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10-5-/2020-0630008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财政局 |
公开目录 | 自评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0-06-30 |
文号 | 浏览量 |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概况
1.主要职能
(1)参与县委有关经济社会、党的建设和县委重要政策、重要会议、领导讲话、工作部署等文件、文稿起草和修改。
(2)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对本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参与研究制定本县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对策措施;参与分析研究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提供县委决策参考。
(3)根据县委安排,组织开展专项或专题调研督察,组织编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重大政策的文章或资料。
(4)围绕县委的重点调研课题,组织、联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开展调查研究;调查了解各乡镇、各部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及时向县委反映新情况、新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
(5)负责处理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工作,组织开展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提出改革方案和措施;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研究处理有关部门向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提出的重要改革事项及相关请示,向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提出建议;收集汇总有关改革问题的信息资料;联系有关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就改革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咨询;做好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会议组织、简报编印、资料管理等工作。
(6)完成中共保山市委政策研究室和县委交办的其他任务。
2.机构设置
中国共产党昌宁县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为党委工作部门,正科级,有行政编制7名,其中,正科级领导职数1名:主任1名(兼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科级领导职数3名:副主任3名。股所级领导职数3名:办公室、改革协调股、调研督查股。
3.编制情况
在职人员编制10人,其中:行政编制7人,事业编制0人。在职实有15人,其中:财政全供养15人,财政部分供养0人,非财政供养0人。离退休人员8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8人。车辆编制1辆,实有车辆1辆。
(二)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2019年预算:工资福利支出1692629.77元,商品服务支出212773.66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遗属补助)6240元。
工资福利支出用于保障干部职工正常工资发放和各类社会保障缴费。
商品和服务支出用于保障日常办公需要。
遗属补助用于兑付遗属补助。
(三)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2019年收入2406732.53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41939.76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1282.38元;卫生健康支出143510.39元。
2019年支出2358724.42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93931.65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1282.38元;卫生健康支出143510.39元;结转结余48008.11元。
(四)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建立完善了部门预算管理内控:一是领导重视,由主要领导亲自牵头、亲自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做好总体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等工作;二是明确职责,强化制度落实。明确责任,按照内控管理要求,重新对岗位职责进行梳理,做到了分管明确化,岗位清晰化,责任具体化,切实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职意识。三是加强监督,立行立改。加大对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进展情况监督检查,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二、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一)绩效自评目的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增强单位资金使用的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
(二)自评指标体系
1、“投入-绩效目标设定-绩效目标准确性”指标:绩效指标不够清晰、细化、不可衡量,扣1分;
2、“过程-预算执行-‘三公经费’控制率”指标:扣1分;
3、“效果-履职效益-经济效益”指标:未达到100%,扣1分;
4、“效果-履职效益-社会效益”指标:未达到100%,扣1分;
以上共计扣分4分。
(三)自评组织过程
成立了自评小组,实施了询问、检查等必要的工作程序并审阅项目资料和资金下达文件、抽查会计记录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相关会计资料、复核预决算报表及编制依据。获取的资料和证据是充分的,实施的工作方法和程序是适当的。
三、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一)投入情况分析
绩效目标设定:
1.绩效目标是否设立:据绩效目标是否设立、是否充分等情况进行评价打分。绩效目标用以反映和考核整体绩效目标与履职、年度工作任务的相符性情况。2.绩效目标准确性:根据①是否将整体的绩效目标细化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②是否通过清晰、可衡量的指标值予以体现。③是否与年度的任务数或计划数相对应;④是否与本年度预算资金相匹配等情况进行评价打分。
预算配置:
1.财政供养人员控制率:以100%为标准。财政供养人员控制率≦100%,计2分;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财政供养人员控制率=(在职人员数/编制数)×100%,在职人员数:实际在职人数,以财政确定的决算编制口径为准。2.“三公经费”变动率:“三公经费”变动率≦0,计2分;“三公经费”>0,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三公经费”变动率=[(本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上年度“三公经费”总额]×100%。3.重点支出安排率:重点支出安排率≥90%,计2分;80%(含)-90%,计1.5分;70%(含)-80%,计1分;60%(含)-70%,计0.5分;低于60%不得分。重点支出安排率=(重点项目支出/项目总支出)×100%。重点项目支出:指本重点工作支出。项目总支出:年度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总额。4.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履职目标:根据预算安排是否符合履职目标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履职目标以“三定”方案为准。
(二)过程情况分析
预算执行:
1.预算调整率: 预算调整率=0,计4分;0-10%(含),计1.5分;11-20%(含),计1.5分;21-30%(含),计1分;大于30%不得分。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数/预算数)×100%。预算调整数:在本年度内涉及预算的追加、追减或结构调整的资金总和(因落实国家政策,发生不可抗力、上级或本级党委政府临时交办而产生的调整除外)。2.支出进度: 每发生一个项目未按进度要求完成资金下达的扣1分,扣完为止。3. 资金结余: 无结余,3分;有结余,但不超过上年结转,2分;结余超过上年结转,不得分。4.“三公经费”控制率: 以100%为标准。三公经费控制率≦100%,计4分;每超过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三公经费”控制率=(“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数/“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100%。
预算管理:
1.管理制度健全性: ①已制定或具有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等管理制度,1分;②相关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2分;③相关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1分。2.资金使用合规性: ①支出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②资金拨付有完整的审批程序和手续;③重大项目支出按规定经过评估论证;④支出符合预算批复的用途;⑤资金使用无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情况。以上情况每出现一例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扣完为止。3.预决算信息公开性和完整性: ①按规定内容公开预决算信息,1分;②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1分;③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真实,1分;④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完整,1分;⑤基础数据信息和汇集信息资料准确,1分。
资产管理:
1.管理制度健全性: ①已制定或具有资产管理制度;②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③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2.资产管理安全性: ①资产保存完整;②资产配置合理;③资产处置规范;④资产账务管理合规,账实相符;⑤资产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以上情况每出现一例不符合有关要求的扣1分,扣完为止。3.固定资产利用率: 每低于100%一个百分点扣0.2分,扣完为止。固定资产利用率=(实际在用固定资产总额/所有固定资产总额)×100%。
(三)产出情况分析
职责履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履行职责和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打分。履行职责情况,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四)效果情况分析
履职效益:
根据实际或未来以及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客观、综合的评定。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3.生态效益,4.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满意度:社会公众或服务对象是指履行职责而影响到的,群体或个人,一般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此项评价分值≥90计7分;≥80,<90计4分;≥60,< 80计2分;<60计0分。
四、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1、量化并细化相应的绩效指标,以进行更准确、更完整的预算编制。
2、加强项目管理和实施中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执行力及业务能力,例如:申请资金、项目报账、与实施单位沟通等工作效率和能力。选择合作实施单位时进行多方位考察,以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及时完成项目建设。
3、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财政资金,资金支出按照严格的审批程序和手续进行,重大项目支出应按规定进行评估论证,支出符合预算批复的用途,不截留、挤占、挪用、虚列支出等。
4、严格执行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做到资产保存完整、配置合理、处置规范、账务管理合规、账实相符、资产有偿使用及处置收入及时足额上缴。
5、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加强财务法律、法规学习。
6、往来款项要及时清理、及时报账、结余资金及时按相关规定交回财政。
7、“三公经费”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五、绩效自评结果应用
一是使干部职工的行为趋向于组织目标;二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三是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在整体考核中。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由主要领导亲自牵头、亲自落实,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做好总体部署、部门协调、进度跟踪等工作;二是明确职责,强化制度落实。明确责任,按照内控管理要求,重新对岗位职责进行梳理,做到了分管明确化,岗位清晰化,责任具体化,切实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履职意识。三是加强监督,立行立改。加大对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进展情况监督检查,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六、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