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384-X-/2021-1207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自评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1-12-07 |
文号 | 浏览量 |
昌宁县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遵循“昌宁所需、闵行所能”,紧紧扭住人才、产业、项目、劳务协作等重点,按照“两保持、三加强”要求,围绕“脱贫不脱钩”“牵手不松手”“隔山不隔情”目标,着力深化交流机制、深化共建成果、深化优势互补,推动沪滇协作再出发、再续力。
一、2021年东西部协作工作完成情况
(一)调整充实,强化组织领导。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局机构改革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职能已经并入县乡村振兴局,仍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抽调工作人员4名。一是召开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研究东西部协作工作。二是及时召开年度工作会议,落实全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安排年度目标任务。三是主动对接加强沟通,进一步发挥领导小组协调保障作用,积极主动与闵行区沟通对接,在项目和资金支持、人才交流、结对帮扶等方面展开深入协作,努力把“昌宁所需、闵行所能”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一是壮大农业产业,夯实群众收入基础。将项目申报重心由基础设施向产业发展转变,实施产业类项目7个,进一步推动全县茶叶、蚕桑、肉牛等支柱产业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建成2个果蔬冷链物流基地,打开对外市场,加强产品附加值,向品牌化、产品化迈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生态效益。二是加强劳务协作,撑起群众“钱袋子”。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力度,积极扶持脱贫群众就近就地或外出务工、创业,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年内组织脱贫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74人,其中:上海就业35人,其他省市就业339人。开发昌宁县乡村公共服务岗位320个,争取劳务协作资金310万元。三是畅通流通环节,促进消费扶贫,今年新增扶贫产品供应商13家82个扶贫产品,累计达36家218个扶贫产品,销往上海1664万元。
(三)筑巢引凤,加强区域协作。昌宁县紧抓上海企业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积极争取在沪企业到县投资兴业,同时为已落地的上海企业提供最大支持。目前已落地的昌宁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已完成建设,今年增资3097万元。
(四)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持续推进人才交流,目前上海市已选派援昌干部人才15人,其中:干部3人、医生11人,教师1人;昌宁县选派干部1名到闵行区挂职锻炼学习,选派干部1名到驻沪办挂职锻炼学习。二是持续强化结对帮扶,今年闵行区华漕镇在原先结对帮扶2个乡镇的基础上,新增结对帮扶乡镇1个,每个乡镇援助帮扶资金80万元;新增闵资集团结对帮扶3个乡镇,每个乡镇援助帮扶资金50万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与昌宁县人民医院继续开展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闵行区中心医院与昌宁县中医医院、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二中学与昌宁一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并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帮扶。三是持续加强项目申报,今年昌宁县申报上海市对口支援昌宁县财政资金4135万元,实施16个项目,其中:上海市级财政资金3430万元6个项目,实施产业类项目5个,劳务协作类项目1个;闵行区级财政资金315万元4个项目,实施产业类、基础设施类、健康扶贫类、教育扶贫类项目各1个;乡镇结对帮扶资金390万元6个项目,实施基础设施类项目5个、产业类项目1个。截至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已完工项目15个,未完工项目预计12月底完成全部建设内容。申报社会帮扶资金150万元,实施30个项目,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29个、产业类项目1个。截至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四是持续做好乡村规划,全县沪滇协作“十四五”规划总投资31500.4万元,其中:申请沪滇资金28207.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3292.6万元,计划实施项目37个。
(五)对标先进,着力工作创新。一是学习东部地区将乡村振兴着力点放在现代化农业、高素质农民、特色型农村上,项目申报重心由基础设施向农业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和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转移,年内建成了2个果蔬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漭水镇黄家寨文旅深度融合的茶叶休闲体验园。二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区域协作上的创新经验,做到责任落实力度不降、衔接推进投入不降、品牌打造标准不降。三是在引进东部地区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东西部协作情况,上海新传承红色商学院红一连公益部为勐统镇长山村苗族完全小学捐赠4.28万元爱心物资,闵行区爱心人士帮扶5名贫困学子共2.5万元,为我县教育扶贫添砖加瓦。四是结对关系调整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与上海市闵行区沟通对接、汇报交流,及时传达精神并安排部署,确保沪滇协作工作不掉档、不掉线。
二、典型经验
责任落实力度不降。昌宁县持续深化沪滇情,将东西部协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精神,按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根据结对关系优化调整部署要求,主动交流对接,确保平稳衔接过渡。县级沪滇协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充实人员,明确任务、细化分工、严肃责任,以会议安排、平时监督、评价考核等方式推动各级责任落实。
衔接推进投入不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上,坚持区域性和协调性,项目申报因地制宜,对基础条件较好的乡村选择特色亮点,投入项目包装打造,比如卡斯镇龙洞肉牛养殖厂,推动该镇肉牛产业规范化、科学化,并同步带动青储草料产业发展。对基础条件较弱的乡村给予基础设施项目倾斜,解决“卡脖子”问题,比如珠街彝族乡实施的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大大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效率。
品牌打造标准不降。打好乡村文化旅游牌,将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乡村旅游、美丽村庄等深度融合,实现生态和经济双效益。漭水镇黄家寨依托万亩茶资源,建成集茶叶采摘、制作、学习、观赏、销售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耈街乡借力乡村“短途游”大势,深挖文化资源,重建水磨坊,留住乡愁、留住底蕴。
三、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一是区域协作方面有待加强。共建产业园区方面存在空缺,我县属传统农业县,虽然茶叶、核桃、中药材等农特产品资源丰富,但多以销售初级原料为主。加之,大多数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少,科技含量低,缺乏高科技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一产大而不强,二产小而弱的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台账资料管理有差距。部分东西部协作项目档案没有做到及时归档,存在缺项漏项。
(二)工作建议。建议加强区域协作力度,共建产业园区,鼓励上海企业到昌宁落地投资,培育一批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
四、2022年东西部协作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及全省东西部协作工作推进会精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优化结对关系、聚焦成效巩固、强化帮扶效果,圆满完成2022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思想认识,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5年过渡期”的安排部署,抓住东西部协作机遇,切实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立足昌宁现有的资源和需要的帮助,进一步抓好主动对接交流,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达到昌宁县脱贫成果有效巩固,乡村振兴高水平推进。
(二)不断拓宽帮扶渠道,巩固脱贫成果。加大产业项目申报力度,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繁荣,夯实群众收入底盘。总结两地人社部门在劳务协作方面的好做法、好机制,力争在劳务协作上取得更大突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强有力的收入保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继续推动两地群团组织、慈善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对低收入人口进行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区域协作。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建立产业链招商链负责制,围绕硅基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文旅康养产业、新基建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开展链条化招商。按照“投资大、质量高、效益好”的标准,加大对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工程的引进力度,实现引资工程数量型向质量型的根本转变,保障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四)不断加强人才交流,推进乡村振兴。一方面是用好“智囊团”,为援昌干部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经常性组织到各乡镇调研,进一步熟悉县情乡情,为昌宁县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出针对性和建设性意见。另一方面是用好“留学生”,依托上海全面、优质的人才资源,输送教育、医疗、党政干部等各个层级人员,到先进地区学思想、学作风、学措施、学发展,重点用好学成归来的各类干部,提升全县公共事业服务水平和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