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310/20250805-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珠街乡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5-08-0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珠街乡:荣获公务员集体二等功,书写乡村振兴精彩答卷

近日,珠街乡凭借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荣获保山市公务员集体二等功。这份荣誉是对珠街乡全体党员干部群众扎根边远彝乡、矢志攻坚奋斗的高度认可。

珠街乡作为保山市典型的山区边远民族乡,距昌宁县城超100公里,曾受山高路远的发展制约。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珠街乡锚定市委“八个加力突围”战略,落实昌宁县委“13631”工作部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产业振兴“增效”。珠街乡探索特色化发展路径,稳固烤烟、核桃、畜牧等传统产业,发展贡菜、工业辣椒、红花等特色“山珍”,推动“一村一品、一山一特”。同时,培育链条式增值模式,建成“小而精、联农紧”的乡村工厂,构建起“基地种植、乡镇加工、农户增收”的产业链。三年间,农村经济总收入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年均增加百万,乡村工厂年产值突破1500万,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如今,该乡正实施“十个千万”产业工程,打造“云上珠街·生态珍品”品牌,拓展“烟+N”种养模式,发展高山文旅和“新农人”直播,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

民生保障“增质”。作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珠街乡创新构建“动态监测+精准画像+滴灌帮扶”体系,“一户一策”定制帮扶方案,通过订单农业、乡村工厂就业等多渠道变“输血”为“造血”,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乡人均纯收入低于8700元的脱贫人口已全面“清零”。

基础设施“增量”。投资2.369亿元实施片区供水、高标准农田等项目,通乡三级公路建设有序推进,黑惠江枯水期通行便桥建成,改写了两岸群众蹚水过江的历史。

民族文化“增色”。珠街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首创民族事务深度融入治理网格,健全“火塘调解”“乡贤议事”机制,实现连续15年命案“零发生”。实施“保护、激活、传承”三位一体文化工程,“珠街彝族唢呐乐”“珠街腊罗巴民歌”跻身省级非遗名录,出版昌宁县首部乡镇志《珠街彝族乡志》,拍摄多部影视作品,培育两名省级非遗传承人,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示范单位。

此外,珠街乡还先后获得“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云南省卫生乡镇”“保山市文明乡镇”等多项荣誉,2021年以来,乡领导班子考核、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年度综合考核连续3年被县级评价为“优秀”。

荣誉加身,初心不改。珠街彝族乡将以此次荣誉为新起点,继续以“边远彝乡、心向中央”的忠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百折不挠、分秒必争”的拼劲,为保山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珠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