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399-7-/2021-1207004 发布机构 昌宁县交通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1-12-0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美好生活筑坦途,乡村振兴显担当——保山市昌宁县农村公路建设巡礼

近年来,全国首批“四好公路建设示范县”——保山市昌宁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指示精神,把“四好农村路”作为助推脱贫攻坚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苗族整族帮扶、贫困集中连片扶贫地区为重点,以补齐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短板”。因路而生、因路而兴、因路而美的一幕幕美景,在茶乡大地上寻常可见。随着一条条景观路、产业路的建成,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蛛网”铺陈、阡陌纵横,为助力全县脱贫攻坚、民生改善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一、规划引领谋布局

昌宁县加快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干线公路改造为支撑,以高密度农村公路网为基础,以水路运输为辅助,以客货运输枢纽为节点的道路运输网络,极大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美丽公路跟着美丽乡村走,全面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对农村公路路域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整治,投资1640万元,种植行道树190万株,完成绿化里程1609公里,县乡道公路绿化覆盖率达79.42%。西山公路、四角田公路、天堂山公路等美丽公路相继打造完成。

旅游路线跟着旅游规划跑,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效果。安澜、黑马滚装码头初设已获批,昌宁县澜沧江内陆航运综合试验区建设项目正在开展实施方案研究,澜沧江旅游景区初具雏形。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经济收入9.8亿元以上。电商服务中心、农村淘宝服务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投入使用,实现线上销售额1.5亿元,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

产业高速跟着特色产业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依托规划的热区经济带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卡斯至鸡飞大通道等经济干线规划。全县打造了万亩柑桔示范区、万亩茶叶示范区、万亩中药材示范区、万亩优质蔬菜核心基地4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全县农业产值从2015年末的30.18亿元增长到35.39亿元,增长17.26%。

二、机制创新助发展

昌宁县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扶贫攻坚工作重要切入点,坚持“县乡村组并举,建管养运并重”的思路,举全县之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截至目前,昌宁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3301.144公里,其中:县道698.42公里、乡道1209.227公里、村道1393.497公里。通四级以上沥青路面的10个乡镇、通水泥路面的3个乡镇,124个村(社区)通畅率100%。

理清思路建好农村路。严格落实责任、资金、监管“三到位”推行农村公路“县乡共建”模式。责任上到位。形成了“政府主导、乡镇主体、部门主动”的工作格局,被云南省交通厅列为农村公路建设“厅县共建试点县”。资金上到位,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乡镇筹集一点、银行贷款一点、群众捐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就地取材节省一点“七个一点”的筹资方式。筹集资金8.1亿元,新建农村公路1609公里。整合资金2160万元建设美丽公路180公里,助推乡村振兴。监管上到位,在保山市挂牌成立首家县级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统一工程设计、建设标准,严格执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政府监督为主,群专结合”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创新机制管好农村路。建立规范化管制机制,创新路政管理机制,成立由县交通运输局、县应急局、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和县道路运输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执法组,加强对超限超载、公路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治理;建立科学化管理创新机制,全县农村公路实行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路长负责制,制定完善农村公路管养制度和办法共42项,实现县、乡、村管养制度全覆盖。探索出温泉镇松山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模式、翁堵镇“343”整乡推进管养模式、漭水镇路长制管养模式、田园镇公路管养与环境整治一体化等管理模式,被省交通厅发文全省推广学习;建立常态化管护机制,围绕“有路必管”的目标,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配合;乡村道乡村管,县级公路部门指导监督”的原则,在13乡镇设立路政协管站,配备2至3名专(兼)职路政管理人员,村(社区)聘请1至2名路政协管员,建立健全了“四好农村路”县乡村“三级”管养长效体制机制。

突出保障养好农村路。采取“管养分离、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公路日常养护。强化人员保障。成立佳路通农村公路养护有限公司,辖22个专业养护道班,负责县道管养;设立乡镇交通运输管理所,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养护责任人,负责乡道管养;组建预防性养护队伍,解决农村公路沥青、水泥路面病害处治问题。强化资金保障。通过采取“向上争取、县级配套、乡镇筹集、群众捐助”的方式,有效解决管养资金不足的问题。县财政连续三年按不低于省补资金50%配套,乡镇将道路修复和养护责任人补助纳入配套。近年来,全县累计争取上级养护补助资金3953万元,县级财政配套1985万元,乡镇筹资1420万元,群众自愿捐资、投工投劳折资5600余万元。强化制度保障。出台《昌宁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实行“三养五定一承包”,即:县道专业养、乡道承包养、村道群专养,定养护线路和里程、定养护人员、定养护经费、定养护标准、定考核办法,养护经济责任制承包的运行机制。2020年全县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优(良、中)等路率均达75%以上。

突出亮点运营好农村路。以“四好农村路”促进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脱贫攻坚再提速,让“四好农村路”变成产业走廊,大链路、昌耈路、习勐路辐射蔬菜、水果、蚕桑、核桃、烤烟、中药材20余万亩,产业示范基地在云保线周边竞相绽放,全县贫困群众产业覆盖率达100%。让“四好农村路”变成旅游专线,随着全县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密度延伸至自然村,连通了大田坝铁匠寨、温泉尼诺山、勐统芒糯寨和漭水江楼、阿背寨、沿江湿地等80余个旅游景点,串起了200多家农家乐,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0.6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四好农村路”变成就业扶贫渠道,让贫困群众变护路工人。整合各类资源资金,加大村级“护路员”公益岗位开发力度,优先聘用当地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参与农村公路养护工作。2018年以来,全县聘用26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养护员,每人每月收入800元以上,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收入来源。

三、多措并举得实惠

昌宁县抢抓“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契机,以“农村客运网络化、城乡客运公交化”为抓手,努力构建“路、站、运、管、安”五位一体的城乡交通综合体系,实现基础设施全面夯实,客运服务体系全面完善,货运物流服务全面覆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

高位推动抓创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交通运输工作作为常态化重点工作谋划实施。成立由县长担任组长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全域规划建路网。按照“国省干线高速化、县乡公路提质化、乡村公路通畅化、村社公路通达化、联网公路便捷化”的“五化”建设目标,实施4条外联高速路网建设,覆盖全县13乡镇。启动1500公里村组公路建设,规划“内联外通”的立体交通路网。

三个到位保实施。资金补助到位,县级每年配套100万公交运营补助资金;站场建设土地支持到位,在城南昌保高速公路的核心区划拨106亩土地规划建设城北客运站。管养人员配备到位,配齐22个专业养护道班62名养护工人,146名专业养护责任人。

多元出行提客运。实施“三张车”客运全覆盖战略,班线客车“尽覆盖”、城乡公交“区域转”、乡村便民客运“到农家”。班线客车“尽覆盖”。搭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乡镇及建制村快递、物流、邮政100%全覆盖。全县共投放班线客运线路52条,投入车辆118辆;公交客运13条,投入车辆31辆,124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现有班线客运实现对沿途2公里范围内的建制村客运全覆盖。城乡公交“区间循环”,在建制村开通客运班线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密集大、交通发展水平高、经济活动频率高的柯街、卡斯等5个乡镇为试点,开通乡镇之间、镇村之间、村村之间的区间公交和农村微客。其中,区间公交模式被省厅高度评价为“提供了解决西部山区群众公交出行难问题的最优路径”。便民客运“直通农家”。依托“保交行”网约车平台和农村微客,采取电话和网络预约方式提供灵活便捷服务,覆盖124个建制村,彻底打破了昌宁城乡“二元”分割,使农村居民享受城区市民同等的交通服务。

砥柱中流,方显本色。昌宁交通人将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楫争先,砥砺前行,昂首阔步开启新征程,锐意进取绘就交通新蓝图,加快构建滇西南重要交通要道发展新格局,为夺取昌宁高质量跨越发展新胜利当好交通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