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399-7-/2021-1207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交通局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21-12-07 |
文号 | 浏览量 |
昌宁县交通运输局在党史主题教育过程中,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一环,着力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办好群众最急需解决的事情,积极回应群众对交通的关切,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上下功夫,打造惠民交通、便民交通,真正让群众受益。
一、全域规划建路网,打通高速大动脉
着力加快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干线公路改造为支撑,以高密度农村公路网为基础,以客货运输枢纽为节点的道路运输网络,极大推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昌保高速2021年4月1日实现保山至柯街段、昌宁至温泉段联网通车,控制性工程昌宁隧道是制约项目全线建成通车因素,截至目前,左洞累计完成掘进3217.8米,占59.02%,剩余2234.2米;右洞累计完成掘进4157.8米,占76.64%,剩余1267.2米。争取2022年6月实现昌宁隧道单辐贯通,2022年12月底双幅贯通。昌保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后,将结束昌宁不通高速的历史。同时,对改善沿线行车条件、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加快保山有效对接“一带一路”、为融入长江经济带、辐射滇西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对完善整个云南省高速网具有重要意义。到“十四五”末,实施4条外联高速路网建设,将实现高速公路投资400亿元,高速里程可达196公里,全县80%以上的乡镇通高速的规划目标。
二、规划引领谋发展,打造美丽致富路
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重要切入点,坚持“县乡村组并举,建管养运并重”的思路,确保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极大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
美丽公路跟着美丽乡村走,全面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好。近年来,对农村公路路域环境进行全面综合整治,投资1640万元,种植行道树190万株,完成绿化里程1609公里,县乡道公路绿化覆盖率达79.42%。西山公路、四角田公路、天堂山公路等美丽公路相继打造完成,到昌宁游玩的游客逐年增多。
旅游路线跟着旅游规划跑,助推乡村旅游发展效果显。随着全县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密度延伸至自然村,连通了大田坝铁匠寨、温泉尼诺山、勐统芒糯寨和漭水江楼、阿背寨、沿江湿地等80余个旅游景点,串起了200多家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达7万人次以上,0.6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安澜、黑马滚装码头初设已获批,昌宁县澜沧江内陆航运综合试验区建设项目正在开展实施方案研究,澜沧江旅游景区初具雏形。近年来,年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
产业布局跟着交通区位布,提升特色产业结构强。大链路、昌耈路、习勐路辐射蔬菜、水果、蚕桑、核桃、烤烟、中药材20余万亩,产业示范基地在云保线周边竞相绽放,全县贫困群众产业覆盖率达100%。依托规划的热区经济带二级公路建设项目、柯街至卡斯大通道等经济干线规划。全县打造了万亩茶叶示范区、万亩水果示范区、万亩优质蔬菜核心基地等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全县农业产值从2015年的30.18亿元增长到35.39亿元,年均增长17.26%。
三、机制创新助发展,打造通畅舒心路
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干线公路改造为支撑,以高密度农村公路网为基础,以水路运输为辅助的道路运输网络,截至目前,昌宁县农村公路通车里程3301.144公里。通四级以上沥青路面的10个乡镇、通水泥路面的3个乡镇,124个村(社区)通畅率100%,极大地便利了群众日常出行需求。
“三个到位”建好农村路。严格落实责任、资金、监管“三到位”推行农村公路“县乡共建”模式。一是责任上到位。形成了“政府主导、乡镇主体、部门主动”的工作格局,被云南省交通厅列为农村公路建设“厅县共建试点县”。二是资金上到位。采取向上争取一点、财政补助一点、乡镇筹集一点、银行贷款一点、群众捐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就地取材节省一点“七个一点”的筹资方式。筹资1950万建设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65公里,同步开展第二批次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85公里,实现村组路里程倍增;投资6400万,建设耈街至珠街三级公路改造工程,同时开展文宫桥至翁堵、邑等至鸡飞,习谦至勐统、勐统至更戛通乡三级路前期工作,为实现乡乡通快速路网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监管上到位。在全市挂牌成立首家县级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统一工程设计、建设标准,严格执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政府监督为主,群专结合”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三套机制”管好农村路。建立规范化管制机制。一是创新路政管理机制。成立由县交通运输局、县应急局、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和县道路运输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的综合执法组,加强对超限超载、公路环境污染等违法行为治理。二是建立科学化管理创新机制。全县农村公路实行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路长负责制,制定完善农村公路管养制度和办法共42项,实现县、乡、村管养制度全覆盖。探索出温泉镇松山村公路养护专业合作社模式、翁堵镇“343”整乡推进管养模式、漭水镇路长制管养模式、田园镇公路管养与环境整治一体化等管理模式,被省交通厅发文全省推广学习。三是完善常态化管护机制。围绕“有路必管”的目标,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配合;乡村道乡村管,县级公路部门指导监督”的原则,在13乡镇设立路政协管站,配备2至3名专(兼)职路政管理人员,村(社区)聘请1至2名路政协管员,建立健全了“四好农村路”县乡村“三级”管养长效体制机制。2021年全县农村公路经常性养护率、优(良、中)等路率均达78%以上。
四、多措并举得实惠,打造安心出行路
抢抓“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契机,以“农村客运网络化、城乡客运公交化”为抓手,努力构建“路、站、运、管、安”五位一体的城乡交通综合体系,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出行选择,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实施“三张车”客运全覆盖战略。班线客车“尽覆盖”、城乡公交“区域转”、乡村便民客运“到农家”。班线客车“尽覆盖”。搭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乡镇及建制村快递、物流、邮政100%全覆盖。全县共投放班线客运线路52条,投入车辆118辆;公交客运13条,投入车辆31辆,124个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现有班线客运实现对沿途2公里范围内的建制村客运全覆盖。城乡公交“区间循环”,在建制村开通客运班线的基础上,选择人口密集大、交通发展水平高、经济活动频率高的柯街、卡斯等5个乡镇为试点,开通乡镇之间、镇村之间、村村之间的区间公交和农村微客。其中,区间公交模式被省厅高度评价为“提供了解决西部山区群众公交出行难问题的最优路径”。便民客运“直通农家”。依托“保交行”网约车平台和农村微客,采取电话和网络预约方式提供灵活便捷服务,覆盖124个建制村,彻底打破了昌宁城乡“二元”分割,使农村居民享受城区市民同等的交通服务。近年来,昌宁县群众的交通运输及出行环境逐渐改善,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交通运输环境改善所带来的便利。下一步,交通运输部门将重点实施农村联网公路工程,大力实施行政村之间、行政村与重要节点之间、干线及县乡村道之间的连接道路建设,以便捷为重点,不断提升群众的通行环境。同时,将以党史主题教育为契机,彻底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抓好交通民生工程落实,让群众更满意,让交通更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