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01-7-/2021-0928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21-09-28 |
文号 | 浏览量 |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来,昌宁县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立足县情和部门实际,坚持把农业农村工作和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有机融合,通过抓实茶产业、蚕桑产业、肉牛养殖技术培训、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领域,有效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拓展增收渠道、促进多民族融合,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农业农村新篇章。
抓实茶产业“五大工程”助推脱贫攻坚。一是实施标准化茶园建设工程,打造安全质量示范基地。建成标准化管理的示范茶园15万亩,无性良种茶园面积12.56万亩,累计创建了5个国家级标准园,建成光山、松山、达仁三个万亩亿元示范村,建成茶叶发展重点专业村10个,重点村20个,建成茶叶专业合作社50个,建成12块单位面积1万亩以上标准化茶叶生产示范基地,每年建设标准化茶园样板2万亩,低产茶园改造样板5000亩。二是实施标准化示范茶所建设工程,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装备技术水平。建成了96个带动示范强、标准化程度高的标准化示范茶所;全县的干茶平均价从2015年的32.31元/公斤增加到2020年的42.6元/公斤,增31.8%。三是实施茶文化建设工程,提升产业内涵。全县有37所中心学校,幼儿园开展此项活动,建成茶文化活动室40个,有中、高级茶艺师100名,编制教材5次。出版发行了《昌宁茶韵》、《昌宁茶叶志》等著作;举办了千年茶乡摄影展;创作上映了数字电影《茶乡法官》和《苗岭霓裳》;创作了《昌宁红》《古茶飘香》等歌曲;昌宁本土文艺工作者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云茶飘香》获云南省新剧目暨青年演员展演银奖;建成了昌宁县综合文化展馆、昌宁红茶博馆和体验中心。四是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项目,在全县开展以“两减一增”、低产茶园改造及管理、茶园绿色防控、茶园间套作技术、高优茶园建设等内容为主的标准化茶园管理技术10000人次;培训红茶加工技术、晒青毛茶加工技术、烘青毛茶加工技术等标准化茶叶加工技术4500人次;培训茶叶审评员、茶艺师500人。五是实施古树茶保护工程,着力打造古茶名山。2020年,全县古树茶产量达78.5万公斤,产值1.7亿元,全县有103个村,1481村民小组,46519户农户,18.23万人种植茶叶,茶园总面积31.43万亩,干茶总产量2909.93万公斤,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8810.76万元,实现茶农人均收入6810元以上。
抓实“蚕宝宝” 织就“致富棚”。把蚕桑产业确定为全县“十大”扶贫主导产业之一,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企业带动,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和农民增收成为现实,部分贫困户仅靠发展蚕桑生产当年就实现脱贫,小小的“蚕宝宝”织就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大的“致富棚”。到2020年末,全县桑园面积达8.2万亩,共有2528户农户种桑养蚕(其中建档立卡户1184户),全年养蚕1.9万张,产量670吨,实现年收入2484万元,户均收入0.98万元。“一年养蚕摘穷帽,两年脱贫拔穷根,三年致富奔小康”,成为昌宁县桑农的真实写照。规划了以漭水镇、田园镇、勐统镇、更戛乡为重点,大田坝镇、柯街镇为补充的蚕桑发展格局,将新城、沿江、明华、长山等22个村(社区)作为蚕桑产业发展重点村。累计养蚕138305张,产鲜茧5146.09吨,实现农业产值21265.68万元,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勐统镇长山村是保山市苗族人口第一大村,该村自2015年启动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来,桑园面积从2015年底的501.5亩发展到2020年底的6325.2亩,桑农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成为全县蚕桑生产第一大村。
抓实肉牛养殖技术培训 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昌宁养牛历史悠久,县内具有肉牛养殖的资源优势,肉牛养殖是农民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的实际,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20年争取到4.16万元肉牛养殖技术培训资金,完成肉牛养殖综合技术培训班7期741人,使用资金2.24万元,完成培训计划任务132.3%。完成肉牛养殖规模户(存栏8头以上)业主培训班6期561人,使用资金1.92万元,完成培训计划任务116.8%。通过肉牛养殖技术培训,有效增加了全县农民养殖肉牛的积极性,肉牛存栏和出栏数量有明显提高,截止2020年末,肉牛存栏比2019年末增3万多头,出栏率提高4个以上百分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抓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 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截止2020年末,全县累计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八批次,共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785万元,拉动农户投入4838万元,总投资6623万元,购置补贴机具数量6574台,受益农户5550户。全县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优化,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训范围涵盖全县13乡镇124个村民小组,其中少数民族农民技术教育培训793人。仅2020年共组织县、乡农机技术人员1200多人次,深入村社指导广大机手检查机具运行及技术状态,并会同农业机械维修点,实行便民服务,确保随叫随到。共检查、保养和维修各类农机具12600多台(套),保证了作业机车的完好率;组织协调农机配件经销商和农机户,在春耕、夏收和秋收季节作业前期贮备一定数量的常用农机配件,保障农机顺利完成作业;安排专人巡回于田头、地脚、各作业场地,帮助机手解决困难,合理调配机车,有效发挥了农业机械抢节令、保农时、提质量、降成本的功效。2020年,全县农机推广使用率达98%以上。主要农作物耕、播、收机械化水平达53%,全年完成农业机械作业总面积220万亩,实现农机作业总收入2.27亿元,农机从业人员3.24万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村容村貌提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进行推进,圆满完成了三年行动各项目标任务,于2020年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排全省89个三类县第29名,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39.16%;实现13乡镇集镇有2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124个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无害化卫生公厕达到1座以上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5.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6.97%,乱泼乱倒减少率达36.22%;乡村规划许可覆盖率达到100%;村庄整体风貌明显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