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310-/2023-0309009 发布机构 昌宁县珠街乡
公开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信息 发布日期 2023-03-09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珠街彝族乡文广中心2020—2023年自检自查报告

一、文广中心基本现状

珠街彝族乡文广中心位于珠街乡集镇,有办公用房一栋,建筑面积140平方米,内设图书阅览室、乡情展室(整合信息共享室多功能室、网络培训室)等文化服务设施。建有占地面积1600平米的文化广场、广场内设有露天舞台、全民健身路径、灯光球场、乒乓球桌等体育设施。文广中心基本服务项目达到国家指导标准和云南省实施标准要求,按规定提前公示,制定了各个功能室相关制度,并做到制度规范上墙。文广中心内所有设施都实行100%对外免费开放。文广中心结合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全民健身、广场打歌等活动,形成了以文广中心为中心向全乡辐射,乡、村、组点面结合向纵深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公共服务有序开展。一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稳步推进。通过补短板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联合上级广电部门对群众1700多台“村村通”地面卫星接收设备进行维护和1600多台“户户通”出现的问题设备进行接收和送修,共接收并送修“村村通”和“户户通”42台,上门服务3次。严格按照宣传部门和广电部门的要求,在2022年底,完成对10个村(社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的摸底排查工作,完成69个应急广播设备按照选址,确保在2023年上旬完成应急广播设备的安装和运行工作。二是基层服务队伍不断建强。根据11个村(社区)文体活动层次的需求和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发展的需要,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人才资源,调整和补充配齐10名文化干事和农家书屋管理员,开展集中培训3场次,有效提高管理员的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积极开展文化志愿者招募、培训和服务工作,以彝族苗族打歌和山歌表演队为主体,组建业余文艺表演队20余支。三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持续巩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成果,全面完成珠街乡图书分馆各项工作,对3142册图书进行系统登记管理,并将所有书册、杂志、报刊分类上架,便于读者借阅。三年来图书阅览室接待读者1000余人次,借阅图书、报刊、杂志900册次;公共电子阅览室接待上网群众300人次;乡情展室接待来访人员100人次;室外健身路径和球场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开展橱窗、板报宣传科技文化知识、民族团结知识和党的二十大精神20期。利用元旦节、五四、六一等传统节假日开展各类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文化底蕴不断积淀。按照“重传承、抓融合、树品牌”的思路,将民族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相结合,丰富彝乡文化底蕴。编制的《芦笙响起腊罗巴》和《幸福调》斩获“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铜奖和优秀奖;选派一支队伍参加“昌宁县党的理论创新我来讲理论宣讲大赛”,参赛小品《情洒八卦山 献礼二十大》获三等奖。建成“乡愁火塘”1座,管理好2个文化广场、10个村(社区)农家书屋和各村(社区)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开展有阵地。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彰显,社会主义文明新风逐步形成。不断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力度,留住彝族唢呐声。完成《珠街乡彝族唢呐乐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建设,购买唢呐16支、大筒2支、长号2支、傈僳族男装女装各一套及傈僳族乐器、完成唢呐普制作50本。持续抓好传承人培训力度,三年来开展传承人培训6次,截至目前,全乡共有省级传承人1人,市级传承人4人,县级传承人6人。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文化市场逐步净化。密切配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积极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到打建并举,疏堵结合,做到净化与繁荣并重,治标与治本并举,日常管理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努力构建结构优化、形式多样、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的要求,加强辖区内娱乐服务业、书店、影像店的管理,对辖区内KTV、宾馆进行普查登记造册,实施跟踪管理,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培育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

(四)中心工作稳步推进。一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珠街乡高度重视,按照乡指挥部的部署和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及时协同作战、严密部署、迅速采取措施,确保文化旅游领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对金包银宝景区、宾馆酒店、KTV等娱乐场所和10个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各类文化活动场所进行日常监管,督促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二是“7个专项行动”制度化。结合文旅行业市场的实际,精心研究周密部署,从“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众参与”6个方面,通过盯紧范围、时间、重要节点、内容、标准,多方保障力量重拳出击,监督指导好娱乐场所、宾馆酒店、文化活动室等按要求开展好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四)理论武装持续深化。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化教育成果,以干部职工例会等为载体,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集中观看并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分管领导和单位负责人上廉政党课3次,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4次,开展集体廉政提醒谈话4次,切实做到抓早抓小“治未病”,保持良好政治生态。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还存在以下几方面困难和问题: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亟待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情况与上级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各项功能室不健全,设施管理使用不规范。二是人员力量亟待充实文化服务机构力量薄弱,人员流动较快、业务能力不强,文化专业技能严重不足,在指导、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上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文化投入亟待加强。全乡财力有限,文化投入虽然逐年增加,但与乡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差距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农民自办文化力量薄弱,很多乡土民族文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只有以少量的小规模出现,其组织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各功能室设备老旧,无法满足办公与培训需要。四是人才储备亟待增加。对现有文化人才的发掘力度不足,后备人才培养和储备存在差距。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加快文广中心提升改造建设项目,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积极争取资金,更新电脑设备,切实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农工程建设。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特别是民族饮食、民族服饰和民族工业品等方面的产业,多渠道寻求社会力量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支持扶助,努力为农村提供满足群众需求的更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二)创新工作方法。在抓好“送文化”活动同时,更加注重“种文化”。一方面坚持深入基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一方面又加大对农村文艺人才,特别是民族文化传承方面发掘培养与教育,积极开展乡村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艺骨干,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村文化干部队伍中,稳定乡村文化队伍,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使文化下乡实实在在惠及广大群众。

(三)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加强对乡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着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积极培育乡村民间文化团体,全面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品牌。积极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和民间文艺展演活动,通过发挥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互相交流,进一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正确引导农村文化的价值走向,巩固发展农村文化阵地,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加大文广中心工作人员和文化干事技能培训,提升文化工作本领。补充一些年轻的力量到基层文化中心,为基层的文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切实推动珠街文化事业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