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8169183-5/2023-00000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局昌宁分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23-05-10 |
文号 | 来源:中国环境报 | 浏览量 |
云南省是我国西南重要生态屏障,拥有洱海、滇池等九大高原湖泊,且多为封闭、半封闭型,抗干扰和自我修复能力不强,湖泊生态一旦被破坏,治理修复难度很大。
高原湖泊为何难治理?哪些气象因素会影响高原湖泊的水环境?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云南高原湖泊生态气象服务创新团队带头人、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气象局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高志伟。
中国环境报:影响云南高原湖泊水环境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如何理解气象与高原湖泊水环境的关系?
高志伟:云南高原湖泊基本上属于高原上较低的地方,影响它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个是自然条件因素,一个是人为活动因素。在自然条件因素里,气象又是最主要的成分,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
高原湖泊的水环境涉及物理性质、化学特性和生态特征等多个部分。物理性质包括水温、透明度等,化学特性如氮、磷、高锰酸盐等,生态特征有藻类数量、叶绿素浓度等。从我以往的研究表明,气象对高原湖泊水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比如,降水会导致陆地污染物进入湖里,气温变化会导致水温变化,从而影响湖泥物质交换等。因为某些污染物除了自身净化外并不会“跑掉”,所以高原湖泊被污染后治理难度非常大。
中国环境报:与平原湖泊相比,高原湖泊生态脆弱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高志伟:平原湖泊,比如长江中下游的部分湖泊,属于季节性湖泊,长江会补充大量的水,既可以把污染物带进湖里,也可以把污染物带出去。
但很多高原湖泊,以洱海为例,降水量和蒸发量有差距,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需要陆面补水。在陆面补水的过程中,除非有源源不断清洁的水,不然自然降水就会将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物带进湖里。整个高原湖泊换水周期非常长,并不像平原湖泊一年一换水,一旦污染物进入高原湖泊,很多时候只能靠湖泊自身净化,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中国环境报:全球气候变化对云南高原湖泊水环境产生的影响如何?
高志伟:气候变化是个相对大的概念,气候变化里面的气温和降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以气温为例,大理州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理的气温呈现升高趋势,尤其是冬季气温升高得比较明显,夏季气温并没有明显上升。当冬季气温相对偏高时,水体里面很多藻细胞就容易存活下来,一旦到了春季以后,就会很明显增长,这些自然条件的变化造成藻类防治的压力越来越大。
在降水方面,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高纬度降水增加,低纬度降水下降,而云南正属于低纬度地区。以大理州为例,近10年来整个降水是在下降的。当气温增加,降水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环境矛盾也会突出。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原湖泊,无论是水量还是水环境的影响,都是需要长期进行研究的。
当然,二氧化碳增加也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因此,对二氧化碳进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2023年—2025年,云南高原湖泊生态气象服务创新团队将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高原湖泊流域整体性着眼,统筹推进云南高原湖泊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气象需求,由过去单一的“治湖”转变为综合的“治域”,面向高原湖泊流域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治理服务。
中国环境报:气象部门在为洱海保护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高志伟:聚焦高原湖泊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创新驱动,一是建设“立体化”精密生态气象监测系统。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关键生态区气象监测站点覆盖不足的问题,建设湖体—湖滨—山地—高空的“立体化”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网络,建成覆盖地基、空基、天基的“立体化”精密生态气象监测系统。在洱海湖体建成水上生态气象观测系统,在周边农田和湿地生态区域开展高密度特种气象观测,建成西南地区第一个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省级利用站。
二是研发“网格化”精准预报服务产品。集成应用高分辨率湖—气耦合数值预报模式,研发洱海流域2524个网格点1公里分辨率高精度气象要素预报产品,开展气象要素、水环境要素、入湖污染物负荷、湖面流场等预报,构建“网格化”高时空分辨率生态气象预报模型。创新水环境要素评估预报方法,开展水环境要素定量评估预报。开发卫星遥感反演技术,反演洱海水温、归一化植被指数、蓝藻水华,研究与气象的关系。
三是践行“一体化”研用结合。围绕实践中检验科研成效,完成《洱海生态气象服务系统开发》《洱海流域人工增雨试验与作业条件研究》《洱海流域人工增雨试验与效果评估研究》等多个面向实际需求的科研项目。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聚焦山地气象生态环境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围绕洱海保护治理开展观测试验和研究,评估洱海湖滨农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的源/汇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