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401-7-06_A/2016-0920006 发布机构 昌宁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通知公告 发布日期 2016-03-0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保山市2016年夏收作物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工作意见

夏收作物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发工作,既是我市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我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工作重点。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2016年夏粮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结合保山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稳粮扩经、突出优势、提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和遵循“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指导方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增收为目的”的开发原则,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突出滇西粮仓、特色经作两大重点内容,努力实现全市夏收作物生产的“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开发产业化”,加快增产增收效果明显的冬早蔬菜、冬马铃薯、油菜、大麦、烟草等5大优势作物的发展步伐,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一)播种面积。2016年,全市计划夏收作物总播种面积238.5万亩,比上年减2.2万亩,减0.9%。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29.8万亩,比上年减1.4万亩,减1.1%;经济作物面积108.7万亩,比上年减0.8万亩,减0.7%;经济作物中的油菜面积48万亩。

(二)粮油产量。全市计划夏收粮豆总产量27.36万吨,比上年增产0.59万吨,增2.2% ;计划油菜产量7万吨,比上年增产0.17万吨,增2.5%。

(三)冬农产值。全市计划冬季农业开发总产值35.9亿元,比上年增加1.89亿元,增长5.6%;实现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00元,冬农项目重点覆盖区农民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各项目标任务详见附件。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冬季农业开发是我市全年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一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把冬季农业开发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二要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做到一级抓一级,“一把手”和分管领导负责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三要强化服务意识,围绕目标任务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把服务工作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生产第一线;四要强化问责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履行好冬季农业开发的责任,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二)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各县(市、区)要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共同建设、各计其功”的原则,有效整合各类资金,形成建设合力,利用冬季雨水偏少便于施工的黄金时间,加快粮食功能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千亿斤增粮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建设进度,掀起中低产田地改造高潮,力争做到当年改造一片、完工一片、见效一片。同时,中低产田地要按照 “田、水、路、林配套,节水、节劳、节资、高效,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统一标准改造,提升土壤有机质和耕地产出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各县(市、区)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现有龙头企业,按照“优势农作物和重点产业向最适宜区集中”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优势作物、重点产业的区域布局上狠下功夫,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建设。要积极培育蔬菜、马铃薯、油菜和大麦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延长农业产业链,适当压缩小麦、杂粮播种面积,努力提高粮作单位面积产量,为全市粮食安全提供保障;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油菜良种补贴的机遇,进一步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持续推进油料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要紧紧抓住“南菜北运”和“马铃薯主粮化”的机遇,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大棚蔬菜、冬马铃薯等高效益经济作物产业,力争高效益作物在冬农增收中的贡献率达60%左右。

(四)突出良种,办好样板。良种是农作物增产的关键,要不断提高麦类、薯类、油菜、豆类等主要冬季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大麦以保大麦8号、保大麦13号、保大麦14号为主,搭配保大麦6号、S-4、82-1、云大麦2号等品种。小麦以云麦53、S39为主,搭配云杂5号、保麦1号。冬马铃薯主要选丽薯6号、中甸红、合作88、青薯9号、师大6号、DE03—346等品种。油菜主要推广保油7号、保油8号、云花油9号、云油杂2号、云杂10号、种都油998、科乐521、渝油28、绵杂33等,淘汰高芥酸等影响食用植物油安全的品种,加快杂交油菜的引种示范推广。透心绿蚕豆以隆阳区为主主推保绿豆1号,全市普通大蚕豆以推广云豆11号、云豆早7号、凤豆6号为主。各级农业部门要依托各类项目,办好不同级别、不同作物、不同规模、不同档次的20万亩示范样板。在举办样板中,针对全市冬春干旱抢墒播种和栽种,有效利用前期良好的土壤墒情,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为夏粮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五)防控结合,产出高效。要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全面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化肥减量上,一是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二是要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通过绿肥种植,实施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减少化肥施用;三是要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四是要推广新型肥料,推广应用配方肥,功能性肥料,搞好智能化配肥供应服务;五是要搞好土壤养分监控及管理。植保上,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通过蚜茧蜂防治蚜虫生物防控技术,“三诱”(灯诱、性诱、香诱)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绿色防控区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

(六)强化监管,确保安全。各县(市、区)要强化农业生产过程环境监测,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积极开展农业污染源防治,健全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升冬季农作物生产标准化水平。一是制定和推广冬季农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对商品率较高的蔬菜、油菜、透心绿蚕豆和烟叶等农产品,要严格按照已制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生产,切实加强农产品生产用种、用肥、用药监管。二是发挥好市、县(市、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平台、农药检测平台的作用,加强外销农产品检验检疫,确保质量安全,特别要做好供港澳蔬菜的基地备案工作。三是认真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监测、申报、认证、管理工作,提高农产品质量。四是要与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等项目有机结合,组织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新技术培训26万人次以上,推动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

(七)创新机制,提升效益。冬季农业开发提质增效的核心在于实行产业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已成为我市冬季农业开发的瓶颈。各县(市、区)要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大力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引导农户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生产要素,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扶持联户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积极引进和培植蔬菜、冬马铃薯、油菜、大麦、小绿豆、红花等优势特色作物的龙头企业,实现田园与工厂、产品与市场、农户与公司有机对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增加农业后续效益和农民收入。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

(八)落实政策,推进开发。按照增加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加强监管的要求,全面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是落实好油菜和小麦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增资补贴等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继续做好油菜等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防范、降低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小春高产创建等项目支持,增强全市冬季农业开发后劲。四是推动高产创建、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倾斜,积极培育冬季农业开发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五是实施好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蔬菜产业项目,充分发挥项目效益。六是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大投入,推动冬季农业开发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