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14-8-/2021-0104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1-01-04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民族文化之傣族“嘎光”

昌宁的迷人之处很多,在这块澜沧江沿岸“一山分二水,滴水飘两洋”的神奇土地上,世居着汉、彝、傣、苗、布朗、回、白、傈僳8个民族。这里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民族风情旖旎多姿,这里有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村寨,浓郁的民族风情,绚烂的民族文化,能满足你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美好期待。

怎样才能真正传递一个地方的魅力,莫过于那里最动人的故事以及流传千年传承的民族文化。在昌宁,有一个傣族乡叫湾甸。提起傣族,那就不得不说到傣族优秀民族文化——“嘎光”。

“嘎光”系傣语,“嘎”为舞,“光”指鼓,敲起鼓跳起舞的意思,是湾甸傣族人民最具特色的集体舞蹈形式,是傣族文化发展中一个特殊的印记。傣族群众一直保留着原始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及农耕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使他们对自然界充满亲切感,贯穿于舞蹈动作和表演之中。曼妙多姿的嘎光舞在漫长而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保留了傣族舞蹈“三道弯”和“一顺边”的艺术精髓,对湾甸傣族社会、文化和生活有着巨大的意义,是傣族民间文化的灵魂,也是人们表达美好愿望和幸福生活的方式。

过去只有在举行重大佛寺活动时才跳嘎光舞,现在在重大节日和喜庆时,男女老少都会身着色彩斑斓的傣族盛装迈开步子一同赶摆嘎光,表达幸福的喜悦。它是以男子象脚鼓舞和女子群舞合作完成的傣族集体舞蹈,以象脚鼓、镲、铓锣等民族打击乐为伴奏。由一个或几个小卜冒身背象脚鼓,用手边击边舞领头,其后是敲铓锣和镲的乐师,接着是英俊的小卜冒和漂亮的小卜哨,身体屈膝半蹲,重拍向下,在均匀的节奏中,以膝部的屈伸带动身体上下颠动和左右轻摆,舞步或踏或跺,看似着力而下,却是重起轻落,有孔雀的轻盈、柔美的舞姿,有大象漫步森林和缓、稳健的步态,就着鼓点和伴奏乐声,像河水、小溪汩汩流淌,赏心悦目,沁人心脾,围观的人们也会情不自禁地迈开步子随之舞蹈,庆祝节日的快乐。

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作为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的精髓“嘎光”,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得傣族人民的青睐,也是他们最喜欢、最擅长、最广为流传和最具代表性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