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4XP/20241225-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耈街乡
公开目录 农田水利工程 发布日期 2024-12-2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耈街乡以工代赈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区发展主要限制因素

2024年8月份以来耈街乡共发生强降雨3轮次,全乡主要经济作物、村组道路、河堤等不同程度受灾。目前,经济作物、村组道路等抢修工作由上级相关部门配保乡人民政府相继完成,但河堤的资金缺口较大乡镇无力进行修复,为了保护两岸生产、生活区安全,提高和保障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益,急需解决以下几个方面:

(一)河堤受损严重,危害群众生产安全

耈街河横穿耈街乡,境内流经6个村,河长26Km,径流面积163.5k㎡,多年平均径流量9千万m³,年平均流量3m³/s,河床比降为6‰。耈街河是耈街乡农业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不仅承担着耈街乡1.5万人生活用水及3千亩农田灌溉供水,而且承担下游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还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受暴雨影响,耈街河堤坝受损严重,不但灌溉用水受到影响,坝体长时间渗水会导致坝体坍塌,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农业基础受损,农业产业发展滞后

3次强降雨均无人员伤亡情况,烤烟受灾4000余亩,其他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受灾1900余亩,部分核桃树倒塌。因灾情影响,极大的阻碍了项目区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解决对策

1、加快河堤修复,以提高河道的防洪泄洪能力,减轻洪水灾害的影响,保护两岸生产、生活区安全,有利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与居住环境。

2、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补助资金,向政府部门申请支持,对项目区现状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配套完善健全基础设施,确保项目有规模有成效的进行。

3、进一步做好以工代赈项目,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发挥以工代赈资金的功能,广泛吸纳农村群众劳动力、超过法定年龄有一定劳动力的困难群众参与工程建设,以缓解因国内经济下行等因素带来的就业不稳定性,维护社会稳定。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项目所在地困难群众的就业需求

耈街乡共有人口7548户23309人,少数民族人口6212人,其中:彝族4684人,苗族1325人,白、壮、回等民族203人。有劳动力14922人,占人口的一半以上,能满足就业需求。项目区涉及金马、打平2个村,共有人口1559户6464人,劳动人口3801人,人口保障能满足项目需求。

近几年,为了提升就业能力,增加群众务工技能,耈街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涉及钢筋工、电焊、农机维护、种养殖等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全乡共有技能劳动力881人,项目区有技能劳动力245人,务工技能能满足项目需求。

耈街乡共有就近务工7163人,近几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外出务工意愿不高,就近就地参加务工的期盼越来越高。项目区涉及两个村的就近务工2008人,富余劳动力较多,能满足项目施工人员需求,就近务工的意愿强烈。

(二)项目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以工代赈是我国开发式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的许多硬件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村容村貌建设、厕所革命、小流域治理、环境建设等,怎么建设、如何落地,中央一号文件中,也两次提到要用以工代赈的方法来解决。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实施,各级政府财政在农村的投入会越来越大。对于技术含量较小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采取以工代赈形式进行建设,将为农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农村的人气,有利于增加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以工代赈”对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

(三)项目建设是尽快恢复灾区人民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洪涝灾害给耈街乡主要经济作物、村组道路、农村住房等造成严重损害。洪涝灾害给辖区群众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也影响了当地的安定与团结。以最快的速度开展灾后建设,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是昌宁县政府和耈街乡政府目前最为紧迫和重要的任务。项目通过河堤修复建设,着力改善受灾区生产生活条件。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减轻群众的心理负担,是尽快恢复灾区人民生产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需要。

(四)项目建设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耈街彝族苗族乡是全县的烤烟大乡,本年3次强降雨造成烤烟受灾4000余亩,其他农作物(主要为玉米)受灾1900余亩,造成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农业是农民生存之所依,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民生之本,灾后农业基础设施重建尤为重要。本项目通过对河堤的修复,为来年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基本保障。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五)项目建设是巩固耈街河河堤,增加泄洪能力,保护耈街河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耈街乡3次强降雨造成耈街河河堤不同程度受损,耈街河沿岸居住数百户居民,两岸大面积种植着粮食和烤烟。一旦发生溃堤,将给沿岸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耈街河河堤受损段已成为沿岸居民的心腹之患。项目通过修建河堤,巩固耈街河河堤,能有效增加泄洪能力,保护耈街河沿岸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粮食生产安全。

(六)项目的建设是拓宽农村就业渠道,解决就近就业难题的需要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特别使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疫情影响农民工可能会选择留在本地就业或者短期不再外出,在家发展生产建设或者就近务工,这样一来以工代赈已成为解决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难、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项目建设工期拟定6个月,拟用工93728个工时,参照当地农民工平均收入水平,结合项目施工特点,按照劳务报酬测算,预计可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111人,发放劳务报酬186万元,人均增收1.68万元,发放劳务报酬金额占中央财政预算内补助资金比例比重为46.5%。有效引导农村低收入人口克服“等靠要”思想,进一步增强农户依靠自身劳动实现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好基础,对于实现昌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耈街彝族苗族乡、昌宁县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通过以工代赈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三、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政策条件可行

1、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全面拓展未来五年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受益对象、建设领域和赈济模式。实施范围重点向“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地区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地区倾斜;拓展受益对象,特别是广泛带动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拓展建设领域,由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拓展至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两大领域。

2、《云南省“十四五”以工代赈实施方案》中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部署,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坚持群众参与、扶志扶智,坚持系统思维、部门联动,以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为重点建设领域,以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为赈济对象,拓展建设领域,拓宽赈济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高质量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十四五”期间,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推动项目地区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特色产业提档升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渠道充分拓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脱贫地区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项目建设政策条件可行。

(二)项目施工难度小,用工需求大

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区域内的目标群众,虽然很大程度上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或技能培养,但在不断地生活生产活动中,以及自发修建例如道路、挡墙等工程时,这部分群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以及动手能力,因此针对诸如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架设模板等简单的施工步骤,可以预测目标群众对此类施工步骤具有优秀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胜任施工难度小的项目。

同时本项目工程量较大,并且贯彻“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的原则,用工需求量也增大。

(三)项目所在地群众务工人员有保障

耈街乡共有11个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区涉及的金马、打平村共有2个劳务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转正常,劳务报酬发放较高,人员需求较多,发放劳务报酬有保障。同时本乡共有20余个施工队,项目区共有4个施工队,有100余人可以参与项目建设,项目施工及务工人员需求得到保障。

耈街乡“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130户48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15户437人,同步搬迁户15户52人。共建设安置区7个,其中:集中安置区6个,集中安置92户331人,分散安置区1个,分散安置38户158人。有劳动力295人,就业294人,其中省外务工48人,省内县外务工23人,县内务工223人(扶贫车间就业2人,公益性岗位14人,灵活就业207人)。建档立卡搬迁户437人已全部脱贫,并无“三类对象”。本地务工人员较多,补齐易地扶贫搬迁的需求短板,带动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有更好的务工保障。

综上所述项目区周边困难群众就业需求较大,按照“先有群众就业需求、后有项目谋划安排”的原则,本项目实施区域及周边拥有大量的人口和富余劳动力,组织群众务工能力较强,劳务报酬比例较高,因此本项目从实施技术方面或用工人员方面均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四)以工代赈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启动开展以工代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坚持群众参与、扶志扶智,坚持系统思维、部门联动。以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建设内容,以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群众为赈济对象,充分吸纳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充分拓展项目区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增强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人居环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五)项目建设社会条件可行

项目是民心工程,项目的建设将改善当地群众生存环境条件,有利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项目还将提供劳动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区域群众积极配合,参与性高,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群众基础较好。且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在政策上给予配套的优惠和扶持,项目建设社会条件好。

(六)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扎实

耈街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亲自主持前期调研规划及指导并审核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协调组织项目的申报和实施。项目用地已落实,河堤为原址修复,不涉及新增用地,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