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6310/20240218-00003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珠街乡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24-02-18 |
文号 | 浏览量 |
近日,昌宁县珠街乡从岗社区10余位小朋友午饭过后,便在家长的陪同下到从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参加“寒假‘10+3’公益课堂”。
本次公益课堂的开办以团委“2024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招募1名返乡大学生作为辅导老师。小课堂为期10天,于每天下午13:00—16:00开课。活动开始前,珠街乡团委和从岗社区团总支以困境、留守儿童为重点进行摸排,旨在解决寒假期间,孩子无人辅导作业的难题。通过前期摸排,共12名学生报名参与本次的公益课堂。
课堂开课后,每天中午十二点,大学生志愿者罗泽江便早早来到从岗社区迎接来“上课”的小朋友。一声声“罗老师好”,让这位大三学子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寒假。“以前寒假回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这次当‘老师’的经历,让我体验了老师的乐趣和责任,这个假期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罗泽江说。
为保证学习成效,集中学习40分钟后有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课堂上,孩子们围坐一圈,认真写着作业,志愿者耐心辅导、督促孩子完成作业。遇到举手“求助”的孩子,志愿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孩子找出正确答案。课间休息时,志愿者和孩子们分享大学生活的日常,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
一天时间下来,志愿者便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整个学习氛围轻松融洽,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天来上课时,我姑娘还有些不情愿。来了一天之后,就十分积极了,时间还不到就催着我出门。”学生家长罗志鑫说。
公益课堂的开办,为解决孩子假期无人看管、无人辅导作业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儿子出去打工了,就我和孙子在家。我在卫生院当清洁工,孙子放假后也不能一直守着他做作业。我文化水平低,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我也不会教。今年,请大学生来辅导孩子做作业,总算解了我的难题”。学生家长段金芝说。
为了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引导孩子们了解珠街历史和民族文化,从岗社区和珠街乡文广中心还联合开展了“了解我的家乡”活动,组织孩子们到乡情展室和农家书屋参观学习。活动分为参观展品和阅读活动两个阶段。
孩子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珠街乡本土人士创作的书画作品、当地少数民族的乐器和服装、承载珠街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老物件。“老师,这个是用来干什么的?”“我知道,这个是马镫!”“这两套傈僳族服装真好看”... ...展示里陈列的老物件勾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解说员耐心地介绍着老物件的用途、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并穿插讲解当地彝族、傈僳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声乐文化、服饰文化等。参观结束后,罗泽江便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珠街彝族乡志》,介绍珠街乡的地理风貌、动植物资源、主要产业、获得的上级荣誉等内容。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仍意犹未尽。“我还想接着看乡志”“这里是什么时候开门,我想来借书看”... ...一句句真挚的“童言童语”给这次活动作出了最好的评价。
多彩的公益课堂也为孩子们的寒假生活添了一抹光彩,社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按质按量完成假期作业,也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六年级的小朋友段朕豪,每天总是最早到,开展课外活动也最积极。“在这里,有小伙伴一起学习,遇到不会的题目也有人教了。老师还带我们看了书画、马镫、唢呐、粮票、傈僳族衣服,学了乡志。我奶奶给我报名参加这个活动,真是报对了。”段朕豪说。
家长和小朋友的好评便是对志愿者最大的肯定和鼓励。“感谢团委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本次活动开展期间,和小朋友的沟通交流中,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我感到十分荣幸,听他们喊我罗老师我感到十分亲切。今后有这样的实践机会,我也会积极参与。”罗泽江说。
一堂课,将处在两个阶段的珠街学子连在一起,一方收获了成长和去看外面世界的动力,一方收获了充实的假期和回馈家乡的喜悦。“关爱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和联系服务在校大学生一直是珠街乡党建带团建的重点工作。今年寒假的公益课堂是我们的一次新尝试、新探索,成效还不错。接下来,我们会总结经验,继续为珠街学子的求学路助力。”珠街乡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袁小凤说。
据了解,除了从岗社区的公益课堂外,珠街乡珠街村也将在寒假期间组织返乡大学生开展“流动公益课堂”,分片区、分时段到村组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此次活动的开展,是珠街乡帮助留守儿童的又一切实举措。返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弘扬了回馈家乡、奉献社会的精神。下一步,珠街乡将持续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将持续开展好“放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返乡学子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