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01-7/20230530-00003 发布机构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22-06-3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

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县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委省政府保山现场办公会、市委市政府昌宁现场办公会的安排部署,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党建、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有力

局党组始终扛牢党建、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确保全局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一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局党组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议9次,举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读书班”1期,组织69名党员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学习。各党支部组织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例会集中学习271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困难和问题,制定“民生实事计划”6项,已完成4项,开列领导干部和党员“为民办事清单”180项,已全部落实到位。二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调整充实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扎实开展保山“3·29”专案以案促改工作,集中开展警示教育4次,开展干部职工谈心谈话4次;严格按照党组提名、组织考察、廉政审查、上级审批等程序,调整局属各党支部书记、委员12人,调整任免股室、站所班子成员36人;扎实开展怕、拖、推、散、浮、庸等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加强干部职工管理,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环境,致力于将干部职工遵守党纪党规的自觉性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三是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推进。按照党管意识形态工作原则,调整充实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推动形成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做到抓宣传、控舆论、管阵地,抓实意识形态工作。

二、强化履职担当,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开局良好

(一)主要指标稳中向好。全县全年完成农业现价总产值86.92亿元、增11%,农业增加值61.93亿元、增8.9%,增速均为全市第一;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78元,增长9.9%,增速居全市第四。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重点产业健康发展。一是粮食生产稳产增收。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6.09万亩,同比增0.01万亩,增0.02%;产量达22.19万吨,实现十八连增。二是畜牧产业保持平稳。完成肉类总产9.07万吨,增26.1%;禽蛋产量1187吨,较上年略增;实现畜牧业产值33.6亿元。三是蔬菜产业量质齐升。蔬菜种植16.6万亩,增27.7%;收获产量23.19万吨,增27.9%;实现产值6.9亿元,增42.3%;产业助农增收成效显著。四是茶叶产业质效并举。茶叶面积31.43万亩,产量2.94万吨,同比增0.027万吨;产值10.9亿元,同比增1.4亿元,增14.61%。五是两烟生产持续巩固。种植烤烟8.88万亩,收购烟叶21.1万担,与上年持平;收购总值3.37亿元,增幅8.28%。种植香料烟2.05万亩,收购烟叶(丝)5.27万担,实现农业产值0.67亿元。六是渔业产业持续发展。水产养殖面积7.8万亩,其中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示范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700吨,实现渔业产值8027万元。七是其它产业齐头并进。水果种植面积8.4万亩,收获产量14.63万吨,同比增3.3万吨;实现产值2.95亿元,增43.9%。桑园面积3.08万亩,蚕茧产量805吨,同比增135吨;实现产值3784万元。甘蔗种植4.55万亩,产量23.37万吨,实现产值1.05亿元。

(三)重点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厕所革命”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新建改建8080座,自然村卫生公厕建设35座,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二是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取得新突破。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组建成立了昌宁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启新篇章。认真抓实中央及省、市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制定下发了《昌宁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五年行动方案》和《昌宁县重要水源地和重点河流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案》,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推广绿色种养循环粪肥还田示范10万亩,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3%以上,化肥减量达3%以上。四是乡村振兴工作打开新局面。高标准启动枯柯河流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沧江茶源乡村振兴示范区、田园镇山水田园综合体及15个精品示范村创建工作,完成10个生活富裕、生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县级美丽乡村创建,累计完成创建29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10个,县级16个。通过各具特色、竞相迸发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打造,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全县乡村振兴干在实处、行稳致远的良好局面。五是绿色食品牌打造迈出新步伐。完成云南省“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认定14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3个,县级10个。新增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累计达35家;市级及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6个,累计达196个;新增认定市级以上家庭农场7家,累计达39户;全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56.6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1.85:1。突出围绕省委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提出的“3条要求”,制定出台了《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实施意见》,配套制定了现代茶园建设、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等6个实施方案,形成了“1+6”政策体系,1.3万亩绿色有机认证面积得到巩固提升,打造1个省级、1个市级、2个县级茶叶基地通过认证,9万亩绿色有机认证工作全面启动,开展茶艺师、品茶员、加工技术人员、茶园管理师培训400人。云南省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稳隆”牌红茶荣获2021年云南省“10大名茶”,昌宁县、昌宁红茶、裴建华入选“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温泉镇荣获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镇(茶叶)。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取得新突破。制定出台了《昌宁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实施方案》,建立了《农业投入品监管名录》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要求,推动全县所有乡镇设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全面落实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探索建立了企业内控员、社会监督员队伍;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有效建立。七是项目工作交出新答卷。全年累计争取到各类上级资金21802.78万元,同比增10.5%。重点农业项目东方希望生猪养殖项目一期5000头能繁母猪养殖场、昌宁欣然畜牧1000头肉牛养殖场项目和好生长生猪养殖场二期、三期扩建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好宜多10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云南健乐3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农业农村部门固定资产投资37181万元,超额完成县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四)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一是争取到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产业项目62个,投入整合资金1.66亿元,涵盖烤烟、水稻等产业发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示范点打造等项目。二是围绕做强生猪产业,东方希望生猪养殖项目生活楼、猪舍、环保区等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即将投产;好生长生猪养殖场二期、三期扩建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产使用;好宜多10万头生猪养殖场项目完成投资的30%;云南健乐3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完成投资的45%。实施2021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建设项目21个,其中,生猪规模场建设项目11个,生猪屠宰场冷链项目2个,检疫申报点建设项目7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2408.92万元,其中项目补助资金721万元。三是围绕做大肉牛产业,昌宁欣然畜牧1000头肉牛养殖场项目完成投资的80%;实施肉牛规模场建设项目12个,项目补助资金1450万元。

三、主动担当作为,不断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一是党建工作缺乏亮点和经验总结,没有在全县、全市叫得响的党建品牌。龙头企业少、小、弱,带动作用不明显。规模化发展用地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四是农业面源污染点多面广,监管难度较大。

2022年,县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围绕高质量创建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目标,坚持绿色强农、质量兴农、品牌富农战略,实施“粮食安全保障、传统产业提升、五个产值翻番、市场主体培育、产业品牌打造、项目建设提速”六大工程,努力在全省重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速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抓实粮食安全保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持续推进“大棚房”整治,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努力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6.1万亩以上、产量达22.2万吨以上。

(二)抓实传统产业提升。统筹推进两烟、甘蔗、水果、蚕桑、中药材、水产养殖等传统产业。一是着力巩固两烟产业。完成香料烟种植2.7万亩,收购烟叶8万担以上,实现产值1亿元、烟叶税2200万元以上;完成烤烟种植8.18万亩,收购烟叶21.1万担以上,实现产值3.3亿元、烟叶税7400万元以上。二是加快恢复甘蔗产业。抓好2021至2022年榨季甘蔗的新植和砍运、压榨工作,完成甘蔗砍运4.55万亩,产量达17.3万吨,入榨甘蔗15.7万吨以上,实现农业产值7300万元以上;推广甘蔗新植2.83万亩,力争2022至2023年榨季,甘蔗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产量24万吨左右,入榨甘蔗达22万吨以上,基本实现甘蔗产业的恢复性增长。三是持续推进其他产业。强化科技措施落实,实现水果、蚕桑、中药材、水产养殖等产业产量产值稳步提升。

(三)抓实五个产值翻番。围绕实现“产值5年翻番”的目标,大力推进茶叶、蔬菜、生猪、肉牛、核桃5个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增量提质。一是做强茶叶产业。围绕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和争创“一县一业”茶叶(红茶)示范县为着力点,稳定茶园面积31.5万亩以上,实现茶叶总产量2.95万吨,综合产值达60亿元以上,其中:红茶总产量1.5万吨,综合产值达30亿元以上。二是做特蔬菜产业。突出以冬早蔬菜、“两青”豆类、叶类蔬菜为重点,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蔬菜种植17万亩,产量达25万吨,产值7.5亿元。三是做优生猪产业。抓好散养户春、秋两季国家强制免疫病种集中免疫,依托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扶持,新建中小型生猪规模化养殖场5个,实现生猪年末存栏达90.14万头,年内出栏达107.33万头,猪肉产量9万吨以上,产值达39亿元。四是做大肉牛产业。全面贯彻落实《昌宁县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大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持力度,新建年出栏300头以上的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个;持续落实信贷支持基础母牛养殖贷款贴息、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犊牛补贴等扶持政策,新增培育基础母牛存栏8头以上的肉牛养殖专业大户100户以上,累计达750户以上。实现肉牛年末存栏达19.38万头,年内出栏达6.53万头,牛肉产量1.38万吨以上,产值达13.8亿元。五做精核桃产业。以促基地提质增量、抓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持续推进核桃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核桃总产量达9.87万吨以上,产值12.7亿元。

(四)抓实市场主体培育。突出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核心,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年内,培育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农业“小巨人”1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户,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6个,市级以上家庭农场5户,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镇7个,发展各类种养大户1000户以上。2022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2:1以上。

(五)抓实产业品牌打造。全面贯彻落实《昌宁县打造全省一流“绿色食品牌”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以做大做强“昌宁红茶”品牌核心,持续推进“昌宁四季豆”地理商标申报工作,加强“绿色品牌”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六)抓实项目建设提速。一是抓好一批续建项目。持续抓好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等常规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确保年内建设完工。二是开工一批新建项目。着力抓好“一县一业”茶叶(红茶)产业示范县项目、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等项目跟进及申报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三是谋划一批储备项目。重点抓好昌宁县一带一路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专项债)、耈街15万头畜禽综合屠宰场建设项目、昌宁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项目等项目的谋划和前期工作,力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