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01-7/20250604-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通知公告 | 发布日期 | 2025-06-04 |
文号 | 浏览量 |
各乡、镇人民政府;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二级单位:
现将《昌宁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4日
昌宁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县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的通知要求,为扎实推进昌宁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的落实,结合昌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等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和一号文件精神,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大任务,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为主线,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促转化、推技术、做示范等公益性职责履行,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展示和推广力度,加快信息化服务手段普及应用,大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实施原则
(一)聚焦重点,服务大局。聚焦水稻、玉米、麦类、大豆、蔬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及重要农产品供给,打造技术集成创新平台,以县域为单元筛选推广适宜品种、形成综合技术解决方案,落实水稻、玉米、麦类、大豆、蔬菜等主推技术要求。
(二)明确导向,分块实施。以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为导向,完善技术推广服务配套设施设备,确保专人专岗加强农技推广服务力量,加大力度培育农技推广骨干人才,促进基层农技人员更好履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壮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力量,鼓励拓展服务领域,提供个性化、全流程、高质量农业科技服务。以助力产业发展为导向,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招募一批关键时刻顶得上、技术服务有特长的特聘农技员(含特聘防疫员、家畜繁殖员)。
(三)过程管理,注重实绩。以农技推广服务实效、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为核心内容,通过集中交流、在线点评、实地核查、交叉评估等方式开展全过程全覆盖绩效评价,确保评价过程、评价结果更具客观公正性、更体现财政绩效目标。
三、年度目标
在全县打造4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广5个主导品种,5项农业主推技术。聘请1名农业农村部门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安排122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异地培训,其中遴选6名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参加省级培训;遴选116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为期5天异地脱产培训。在全县招聘10名特聘农技员(防疫员)。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个。在县内开展2期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全县不低于95%的基层农技人员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开展在线指导和服务效果展示。
四、重点任务
(一)持续推进农业科技赋能样板建设。开展“揭榜挂帅”工作。申报“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揭榜挂帅”基地,关键技术为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揭榜指标为示范面积30亩,目标为防控过程能适量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并能有效控制蔬菜病虫害发生,产品能达到A级绿色标准。
(二)开展生物育种玉米种植试验。依托卡斯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在卡斯镇龙洞村开展生物育种玉米种植试验200亩。试种品种为先达901ZL,主要示范内容为种植技术、管理技术、品种抗性、收益等。旨在通过试验,探索区域种植技术。
(三)持续推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聚焦单产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等领域,加快高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结合昌宁农业生产实际,参考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指导意见,面向全县推介发布 5个农业主导品种(晶两优534、川单99、保大麦8号、双籽油66、滇大豆2号)、5项主推技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水旱轮作土壤改良技术、烤烟-大麦轮作大麦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蔬菜绿色防控技术),全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
(四)持续开展农业科技展示平台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基地4个,每个农业科技展示场所直接联系农户10户以上,分别是:
1.建设粮菜轮作新品种展示基地。建设地点:田园镇右文社区。建设面积1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购置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一套;配套采购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一批。科技展示承担主体: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示范品种:粮菜新品种。主推技术:粮菜轮作技术。
责任单位:昌宁县农业农村局。基地负责人:杨继铭,电话:15308752345。指导专家:林伟鹏,电话:13577594253。
2.建设水旱轮作示范基地。建设地点:柯街镇芒赖村。建设面积5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在水稻种植期前后分别对检测点进行土壤检测,直观比较耕地水旱轮作后对土壤的改良效果;采购生物有机肥一批。科技展示承担主体:昌宁县农田和农村能源管理工作站。示范品种:水稻晶两优534。主推技术:水旱轮作技术。
责任单位:昌宁县农业农村局。基地负责人:赵炳勇,电话:13095390608。指导专家:熊洪春,电话:15025004001。
3.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建设地点:勐统镇勐统村。建设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采购生物有机肥一批,依托水稻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机插秧补助。科技展示承担主体:昌宁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中心。示范品种:水稻晶两优534。主推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责任单位:昌宁县农业农村局。基地负责人:鲁勇,电话:13987051109。指导专家:马志国,电话:15969352869。
4.建设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地点:柯街镇芒赖村。建设面积30亩。主要建设内容:建设绿色防控高压喷雾系统一套。科技展示承担主体:云南华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示范品种:蔬菜新品种。主推技术:蔬菜绿色防控技术。
责任单位:柯街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基地负责人:赵炳勇,电话:13095390608。指导专家:杨宏镒,电话:13987056591。
(五)持续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素质。聘请1名农业农村部门管理人员参加异地培训;遴选122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异地培训,其中6名骨干人员参加省级培训、116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为期5天异地脱产培训。
(六)持续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逐步优化特聘农技员队伍,在从农业乡土专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骨干、种养能手中招募特聘农技员的基础上优化特聘农技员队伍。规范特聘农技员管理,核定招募计划、规范招募程序、完善续聘管理。继续支持生猪大县招募特聘防疫员和家畜繁殖员10名,特聘农技员的劳务费从实施项目资金中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每月3000元。采取公开选拔聘用特聘农技员,规范并签订服务协议,原则上一年一聘,明确根据生产季节开展的服务内容、对象和次数,明确标准,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服务。
(七)持续提高农技推广信息化应用水平。持续普及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和中国农技推广APP,鼓励引导农技人员、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科技特派员等增强信息化意识,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在线开展业务培训、农技问答、咨询指导等服务。做好中国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平台工作日志记录、技术难题解答、现场指导服务等数据的统计分析,加强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服务指导。
(八)加大基地技术观摩推广力度。在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开展2场(次)100人(次)以上的年度主推技术展示示范活动;示范基地统一树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标明示范内容、技术负责人、实施单位等信息,结合农时季节组织农技人员、示范主体进行观摩及实训。依托基地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等工作,通过印制技术手册、技术“明白纸”等方式,将简单易懂的技术说明进行宣传推广,成为农业绿色先进适用技术的展示窗和辐射源、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的综合平台。
(九)持续开展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围绕全县农业特色产业,遴选出昌宁程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珠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唐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今年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对象,具体为:
1.培育主体:昌宁程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示范地点: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卡斯镇卡斯村;示范面积:200亩。示范品种:辣椒、番茄、茄子新品种。示范技术:蔬菜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责任单位:昌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基地负责人:字君祥,电话:18908754255。技术指导:赵艳华,电话:18908759534。
2.培育主体:云南珠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地点:昌宁县珠街乡;示范面积:590亩。示范品种:宏绿5号。示范技术:工业辣标准化种植技术。
责任单位:珠街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基地负责人:郭其龙,电话:15393858107。技术指导:辉兰婷,电话:15368973879。
3.培育主体:唐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示范地点:昌宁县更戛乡;示范面积:590亩。示范品种:蕉芋1号。示范技术:芭蕉芋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责任单位:更戛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基地负责人:唐梓耀,电话:15887654939。技术指导:禹杰,电话:13658757510。
五、项目投资及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135万元,全部为2025年中央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专项资金。
(一)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提升。计划使用资金473320元,开展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夯实基层农技人员服务能力,根据省级下达的绩效目标任务,制定基层农技人员分类培训计划,聘请1名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安排122人参加异地培训,其中:遴选6名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参加省级培训;遴选116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为期5天异地脱产培训。开展两期县内观摩学习。资金使用主要为农技人员培训费、食宿费和交通费等。
(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计划使用资金324800元,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4个,具体为:
1.计划使用资金120000元,建设粮菜轮作新品种示范基地1个,共10亩,根据需要和农时农事轮耕使用。主要建设内容为:购置安装水肥一体化设施一套;配套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一批。
2.计划使用资金64800元,建设水旱轮作示范基地1个500亩。采购生物有机肥60吨,每亩发放120公斤;在示范区取3个土壤检测点开展6次土壤检测。
3.计划使用资金80000元,建设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1个1000亩,采购生物有机肥80吨,每亩发放80公斤。
4.计划使用资金60000元,建设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个30亩,主要建设高压喷雾系统1套。
(三)开展生物育种玉米种植试验。计划使用资金14000元,依托卡斯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在卡斯镇龙洞村开展生物育种玉米种植试验200亩。资金使用主要为生物育种玉米种子补助款。
(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昌宁程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珠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唐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3家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采用物化补助方式扶持,计划使用资金149940元,采购高效复合肥(每袋40公斤;总含量≥45%;氮磷钾比例15:15:15)882袋,每家发放294袋。
(五)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计划使用资金360000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继续招募特聘农技员10人,作为动物防疫专员。招募方式采取考核续聘和公开招聘两种方式,对2024年度考核为良好及以上且自愿的续聘8人,新招2人。所招募的特聘农技员(动物防疫专员),专门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特聘农技员(动物防疫专员)的日常管理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按照《昌宁县特聘动物防疫专员考核管理方案》管理使用。聘期到期后,由昌宁县农业农村局组织考核,以服务期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服务对象的满意率、解决实际问题所取得的成效等为主要考核指标,采取量化打分和实地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及时解除服务协议,考核优秀的可优先续聘,资金使用主要为10名特聘农技员每月3000元服务费。
(六)技术资料制作费。计划使用资金17440元,印制项目方案、技术资料和竣工资料等。
(七)制作基地标识牌。计划使用资金10500元,制作7块42㎡基地标识牌(双立柱、2mX3m、单面)。
六、工作进度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25年4月—5月)。组建专家组,遴选科技示范主体;确定主导产业,选择试验示范基地,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技术指导方案,选聘农技人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5年6月—11月)。完成示范基地建设、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开展异地培训、组织技术指导单位和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5年12月)。各产业对照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开展绩效评价,撰写绩效评价报告;进行项目总结,收集整理材料,做好验收准备;12月中旬完成绩效评价报告报送保山市农业农村局,12月底做好迎接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检查和考核准备。
七、项目管理
(一)项目组织管理
1.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决定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李光辉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史 佳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成 员:吴 冰 局科技与种植业管理股负责人
王 志 局办公室负责人
施玉菡 局计财股股长
局属各技术推广单位主要负责人
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项目实施小组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农村局科技与种植业管理股,由吴冰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科技与种植业管理股和丽舒、办公室施佳和财务股杜梅组成。负责编撰项目申报材料、督查检查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度、组织外出及本地培训、编写项目总结报告等工作。
2.为确保项目基地和试验田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工作顺利开展,成立技术组:
(1)水稻、玉米新品种示范基地技术组
组长:赵志诚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成员:范春霞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周翠群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伍彦霓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黄安谷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
(2)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技术组
组长:李明红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成员:和丽舒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胡烈艳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
杨法梅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施 佳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助理农艺师
(3)水旱轮作示范基地技术组
组长:熊洪春 县农田和农村能源管理站农艺师
成员:段翠花 柯街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
杨增军 县农田和农村能源管理站农艺师
李建克 县农田和农村能源管理站助理农艺师
杨晓婷 县农田和农村能源管理站农艺师
(4)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基地技术组
组长:马志国 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
成员:鲁 勇 勐统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李国贵 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
李颖娇 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
普文昊 县农业机械化综合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
(5)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技术组
组长:杨宏镒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成员:赵炳勇 柯街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
陆 奇 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艺师
林映延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陈峻平 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
(6)生物育种玉米种植试验田技术组
组长:李鹏程 卡斯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
成员:吴 冰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
李尚洲 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艺师
李春富 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农艺师
各技术组具体负责制定指导产业技术方案、按时编写上报产业阶段小结和总结;做好技术指导单位确定示范主体筛选、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推广、测产验收、绩效评价等工作;指导农技人员开展产业培训、咨询、服务等工作,并督促管理指导员工作;指导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二)项目建设管理
1.项目坚持“政府领导、部门主抓、实施单位主责、培训对象主体”的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实施单位依据项目要求编制实施方案报项目主管部门。
2.项目计划及资金下达后,严格按照项目责任制、合同管理制、招投标管理制等相关项目管理制度,及时启动项目建设,组织项目实施,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管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接受相关部门和社会监督,严格实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度,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项目档案资料情况和物资发放情况等事项开展自检自查。根据自检自查结果完善后要将项目从申报至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及其它档案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归档,作为上级项目验收和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
(三)项目招投标管理
1.根据“云南省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规定,昌宁县结合粮食和油料等重要农作物生产和本地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与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培训基地双向选择,自主开展5天异地脱产培训。今年继续聘请“云南新子路职业培训学校”组织开展异地培训,分两期,每期58人,地点贵州贵阳。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分散采购限额标准为60万元。本项目涉及物资采购部分计划投资小于60万元,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设备购置安装和物资采购采用询价的方式确定供货商,询价过程中产生的剩余资金,按照高效复合肥中标价采购,调配到粮菜轮作示范基地和3家培育主体使用。
(四)项目资金管理
1.资金使用方式。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与计划产生出入,各项之间可以微调使用,据实列支。
2.资金管理方式。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管理,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凭相关报账材料到县农业农村局计财股报账。
3.资金拨付。项目正式启动后,根据上级到位资金情况,由项目实施单位根据物资到位情况提出拨款意见,并填写拨款申请表,经有关股室、部门签字后办理拨款手续进行资金拨付。
4.报账材料。项目实施结束后,需提供的报账材料有:项目实施方案及附件、服务合同、政府采购相关资料、物资采购合同、验货单、项目验收结算表、原材料采购发票、物资发放花名册、自检自查报告、竣工报告、财务决算报告等。
(五)项目监督管理
在项目领导小组的监督管理下,严格遵守项目的设计、编报、组织实施和管理制度,加强项目文件、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项目建设。
八、项目效益分析
(一)通过公开选聘农业技术指导员、遴选科技示范户、筛选推广农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进村入户进行指导等工作,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率明显提高。
(二)通过农业科技入户,推行农技推广服务责任制度,强化农技服务组织体系,使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在最短时间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质量明显提高。
九、项目绩效评价
项目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农技指导员绩效考核机制,客观衡量指导员工作情况和服务质量,以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及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信息上报等作为项目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进行绩效评价。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将农技指导员上门指导服务的次数和天数、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在“中国农技推广APP”管理系统中每月上报信息、脱产参加培训、指导员手册填写和农民群众对农技指导员的评价等情况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严格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今后参训的主要依据。
附件:1.昌宁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项目投资与建设内容一览表
2.昌宁县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
附件【2.农技体系项目附件.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