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01-7/20250604-00011 发布机构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通知公告 发布日期 2025-06-04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昌宁县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昌宁县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二)项目类别:产业发展(种植业项目)

(三)项目主管部门: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四)项目实施单位: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五)项目帮扶对象: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六)项目建设地点:昌宁县柯街镇芒赖村

(七)建设内容及规模:依托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现有标准化大棚,建设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32亩,其中蔬菜新品种育苗基地2亩,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0亩。新建蔬菜育苗床1120㎡;购置安装温室水肥一体双轨移动喷灌机1套;购置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1套;聘请西南大学开展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新技术示范推广等。

(八)资金来源:项目计划总投资24.94万元,其中申请西南大学帮扶资金20万元,项目帮扶企业自筹4.94万元。

(九)建设期限:2025年5月至12月。

二、项目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可行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良种培育和推广的政策。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大对种业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为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蔬菜种植技术日益成熟。从育苗、栽培、灌溉、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都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可供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已经在多地推广使用,能够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示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目前,西南大学在蔬菜良种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拥有众多优良品种。培育的甘蓝、番茄等新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作为示范基地的主推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满足示范基地的种植需求。

项目帮扶主体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0年,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昌宁县柯街集镇小半过山安置区南侧,公司由“云南和旭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昌宁县橄榄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昌宁县橄榄河植物保护技术专业合作社、昌宁县橄榄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鹿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几家企业联合组建,公司下设业务部、生产部、植保部、销售部。公司主要从事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蔬菜种苗销售、大棚蔬菜种植、农资销售、质保服务、农机服务、农副产品收购及销售、修行观光农业打造等,目前共有员工26名,共有育苗、种植及养殖基地513亩,建有高标准育苗种植两用大棚188亩,常规种植大棚310亩,水产养殖15亩。公司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将绿色与自然有机结合,打造绿色品牌。通过新品种引进和标准化技术运用,当前在产品种植和销路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2023年公司被保山市评为“市级龙头企业”。

4. 市场需求

(1)消费升级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受到市场青睐,价格也相对较高。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生产的高品质蔬菜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销售渠道畅通:目前,我国蔬菜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完善,销售渠道日益多元化。示范基地可以通过与超市、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畅通销售渠道。例如,与大型超市签订直供协议,将基地生产的蔬菜直接供应到超市货架,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

5. 经济条件

项目计划投资24.94万元,资金来源明确,包括帮扶资金、企业自筹等。帮扶资金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良种良法引进,企业自筹资金可用于设备购置和日常运营。资金的充足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必要性

1. 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

(1)提高产量和质量:目前,我县蔬菜种植仍存在品种老化、种植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蔬菜产量和质量不高。建设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能够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增强我县蔬菜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2)满足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不断增加。建设示范基地能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蔬菜,满足消费者对蔬菜品质和安全性的要求。

2. 促进农业现代化

(1)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能够将先进的种植技术、优良品种等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良种良法的应用能够提高蔬菜种植的机械化、信息化水平,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例如,通过引进先进的灌溉设备和施肥设备,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提高劳动生产率。

3. 助力乡村振兴

(1)增加农民收入:示范基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能够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蔬菜,增加农民收入。例如,示范基地可以为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效益,实现脱贫致富。

(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能够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种苗培育、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项目总体目标

(一)建设目标:建设一个集苗床、供水系统、喷水系统、示范种植大棚等为一体的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

(二)技术目标:推广蔬菜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三)经济目标: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四)社会效益目标: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项目投资及建设内容

项目计划总投资249400.00元,依托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现有标准化大棚,建设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32亩,其中蔬菜新品种育苗基地2亩,蔬菜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0亩。具体资金使用计划和建设内容为:

(一)使用资金51000.00元,购置安装水肥一体化设备1套(主要包含水池、水泵、进水管、水肥调配设备、水肥喷灌管网等)。

(二)使用资金67600.00元,购置安装温室水肥一体双轨移动喷灌机1套。

(三)使用资金100800.00元,建设标准化育苗床1120㎡。

(四)使用资金30000.00元,聘请西南大学专家开展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及新技术推广。

五、项目实施步骤

1.前期准备(2025年5-6月)。确定帮扶对象,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2.建设实施(2025年7月-10月)。完成水肥一体化、育苗床等所有建设内容。

3.试验示范(2025年11月-12月)。聘请西南大学老师开展第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项目实施单位根据方案要求,完善项目资料。

六、技术要点

(一)水肥一体化建设技术要点

1.基地选址与环境要求

(1)水资源条件:基地周围水资源需丰富且未被污染,对于水质不符合种植要求的区域,应制定净化措施。

(2)土壤条件:土壤肥沃程度、土壤类型以及坡度都应符合种植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3)气候条件:尽量挑选日光资源较好的种植区域。

(4)交通条件:选择交通便利的区域进行蔬菜种植,可降低物流成本。

2.系统设计与设备选择

(1)系统规划:综合分析当地土壤、地貌、气象、农作物布局、水源保障等因素,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

(2)灌溉设备:根据应用作物、系统设备、实施面积等选择施肥设备,如压差式施肥罐、施肥器、施肥泵、施肥机、施肥池等。

(3)管网布置:根据地形、水源、作物分布和灌水器类型布设管线。在丘陵山地,干管要沿山脊或等高线进行布置。

(4)过滤设备:选择叠片式过滤设备,精度可达150μm以上,以去除灌溉水资源中的杂质。

3.水分管理

(1)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墒情、根系分布、土壤性状、设施条件和技术措施,制定灌溉制度,包括作物全生育期的灌水量、灌水次数、灌溉时间和每次灌水量等。

(2)湿润深度:蔬菜宜为0.2-0.3米,灌溉上限控制田间持水量在85%-95%,下限控制在55%-65%。

4.养分管理

(1)肥料选择:选择溶解度高、溶解速度较快、腐蚀性小、与灌溉水相互作用小的肥料,避免产生沉淀或拮抗作用。

(2)施肥制度:根据目标产量、需肥规律、土壤养分含量和灌溉特点制定施肥制度,计算总施肥量,并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需肥规律,确定施肥次数、时间和每次施肥量。

5.水肥耦合

(1)灌溉施肥制度:按照肥随水走、少量多次、分阶段拟合的原则,将作物总灌溉水量和施肥量在不同生育阶段分配,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和养分需求。

(2)动态调整: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等,及时对灌溉施肥制度进行调整。

6.维护保养

(1)系统清洗:每次施肥时应先滴清水,待压力稳定后再施肥,施肥完成后再滴清水清洗管道。

(2)设备检查: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系统设备,防止漏水,及时清洗过滤器,定期对离心过滤器集沙罐进行排沙。

7.施肥方法

(1)常用方法:泵吸施肥法,借助离心泵向管道系统中吸入肥料,并在吸水管处安装逆止阀防止肥料倒流。

(2)母液配制:避免将各类盐类化合物溶解,防止沉淀反应影响营养成分;根据盐类化合物的溶解度确定浓度,以不饱和状态为准则。

通过以上技术要点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的水肥利用效率,促进蔬菜的高效生产。

(二)温室水肥一体双轨移动喷灌机建设技术要点

1.系统设计

(1)系统组成:包括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双轨移动喷灌机及控制系统。首部枢纽需配备水泵、过滤器、施肥装置等。

(2)水源选择:应选择水质良好、无污染的水源,如井水、河水等。

(3)灌溉制度: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特性、气象条件等制定灌溉制度,包括灌溉次数、每次灌溉量等。

2.设备选型与安装

(1)喷灌机选型:选择适合温室环境的双轨移动喷灌机,其喷灌均匀系数不低于0.85。

(2)管道布设:输配水管网应根据温室地形、作物分布等进行合理布设,干支管材质宜选用聚氯乙烯或聚乙烯。

(3)施肥装置:可选择水动力施肥器或机械注入式施肥泵,需满足灌溉系统及施肥精度要求。

3.过滤与水质管理

(1)过滤系统:根据水源情况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如离心过滤器、网式过滤器或叠片过滤器。

(2)水质监测:定期检测灌溉水的水质,确保其符合灌溉要求。

4.自动控制

(1)控制系统功能:自动控制系统应能在设定的时间、流量等参数下自动运行完成分区轮灌,也可通过人工发送指令或操作控制界面切换为人工控制模式完成指定分区灌溉,并支持本地及远程进行灌溉轮灌组的编制、修改、查询。

(2)控制箱要求:控制箱应密封并符合防护等级要求,能在恶劣环境下运行,具备浪涌保护器及接地装置。

5.调试与维护

(1)系统调试:安装完成后进行试运行,检查喷灌机的移动、喷洒是否正常,管道有无漏水现象。

(2)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清洗过滤器,检查管道有无堵塞或损坏。

6.肥料管理

(1)肥料选择:选用溶解度高、腐蚀性小、与灌溉水相互作用小的水溶性肥料。

(2)施肥制度: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地块肥力水平、目标产量确定总施肥量及施肥次数。

(三)育苗床建设技术要点

1.选址与布局

(1)位置选择:育苗床应设置在温室大棚内光照充足、温度稳定、通风良好的区域。

(2)布局规划:根据育苗量确定苗床面积,一般苗床宽度为1米左右,高度10厘米,长度10-20米。多个苗床之间应留有适当的操作通道,便于管理和操作。

2.苗床结构

(1)床体材料:可采用钢架结构,具有坚固耐用、承重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也可使用其他坚固材料,如混凝土框架等,但需确保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2)高度设置:苗床距地面高度一般为80厘米-90厘米,便于操作和管理,同时有利于空气流通和避免地面湿气对幼苗的影响。

(3)床面平整:床面要平整,确保基质铺设均匀,避免积水和基质厚度不一致影响幼苗生长。

3.配套设施

(1)灌溉系统:安装滴灌或喷灌系统,能够精确控制水分供应,保持基质适宜的湿度。灌溉系统应覆盖整个苗床,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均匀供水。

(2)加温设施:在寒冷季节,可在苗床下布置散热管或地热线,进行根部加热,保证幼苗根部温度适宜。也可采用暖气、盘管风机、空气能热泵等加温设备。

(3)遮阳与通风:配备遮阳网,遮光率可根据需要选择75%或90%,在夏季高温强光时使用。同时,苗床周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可安装自动放风设备,确保空气流通,调节温湿度。

(4)防虫设施:在温室大棚的通风口和门口安装防虫网,防止害虫进入。苗床周围也可适当设置粘虫板等物理防虫设施。

4.基质与消毒

(1)基质选择:使用疏松、保肥、保水、营养完全的育苗专用商品基质,有机质含量高,不含病原菌和虫卵。

(2)基质消毒:新基质可直接使用,旧基质需进行消毒处理,如用40%福尔马林100倍溶液浸泡15-20分钟,覆膜密闭7天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四)西南大学技术指导服务要点

1. 品种选育与优化

(1)优良品种研发与推广:西南大学在蔬菜品种选育方面有显著成果,如十字花科蔬菜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中,成功选育出优质多抗甘蓝新品种。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要积极主动对接西南大学,引进特色蔬菜优质品种开展试验示范。

2. 种植技术指导

根据技术需求,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要积极对接西南大学专家团队为蔬菜种植提供绿色生产技术指导,包括“两化”蔬菜育苗技术、蔬菜健康土壤培育技术、蔬菜绿色智能施肥技术、蔬菜绿色防控技术等。

3.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西南大学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和示范基地,共同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和种植技术推广。公司技术人员要向专家团队虚心学习、认真领会、不断实践,最终形成标准技术模式并逐步推广,帮助其他种植户提升科学种植意识和技术水平。

通过以上技术指导服务,西南大学将为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持,助力我县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主要技术来源

由西南大学以及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柯街镇、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相关技术人员,成立项目技术指导组。

组 长:司 军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

副组长:任雪松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副教授

成 员:吴 磊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讲师

李永华 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杨继铭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吴 冰 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赵炳勇 柯街镇综合保障中心农艺师

杨宏镒 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伍彦霓 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和丽舒 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陈俊平 昌宁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

罗永贵 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负责

项目技术指导组下设办公室在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由李永华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和对接西南大学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七、项目管理

(一)项目组织管理。为了有效实现项目预期目标,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李光辉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史 佳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成 员:吴 冰 县农业农村局科技与种植业股负责人

杨继铭 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赵炳勇 柯街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

李永华 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昌宁县农业农村局科技与种植业股,由吴冰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方案编制、项目进度跟踪、质量监督、竣工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

(二)项目建设管理

1.项目坚持“政府领导、部门主抓、实施主体主责”的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实施主体依据项目要求编制实施方案报项目主管部门。

2.项目计划及资金下达后,严格按照项目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管理制等相关项目管理制度,及时启动项目建设,组织项目实施,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管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监督,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组织项目建设相关人员组成验收组开展项目自检自查,形成自检自查报告后提请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县级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项目建设工程质量情况,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档案资料完成情况。项目通过县级验收后,项目实施单位要将项目从申报至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及其它档案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归档,作为项目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

(三)项目招投标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为60万元。本项目投资额度为小于60万元,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采用询价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项目实施单位发出询价函,报名不得低于三家,按照项目采购情况进行报价(报价包含采购、运输和建设安装等综合费用),收到报价函后,项目实施单位组织开标,同一质量标准下报价最低的确定为建设方,同时发出中标通知书,并签订采购合同,合同中明确项目采购数量、质量标准、投资额度和建设安装期限等要求。

(四)项目资金管理

1.资金管理方式。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管理,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凭相关报账材料到县农业农村局计财股报账。

2.资金拨付。项目正式启动后,根据上级到位资金情况,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建设情况提出拨款意见,并填写拨款申请表,经有关股室、部门签字后办理拨款手续进行资金拨付。项目结算资金如果小于投资概算,则减少项目帮扶对象的自筹额度,帮扶资金额度不变。

3.报账材料。项目实施结束后,需提供的报账材料有:项目实施方案,政府采购相关资料、项目建设购合同、验货单、项目结算表、原材料采购发票、自检自查报告、项目工作总结等。

(五)项目监督管理

在项目领导小组的监督管理下,严格遵守项目的设计、编报、组织实施和管理制度,加强项目文件、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提高产量与质量:良种良法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在同等种植面积下,能够获得更多的可销售产品,从而增加销售收入。

2.降低生产成本:示范基地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例如,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等良法,可减少水资源浪费和化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良种的抗病虫害能力更强,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3.拓展市场与提高竞争力:示范基地生产的高品质蔬菜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在高端市场和对品质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群体中更具竞争力。通过品牌化建设,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的建设可以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种苗培育、农资供应、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二)社会效益

1.促进农民增收:示范基地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与农户签订种苗供应和收购合同,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带动农户种植蔬菜,增加农民收入。

2.推动农业技术普及:示范基地作为新技术、新品种的展示和推广平台,能够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周边农户,提高当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3.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4.提供就业机会:从基地建设到日常管理、采摘、销售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三)生态效益

1.减少农药化肥使用:良种良法强调绿色、无公害生产,通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采用精准施肥技术降低化肥用量。这有助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土壤、水源和空气环境。

2.改善土壤质量:良种良法示范基地注重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通过合理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3.促进生态平衡: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有益生物,如蜜蜂、蚯蚓等,维护生态平衡。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吸引更多的鸟类和昆虫,进一步丰富生物多样性。

4.美化生态环境:蔬菜良种良法示范基地的建设通常伴随着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绿化美化工作,能够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景观质量。

九、绩效评价

(一)绩效目标

1.产出指标

(1)数量指标:完成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30亩;完成水肥一体化建设1套;完成温室水肥一体双轨移动喷灌机建设1套;完成育苗床建设1120㎡。

(2)质量指标:基地验收合格率达100%。

(3)时效指标:项目建设完成期为2025年12月。

(4)成本指标:完成投资24万元以上。

2.效益指标

(1)经济效益指标:基地年收益达15万元以上;

(2)社会效益指标:带动脱贫不稳定户5户以上。

3.满意度指标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受益人口满意度达95%以上。

(二)绩效评价

根据项目绩效管理的相关执行要求,对照“项目申报表”和“项目绩效目标表”等开展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