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4XP/20240305-00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耈街乡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4-03-0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耈街挖沙: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

耈街乡挖沙村通过抓组织建设、抓产业发展、抓综合治理,不断探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把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落到实处,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

抓实党建,组织引领谋“路子”

挖沙村位于昌宁县东北部,距乡政府驻地以南9.8公里,县城72公里。东与耈街社区划河为界,西与阿干村接壤,南与团山村山水相连,北与水炉村毗邻。辖商家、挖沙、大平坦、浪地、刘家箐、左家6个村民小组,256户1048人。设挖沙村党总支,下设浪地党支部、大平坦党支部,有党员64名。

乡村振兴关键在组织振兴。挖沙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党组织阵地建设,在抓好党员教育引导的同时,在聚人心、汇力量上下功夫,带领全村群众一起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挖沙。2022年“3·5”学雷锋日期间,村党总支经过全面统筹,精细规划,大平坦党支部党员带头,广泛动员全村党员、群众,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共建一条具有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特色,体现浓郁乡愁的党建示范路,党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500余人次,捐赠花卉盆景215盆,农耕器具112件。“这不仅是一条党建示范路,更是一条通向未来的幸福路。”一谈到大平坦村民小组党建示范路,村民们津津乐道。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跟着党支部。挖沙村党总支和下设党支部始终把党员和群众联系到一起,听群众之声、想群众之难、做群众之需,党支部带动,凝聚“一群人”的力量,形成乡村振兴合力。2022年3月21日,浪地党支部委员刘金宏向村内残疾特困人员、网格员以及联系服务群众挂联农户等44人捐赠大米;2023年1月,大平坦党支部党员杨兴荣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契机,向联系服务群众挂联农户送去医疗物资及大米、油等生活物资;2023年10月,浪地党支部党小组长周相刘在了解到同村谢卫帮家缺少人手收作物的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党员、群众30余人,到谢卫帮家抢收核桃;2023年12月,浪地党支部党员刘金波、刘浩带头组织8户农户自筹扩建1公里生产道路,改善了生产生活道路。一件件、一桩桩“小事”,让村口的“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红色标语熠熠生辉。

整合资源,产业升级筑“底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挖沙村坚持做优传统产业,并着力在做强特色产业上下功夫,通过巩固提升烤烟、核桃传统产业,积极引进特色产业方式,拓宽群众收入渠道。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2302万元、10258元,增长到2023年的2348万元,17035元,群众实现了稳定增收。

烤烟、泡核桃是挖沙村传统产业,也是主要产业。全村种植烤烟面积稳定在1000亩左右,泡核桃种植面积6712亩。由于早些年核桃价格好,农户顺应市场不断加大核桃树种植,后遭遇核桃价格下跌而且由于核桃树过于密集核桃品质也不如以前。乡村两级在了解到情况以后,组织开展了核桃间密留稀、修枝整形等技术培训,通过实施实践,核桃品质得到了提高,市场价格也有了回升。

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恢复耕地、整合群众闲散土地等方式,盘活土地资源,用好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党员示范引领、村企合作等方式,盘活发展方式,抓好产业发展。2016年以来,先后发展了魔芋50亩、甜脆豌豆种植100亩,发展林下套种、烟后产业,实现了群众增收。2023年初,引进小金豆种植基地,采取“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融合各方力量,种植了70亩两季小金豆。

随着小金豆种植引进,蚂蚱养殖、百香果种植等特色产业也随之进入挖沙村。同时,挖沙的发展也得到了市县项目的大力扶持,为下步农旅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大平坦村民小组刘李美说:“我就在我家旁边蚂蚱养殖大棚打工,家里边有老人,也出不去,想都想不到我还能在家旁边打工,活路也不苦,还可以招呼到家。”

综合治理,和美风尚有“面子”

挖沙村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基层治理上出实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美化优化环境,打造宜居村居。通过实施项目、订立制度约束引导等方式,不断美化优化人居环境,打造舒适、整洁生产生活空间,促进环境整洁习惯养成。从2010年开始,在乡村两级的谋划组织以及县级挂包单位审计局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用水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保洁员分片保洁、村民小组定时清扫、垃圾定点收集和集中处理的机制,提升了水网管理的效率,形成了责任明确、全民参与、规范有效的垃圾清运模式。2021年,通过乡级统筹项目以及群众集资,投入25万元在挖沙村大平坦村民小组建设了农村污水集中化处理系统,实现了农户化粪池到片区处理池,再到集中处理池的三级集中处理,有效解决了村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问题。2022年,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实行家禽规范圈养,开展“花园、菜园、果园”三园建设。围绕“奖惩并重、奖勤罚懒”的思路,研究制定《挖沙村“最美庭院”五美五净评分标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每季度开展一次评比督查,年度开展评奖,营造家家注重卫生、人人美化环境意识。

构建自治综合体,激活治理效能。构建多元协同的基层治理格局,打造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治理平台,让自治组织激活效能,治理常态长效。聘请法治村官1名,选派法制宣传员6名,成立由村民小组长、老党员、村民代表、老乡贤等为成员的矛盾纠纷调解小分队;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6个“全科网格”,划分29个网格信息小组,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民生保障、安全隐患等问题排查责任,不断延伸治理的神经末梢。由党支部牵头,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并量化为红色积分管理办法,按季度量化群众户和党员户的表现,设立先进户和后进户,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刺激,营造崇尚先进、鼓励先进、争当先进的工作生活氛围。按片区安装大喇叭3个,让正能量的声音传入寻常百姓家。推行“雪亮”工程,在村委会成立监控调度室,同时在公共区域、重点单位、群众户家中安装高清摄像头125个,服务打击犯罪、治安防控、交通出行等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农村各领域风险隐患,形成“共创共治共享美好生活”的良好局面。

弘扬和美新风尚,生活向美而行。坚持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下足功夫,凝聚向上、向善、向美的乡村正能量。推行红白理事会、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以规立德,推进移风易俗。消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攀比随礼等陈规陋习,滋养文明新风。结合“我们的节日”等重要节点,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活起来、热起来。常态化开展典型选树工作,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等先进典型30人,获评县级以上文明家庭12户、最美家庭15户,获评最美昌宁人1人、保山好人1人。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文化墙发挥了潜移默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在村内逐渐养成。

挖沙村从贫困村到脱贫村,再到现在的山村乡村振兴样板村,经历了从生存需求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挖沙村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眼下,挖沙村结合建成的乡村旅游发展设施,正在谋划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工作,全村上下正在共同绘制一幅村强、民富、人和、景美的乡村振兴秀美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