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01526394-6-/2022-0527006 发布机构 昌宁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2-05-2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传统产业即将‘退出江湖’新兴产业‘功底不深’或将制约乡村产业振兴”

传统产业即将‘退出江湖’新兴产业‘功底不深’或将制约乡村产业振兴”

近年来,县抓住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互联网+”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依托丰富的农特产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通过积极应用电子商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努力构建新型产业经营体系,有力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但总的来看,我县的新兴产业发展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面临的困难问题

1.资金问题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资金周转慢、融资渠道少、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农业投资大、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导致经营主体资金链紧张;二是金融担保政策落实不到位;三是农业企业抵押担保的资产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难以进行抵押担保、农业设施用地和农业附属设施无法办理产权;四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额低,市场接受度不高,防范风险的作用不强。

2.政策扶持力度及落实仍需加强。一是经营主体多,财政扶持资金总量少,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无法享受到扶持政策;二是扶持政策原则性较强,难以有效落实,如规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承担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设施建设、土地整治等项目,但在实际安排项目时,却很少考虑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

3.人才技术制约企业做强。一是经营主体业主本身素质不高,掌握的知识和实用新技术不多,品牌意识、抗风险意识不强,生产经营理念陈旧;二是经营主体经营管理型人才严重缺乏,难以带领经营主体做大做强;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和技术工人缺口较大,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四是农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生产多、加工少、初加工多、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

4.其他问题。一是金融支撑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支撑滞后,贷款门槛高,由于缺少抵押和担保,企业和网店主扩大经营和升级换代所需要的资金很难获得银行支持。二是县乡村服务体系不健全。2018年以来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了94个服务站点,其中乡镇服务站点13个和村级服务点81个(整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点35个,新建46个),覆盖贫困村36个,但全县124个行政村尚有30个没有资金来规划建设。三是产业发展用地矛盾突出。由于昌宁县山区土地较多,坝区平整地块较少,可利用地块不足,工业、农业、建筑业等不同产业对优秀地块的用地矛盾突出。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所用土地未能办理用地手续,随时有被收回复垦可能。一些企业不能获得扩大经营所需的土地面积。如昌宁县祥盛果蔬有限公司,需要50亩平整连片土地用于扩大经营规模,但是柯卡湾地区的可用地块已不足,难以保障企业用地。四是农村地区矿厂资源开发困难。昌宁县现有硅石矿储量1200余万吨,量大质优,主要位于硅石矿产主要集中在大田坝镇湾岗村,大平坦、柯街镇联合村立扒郎一带,地理位置有利于资源规模开采,但是受林业、国土、基本农田及产能指标等政策影响,昌宁县内硅矿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大量矿产资源深埋地下,发挥不了经济价值。

二、对策建议

1.突出主体发展扶持重点。一是重点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将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来培育,抓好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提升。二是提高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加强多合作社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认知度;确定一批运行良好、带动示范作用强、有发展潜力的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让合作社真正发挥作用。

2.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解决融资难题。一是落实好金融担保政策。积极扩展涉农商业银行服务网络,建立健全联保贷款机制,发展社会性资金互助组织等新型农业合作金融,丰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形式和渠道。二是推进农场土地所以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探索解决农业设施用地、农业附属设施、规模化农林牧基地确权问题,拓宽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财产范围。三是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长效机制。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投保率,实现“尽可能减轻农民保费负担”、“尽可能减少农民因灾损失”的目标要求,切实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

3.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落实扶持政策。一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资金,明确具体的扶持金额,切实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二是部门积极形成政策合力。农业农村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等政府部门加强协作,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通过联席会议、现场会议等形式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利用率;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多渠道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瓶颈问题。三是做好信息的宣传服务工作。政府部门联合金融等相关服务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国家支农政策和农村金融支持政策,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4.抓好人才培育和技术创新。一是强化管理型人才的培训。每年开展现代农业发展培训,重点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开展管理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经营主体负责人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生产技术队伍培训。整合各类涉农培训资金,加大县级财政资金配套力度,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中高级产业技术工人培训,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选择培训对象、确定培训内容,重点抓好实操技能培训,通过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弥补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缺口。三是建立农产品研发激励机制。设立新产品研发奖励专项资金,鼓励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开发新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支持农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