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8169183-5-/2022-0216001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昌宁分局 |
公开目录 | 生态环境保护 | 发布日期 | 2022-02-16 |
文号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浏览量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重点突破中实现了整体推进,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理论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检验形成的科学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知青岁月”,到河北、福建,到浙江、上海,到党中央,重视一以贯之、理念一以贯之、工作一以贯之、要求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讲话、论述、指示、批示达三百余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诠释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滋养,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积累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奠定了实践基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了中华文明生态思想的时代价值,拓展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回答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问题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向来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里多次阐述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经典作家的论述基础之上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提出了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顺应自然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方面实现了重大发展,确立了环境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基础地位,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史无前例、空前伟大的,不能走资本主义的老路。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纵深,特别是总结我们进行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实践,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之大成,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等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展了世界现代化思想。从世界现代化思想史来看,如何处理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是整个人类到现在仍然面临的难题。西方国家现代化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事件,酿成惨痛教训。”世界现代化史说明了人类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呵护自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要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世界现代化思想史上,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的现代化老路,在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难题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思想,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总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正确处理好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持续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进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实践意义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推动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开辟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矫正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仍然是一个短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各类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呈高发态势,成为国土之伤、民生之痛。如果不抓紧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必将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已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地扭转了这种趋向,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过去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改变了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指导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
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等制度,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及海岸带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领导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大提升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感,增强了人民在这个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中国发展史和世界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征程上,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理论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勇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和不懈奋斗者。
作者:龚云(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