等多种理由拒绝将部门数据向政务服务平台共享或推送,导致政务服务平台中如自然人与法人库、电子证照库等基础支撑库建设速度缓慢,基础支撑数据不全,信息共享困难。目前,除了地税专用系统以外,其他业务部门系统均未向政务服务平台推送数据。三是并联审批推进不顺畅。一方面,多个部门数据不能同步接入政务服务平台,造成数据共享困难,并联审批的数据保障基础还不具备;另一方面,由于各部门缺乏政务服务大格局意识,并联审批的大环境未有效形成;第三,由于体制机制问题,谁牵头审批、谁协同办理和审批责任跟踪问效问题,长期困扰着并联审批工作推进和有效顺畅运行。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

一是顶层设计不统一不规范。平台整合、机构设置、行业规范标准等存在各行其道、朝令夕改等问题,造成资源重置或浪费,工作上反复折腾的情况较多。二是制度标准和规范建设仍然滞后。一方面,权力事项和服务事项缺乏统一的标准。行政职权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和内部审批事项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同一层级同一事项的办理要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各个环节不统一,造成事项名称五花八门,受理要件千差万别,不利于同一地区内的互联互通及后续与国家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服务缺乏统一的规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目的是要让企业和群众共享发展改革红利,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这就需要在政务服务中提供无差别服务。但实际情况是在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中,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各地的建设标准、运行模式不尽相同,服务标准、服务管理不统一规范。

(四)软硬件建设基础薄弱

一是硬件建设方面。我县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自2009年启动以来,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均无项目支撑,乡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主要依托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统筹推进,目前仍还有翁堵、更戛、耇街三个乡镇的为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尚未完成,其中翁堵主体建设已完成,预计在2018年底投入正常使用,目前在乡水利站临时办公,耇街在乡政府大院内临时办公,更戛在乡司法所临时办公。而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则暂时借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的办公用房进行临时办公,无固定办公场地,办公场所面积仅1100m2,尚未实现“只进一扇门”的要求,仍有四个分中心单独分设办公。二是软环境建设方面。全县协同高效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环境尚未全面形成,办公设备设施功能匹配较为落后,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全县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建设智能化设备终端配置采购(昌政办发〔2017〕148号)计划至今未落实,影响了政务服务能力的提质增效。窗口服务人员的业务、服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情况依然存在。

(五)核定编制人员不足

随着工作职能职责的进一步增加,政务服务管理局及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现有核定编制人数及在职在编工作人员难以满足工作开展的需要,全方位保障工作有效开展难度较大,尤其是政府采购和出让中心、投资审批中介超市、“12345”政府热线办公室均无工作人员,加之原来政务服务管理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人员编制紧张,按现有编制及人员专业结构等情况,难以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改革发展。

二、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贯彻落实国务院《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建议由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全面梳理各行业部门原有的业务系统,协调推进各原有业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融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大数据库平台,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必要的数据平台支撑,从根本上破除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

(二)加快完善体制机制。要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 “一颗印章管审批”、“最多跑一次”等政务服务目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政务服务放权不同步、服务跟不上、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因此要加快创新、完善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既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解压松绑,又为工作人员创新实干提供保障和支持。

(三)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升级。根据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推进,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解决并联审批难题,在政务信息互通共享的基础上,推进并联审批事项多线程流转和资源共享,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

(四)建立督查问效和倒逼机制。建立健全过程监控和督查问效的制度平台和体系,通过系统分发、办件提醒、督促办理、超时问效机制,倒逼工作人员落实政务服务承诺,提高政务服务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五)超前谋划建设标准化县级政务服务场所。超前谋划建设不低于5000 m2的政务服务办公场地(含政务服务管理局、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满足全县政务服务工作、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正常开展需要,真正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的目标要求。结合现行标准化建设,全面优化配置政务服务智能化设备设施终端,切实加强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服务能力建设,改善政务服务质量基础。

(六)选优配强政务服务系统工作人员。一是配强政务服务管理机构工作人员。按现行政务服务管理局职能职责,在原来编制基础上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重点是解决政府采购和出让中心、投资审批中介超市、“12345”政府热线办公室等机构无人员办事的问题。二是选优配强部门进驻人员。各部门要选择熟悉网络办公、能做事、会做事的业务能手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真正使进驻人员成为部门服务的“一面旗”,使政务服务中心成为县委县政府的优质服务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