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384-X-/2021-0920003 发布机构 昌宁县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1-09-2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四个一”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今年以来,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坚持“四个不摘”,严格执行“五年过渡期”要求,以乡村振兴统筹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

——线上线下打开防贫监测“一扇窗”。一是便捷“找政府”。以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为抓手,拓宽群众诉求渠道,群众只需要在手机微信小程序中提出申请,相关行业部门就能及时查看群众诉求。截至913日全县累计收到群众申请108件,已经办结90件,正在办理18件。二是精准“政府找”。通过群众自主申报、挂包干部定期排查和部门信息预警3种方式,以深入群众为主、自下而上的常态化排查和部门联动、自上而下的常态化预警,精准监测识别“三类对象”,按月开展“政府找”,今年1-8月累计识别“三类对象”84300人。通过“找政府”和“政府找”,强化监测预警工作分析研判,用好帮扶救助、防贫基金、防贫保险等政策措施,形成高效快捷的反应救助机制,确保存在致贫返贫因素的监测对象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帮扶。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做到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成立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下设产业振兴等7个专项指挥部,组建成果巩固办等13个专项办公室,构建了“1+7+13”指挥体系,确保工作体制有效衔接。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工作要点》,配套出台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等12个子方案,形成了“1+12”政策体系,确保政策措施有效衔接。派驻驻村工作队员192名、覆盖62个脱贫村;103个单位继续对124个村(社区)全覆盖定点帮扶,确保工作力量有效衔接。

——产业帮扶走出巩固脱贫“一条路”。一是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深入开展产业扶贫“回头看”专项行动,全面梳理脱贫攻坚期间实施的扶贫产业,继续扶持发展带贫益贫效果较好的产业,整改或取消带动不明显、不适宜产业的政策扶持。进一步巩固夯实产业基础,探索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昌宁茶叶”“昌宁核桃”“昌宁蔬菜”“昌宁畜牧”品牌知名度,推动分散农业向规模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二是建立健全“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联合体。引导村域内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加入合作社,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全县810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21335户,其中,282个企业、528个合作社与3732户实现“双绑”。三是完善消费扶贫机制。建立健全消费扶贫机制,强化滞销农产品动态监测,继续抓好扶贫产品认定,动员挂包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消费扶贫,减少中间环节,让脱贫群众获得直接利益。全县累计认定扶贫产品供应商36218个产品,预计年内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带动脱贫人口12801人。

——项目载体下好集体经济“一盘棋”。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强村带弱村”示范工程。争取中央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000万元,带动40个“偏远村”“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每年每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以上。年内全县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达10万元村(社区)100个以上。通过实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工程,全力抓好项目实施,围绕实施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先行示范村带动其他村级集体健康发展,彻底解决村级无钱办事的问题。

——思想引领编织志智双扶“一张网”。一是抓好政策宣传引导。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宣传脱贫攻坚、脱贫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等政策,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抓好“自强、诚信、感恩”教育,解决群众精神匮乏问题,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二是强化技能培训。制定出台《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质量,完成脱贫劳动力培训8047人次,占目标任务6000人次的134.1%;完成脱贫人口转移就业31720人,其中省外务工12102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0.7%100.1%。三是推进移风易俗。强化法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倡导文明新风,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转变大操大办、早婚早育、酗酒赌博等恶习。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农家书屋建设,提高农村人口文明素质,改善群众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