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64XP-/2021-0502003 发布机构 昌宁县耈街乡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1-05-02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耈街乡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04〕耈街乡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文件之*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4月17日在乡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

乡长施棋方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主要工作和“十三五”发展成就

2020年,耈街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乡各族群众,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六保”、促“六稳”,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与全国、省、市、县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一)以人民健康为初心,抗疫防火墙构筑完成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乡始终把保障全乡人民群众人身安全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始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疫情防控常态化策略,突出抓好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始终坚持网格化管理、到村报到、核酸检测、村卡联动、常态化管理5项制度,全面落实防控“四级包保”常态化运作。全乡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措施得当、防控有力,实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零发生”。抓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有效促企业复工复产,做实企业“四个到位”工作指引,多方联动助力防疫物资储备,积极宣传复工复产各项政策,为企业复工发挥保障作用。全乡企业整体复工率实现100%,平均产能均已恢复达100%。复商、复市、复学各项工作同步推进,全乡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全力做好后疫情时代常态措施,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公共洗手台建设12座、公共厕所新改建23座,开展集镇卫生责任区网格管理,重点区域、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清洁消毒全覆盖,全乡环境卫生水平显著提高。

(二)以脱贫攻坚为重心,全力打赢冲刺战役

以脱贫退出贫困人口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为抓手,全面开展脱贫攻坚三个“百日行动”,实施收入保障、人居环境整治、内生动力提升等“十大工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抓实问题整改补短板,做到问题清单全面“清零”。抓实贫困人口清零,针对10户未脱贫户、104户“重点监测户”、46户“边缘户”和37户“风险户”,逐户分析致贫原因,认真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千方百计提高脱贫成色,确保剩余人口全部脱贫。抓实危房动态管理,定期开展住房安全大排查和农危改质量“回头看”工作,对农村居民住房进行“全覆盖”排查,做到发现一户、认定一户、改造一户,应改尽改。抓实饮水动态监测,定期对农村饮水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进行“拉网式”排查,健全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护制度。抓实就业保障,搭建以乡级劳务输出合作联社统筹协调、村级劳务合作社具体落实、劳务输出公司互惠合作的劳务输出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有序输出、稳定就业创业,累计为1200余名务工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助力增收6400余万元。抓实已脱贫户的“回头看”,打牢“户户达标、村村达标、项项达标”基础。高质量通过国家普查和省市县脱贫成效考核,荣获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先进集体,脱贫攻坚巩固与乡村振兴实现无缝衔接。

(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产融合发展势头正盛

农业规模化稳步提升。持续加大“粮、烟、林、畜”4个传统支柱产业发展。种植粮食4.32万亩,实现产量1.21万吨;种植烤烟2.19万亩,实现产量5万担,产值7810万元,税收1718万元;全面完成3680亩示范样板区核桃间密补稀工作,稳定泡核桃面积19.8万亩,实现干果产量1.05万吨,产值9450万元;种植茶叶1.23万亩,实现干茶产量34万公斤,产值1300万元;牲畜存栏10.71万头,出栏10.39万头,家禽存栏6.85万羽,出栏11.2万羽,肉类总产7873吨,禽蛋总产77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度,探索农业“4+N”壮大发展模式,发展新兴产业,推广种植中药材、火龙果、红豆杉、澳洲坚果、魔芋、青花椒和青梅苗木,助农增收致富后劲不断增强。工业聚集化初具雏形。进一步整合资源,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健全农业生产、加工产业链结构,全面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耈酒公司投资5679万元扩大生产经营,实现产值2874万元。培育发展个体工商户644户,私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136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9万元,全年实现现价工业产值1.61亿元。旅游品牌化日渐形成。坚持推进旅游业“全域化、全景化、全业化”发展,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打造生态、文化为一体的一小时经济旅游圈。完成打平大水塘自然村A级旅游景区申报创建,积极打造金马利东山万亩杜鹃林旅游景区;以“非遗”融入为抓手,开发苗族刺绣元素文化为主的旅游文化产品,延伸旅游文化内涵;成功举办昌宁县首届乡村直播大赛暨核桃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1000余人次,助农增收10万余元。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07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农民人均所得12097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38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2亿元、贷款余额1.62亿元,发放创业贷款83笔1245万元、小额扶贫贷款110笔550万元,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财税金融与经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

(四)以项目建设为主心,乡村风貌日新月异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运用“项目思维”,奋力夯实发展基础。交通条件不断便利。投资875.6万元完成新厂村大伙塘、阿干村委会至阿路村民小组、金马村张家寺、耈街社区施家洼水泥道路硬化,修复烟区道路15公里,完成集贤至利东山红花岭丫口水泥路面硬化7.8公里,民族聚居区域路网建设不断完善。集体经济不断夯实。投资110余万元,实施阿水、土皮太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停车场项目,实现租金收入13万元。水利设施不断优化。投资1043万元,完成打平村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项目,建设水泥路3公里、砂石路7公里,建设水塘、水池24个,铺设管道65公里。投资743万元,完成栗木村饮水安全巩固项目、团山村玉皇阁水库、水炉村小厂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蜘蛛布网的联通水系基本建成。项目规划高效推进。结合“高速”过境、“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交通路网、集镇布局、水网体系,规划综合交通、城镇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水利、电力、旅游、生态环境治理、社会公共事业、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移民后扶等重大项目99个,规划总投资77.2亿元。

(五)以民生福祉为公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卫生健康工作成绩显著。投资24.5万元,完成耈街中心卫生院中医养生馆建设。投资89.34万元,完成手术室、预防接种室、发热哨点、医技科室提升改造。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年内对11个村(社区)卫生室进行软、硬件提升,诊疗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开展大病集中救治95人,救治率100%。成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9个,成员13人,做实家签服务,确保“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形成良好互动医患关系。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幼儿在园在班477人,小学生在校1341人,中学生在校619人,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严格落实教育资政政策,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264.99万元。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投资35万余元,完成瓦克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设和挖沙活动室建设项目;投资20万元,完成耈街乡社会足球场建设项目。民生保障体系更加有力。兑付各类民政救助资金710余万元,受益3.27万人次;兑付各项惠农补贴688.72万元,受益1.04万户;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9925人,参保率98.6%,兑付养老保险金45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2647人,筹资566.17万元,参保率98%,住院、门诊受益9.84万人次,报销金额1596.2万元;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50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510人;兑付涉林惠农资金880.4万元;河长制工作、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稳步推进,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殡葬改革工作扎实开展,拆除活人墓209户334冢,实现全面清零,公墓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政策内死亡人员火化率、入公墓率均达100%。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不断加强,超额完成年度征兵目标任务,民宗、统计、科协、档案、工青妇、邮政、通讯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六)以繁荣稳定为轴心,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加强

集镇管理不断规范。投资110余万元,完成集镇停车场建设,临时停车泊位合理规划,交通秩序趋于规范,集镇功能不断完善。积极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治理。耈街乡被云南省命名为卫生乡镇。“雪亮工程”强势推进。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打造山区智慧乡镇。年内,辖区内完成视频监控安装236路,在公共区域、重点单位、农户家中完成高清视频监控安装1500余个,建成乡村两级视频监控室12个,在各村(社区)安装“红色声音进万家”大喇叭18个。治理体系逐步健全。组建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建立“村有网、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人尽其责、责任捆绑”的网格化管理治理体系。“一心三力三借助”治理模式,党建+规范化劳务输出模式得到认可和推广,全乡法治体系得到拓展,自治意识得到提升,德治功能得到完善,“三治”融合局面逐渐形成。共治共享全面实现。平安法治耈街建设得到巩固,社会治理整体性、协调性得到增强,打击违法犯罪和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力度进一步加大,刑事案件立案25起,查处行政案件64起,人民调解矛盾纠纷32件,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果,“七五”普法顺利验收,人民调解、信访矛盾攻坚、影响社会稳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有效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工矿企业、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取得新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乡呈现社会政治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民族团结和谐的可喜局面,基层社会治理活力不断显现。

各位代表!总结2020年,我们深感逆势有为、来之不易;回顾“十三五”,我们更觉历程波澜、成绩显著。五年来,我们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耈街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

五年来,三大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1个村(社区)全部脱贫出列,608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工作连续两年定格为“好”,被评为省、市、县扶贫先进单位,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强化政府债务预警风险管控,加快土地出让,盘活资产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投资1440万元实现退耕还林9000亩,提升人居环境2071户,完成小湾库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新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1622座。积极开展河长制工作,启动国土执法、森林执法和环保执法三项“利剑”行动,推进土地复绿工程,创新实施“8345”专项行动,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年来,产业结构优化向好。202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07亿元,比2016年的3.67亿元增1.4亿元,年均增长6.68%;农民人均所得12097元,比2016年的8861元增3236元,年均增长6.42%。粮食种植面积达4.32万亩,总产达1.2万吨以上,传统烤烟、核桃产业面积至2.196万亩和19.82万亩,位居全县第一。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小个专”质量与数量实现新突破,辖区工业经济持续向好,龙头企业耈酒公司持续扩大生产规模,为耈街争创名优品牌,构建特色工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旅游发展实现新突破,全乡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开发,生态休闲餐饮、民族文化体验和自然风情观光为一体的第三产业繁荣发展。

五年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补短板,强弱项,水、电、路、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累计投资6.33亿元,实施水利工程69件,水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建成水泥路300多公里,全乡自然村道路通畅率达66%。11个行政村均架设10千伏输变电线路,175个村民小组均架通380伏动力电,全乡用电质量大幅提升;建成投入使用村民小组活动场所29个,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6个,实施危房改造848户,全乡危房全面清零。完成综合交易市场一期、二期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建集镇停车场2个,配套完善绿化、亮化、雨污收集沟等附属设施,集镇功能不断完善。完成“旺香台”公墓建设,殡葬改革顺利推进。

五年来,民生水平日益提升。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有效落实防控责任,确保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零发生”。切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推进复工复产。持续提升惠民保障,积极兑现各类惠农资金,稳步推进各项事业。苗族传统歌舞《箐鸡摆尾》荣获云南省民族歌舞大赛传承奖,小品《看病》和原创歌曲《苗山红》在全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教育水平不断提升,适龄儿童、适龄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乡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耈街卫生院顺利通过国家级一级甲等卫生院评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推进,先后荣获市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称号。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扎实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人口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

五年来,政府建设开创新局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任务,政府系统职能转变、作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六个一”工程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一部手机办事通”“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完成机构改革后权责清单调整工作,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取消车辆处置完成率、保留车辆标识化完成率均达100%,事业单位车改全面完成。支持保障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国防动员、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史志、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负重前行的五年;是我们面对急难险重任务,砥砺奋进的五年;是我们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拼搏进取的五年。在重重困难的考验下,依然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成绩属实不易。这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举旗定向、坚强领导,得益于乡人大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得益于全乡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耈街乡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耈街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政府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规模农业不“规模”、特色优势不“优势”、薄弱环节仍“薄弱”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产粗、二产小、三产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新型产业培育乏力,农业规模化发展水平不高;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质量不够高,发展不充分仍是最大的实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安全环保压力有增无减,惠民生、防风险任务依然艰巨;社会治理仍需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改革攻坚的锐气、刀刃向内的勇气,保持定力,精准施策,全力以赴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奋斗目标及2021年工作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耈街蓄势待发、羽化蝶变的关键阶段,今后五年,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必将为我乡全方位集聚优质要素、深层次推进转型升级、多渠道扩大对外开放提供重大契机。进入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我们将坚决克服和摒弃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立非常之志、尽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以“三牛精神”的韧劲和“言出必行、干则必成”的决心和定力实现一个个阶段性发展目标,积小胜为大胜,让未来五年成为耈街发展的“黄金五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好基础。

“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准确把握省市县要求,立足耈街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及迈入“高速”时代后的地理区位等方面优势,在脱贫攻坚巩固、乡村振兴衔接、基础设施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治理提升、干部队伍建设上聚焦发力,把握“昌宁面向省城的东大门”的发展定位,努力打造澜沧江流域区域商贸次中心,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耈街智慧,奋力书写耈街“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是:

(一)优质高效发展之乡。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发展更具特色,传统产业整体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全乡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6.78亿元和16267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1亿元;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二)开放创新共享之乡。乘势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云南省县域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工程实施方案》的春风,以美丽集镇建设为目标,牢牢把握永昌、弥昌两条高速在我乡交汇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全力建设辐射周边的人文交流中心、教育服务中心、医疗卫生辐射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入实施“科技新政”“人才新政”,加快打造人才引领优势、创新策源优势、产业创新优势和生态创新优势,奋力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小镇。

(三)民族团结进步之乡。坚持多民融合发展,抓实“八进”工作,加大民族地区扶持,加大人、财、物向民族村寨的倾斜力度,优先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乡各族群众均衡发展。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坚持传承与保护的协调统一,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通过效益转化推动传统文化有序传承。推动民族特色发展,围绕特色建筑群,结合民族文化打造民俗旅游,推介打造耈街民族特色饮食产业,同心同向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

(四)最美幸福宜居之乡。坚持人民至上,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优化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提升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水平,持续推动集镇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激发全域旅游活力,以旅游为依托、民俗特色文化为载体,推进特色商品、特色餐饮、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娱乐活动,不断拉升旅游消费力,精心规划“观沧江大桥、游百里长湖、走茶马古道、探原始森林、吃核桃美食、品耈酒佳酿、赏万亩杜鹃、住传统民宿、体彝苗风情”的旅游线路。

(五)和谐稳定繁荣之乡。打造高水平“平安耈街”,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推进“雪亮工程”,深化党建+网格化管理,健全国家安全教育和人民防线建设常态化机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抓好“八五”普法宣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全民守法意识;高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落实政府债务管理系列政策,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提高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全力构筑群体免疫屏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关系未来五年乃至长远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将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凝心聚力谋发展,担当作为抓落实,为“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37亿元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以上;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0万元以上;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29万元以上;实现农民人均所得12885元以上。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发展性和控制性指标。

围绕上述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质量效益,全力发展实体经济

坚持“产业兴乡”不动摇,紧抓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全乡产业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抓农业。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种植烤烟2.24万亩,收购烟叶5.1万担。开展核桃间密留稀工作,实现核桃产量1.08万吨以上。实现粮食总产1.25万吨以上,大力推进肉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肉牛存栏达1.1万头,出栏突破3800头;生猪存栏达8.06万头,出栏突破9.3万头。同步发展中药材、火龙果、健康养殖等特色产业,创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加快培育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完成冷库建设谋划。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等新型农业型态,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途径,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全力以赴抓工业。力争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7亿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企业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加快耈酒公司技改扩项目建设并投入生产。认真贯彻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大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力度,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题。规范涉企检查行为,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事项之外,对工业企业一律免检查、“零打扰”。严厉打击强行阻工、强揽工程、强买强卖等违法行为,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紧盯不放抓三产。推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财税、就业的贡献。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精心规划旅游线路。开展好以“耈街核桃文化旅游节”和“利东山万亩杜鹃林系列活动”为主线的“两线多点”系列活动,将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游赏和彝苗活动串联起来,涵盖耈街历史人文、自然生态、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各个方面,构建起全域发展的整体脉络,迎合游客个性化、休闲化的消费需求,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年内实现接待游客1万人次以上。

(二)聚焦项目建设,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紧紧牵住项目这个“牛鼻子”,以项目建设为稳预期、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树立创新的项目投资思维。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围绕全乡“十四五”规划,依托两条高速过境契机,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项目投向,聚焦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基础设施项目,包装一批有潜力、能落地、惠民生的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做好村组道路、刘家箐河水库、打平烟叶工作站、移民乡村美丽家园、集镇污水处理厂、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前期工作,重点做好集镇商业综合体、利东山半山酒店、集镇星级酒店、“石头人家”民宿旅游、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等招商项目宣传推介工作。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扬高效化跟踪对接、高效化管理协调、高效化服务保障的优良作风,牢固树立“一切力量向项目集中,集中一切力量抓项目”的理念,健全“一个投资项目、一个时序进度、一套责任目标”的常态化机制,切实加强对大小项目的跟踪服务,重点实施好耈街河流域河道治理、观光旅游产业大道、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肉牛养殖场、苗族刺绣加工厂、水炉村乡村振兴等项目。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强化项目进度监管,按照“前期、开工、推进、完工竣工、投产使用”的项目推进实施链,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各工程项目;强化项目质量监管,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果;强化项目安全监管,加强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监管和巡查,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乡级报账核销,做到账款相符、账册相符。

(三)聚焦农村短板,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脱贫质量提升向乡村振兴过渡,加快打造现代乡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其中达30万元以上村2个。充分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基金,盘活村级资源资产,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级专业合作社。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在资金安排、制度建设、责任落实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和推进,持续实施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安居扶贫、社保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精准识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农村基层党建等十大巩固提升工程,开展脱贫攻坚问题“回头看”,建立并完善好精准防贫机制,从源头上阻止返贫及新生贫困现象发生,切实巩固脱贫成果。深入推进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任务,持续抓好封山育林和造林绿化,严防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深入推进“河长制”,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美丽村庄。加强乡村有效治理。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为核心,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农村房屋不动产证颁发工作,全力推进农村违法建房专项整治。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继续开展社会“公德”教育,严格落实村规民约,牢固树立文明乡风,提升村民自治水平。

(四)聚焦精建细管,全力提升治理水平

坚持精细化管理,提升集镇治理水平。坚持推进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以组织管理、综合查处、群众自治、市场运作、门前三包、网格监督、垃圾分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七位一体”创卫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整治村容村貌、占道经营、“蜘蛛网”、交通秩序混乱、黑臭水体、违章建筑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提升集镇综合管理水平和群众文明素养。坚持精细化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把严打、严管、严防、严治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防控体系,做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工作。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加快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的治理格局。加强社会面管控和舆情管控,有效防控各类社会风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长效机制。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坚持精细化运作,保障公共安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监管,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进宗教管理“一网两单”建设,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强化市场监管体制,提高产品质量,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法有序畅通信息公开和民意表达渠道。加大依法治乡宣传力度。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民兵调整改革、拥军优属等工作。扎实做好审计、统计、档案、邮政、广播电视、防震减灾等工作。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发挥更大作用。

(五)聚焦群众期盼,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为着力点,以依法执教、依法治校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提升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办好各级各类教育,狠抓控辍保学工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巩固率,严格落实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创设良好育人环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医疗服务保障。坚持人才培训与队伍建设相融合,加快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医疗服务水平,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改进优生优育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严防疫情输入风险,落实五个制度,以底线思维做足充分准备,织密疫情防控网,统筹推进疫苗接种,确保6月底完成40%人群接种,年底实现符合对象100%接种。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鼓励文化文艺精品创作工作,组织开展好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积极打造苗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发掘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充分结合,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政策,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动态管理制度,做到应保尽保、精准施保。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压实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责任。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落实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大龄青年婚姻、老年人关心关爱服务体系。

(六)聚焦施政能力,全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保持政治本色,建设忠诚政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绝对领导,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教育引导政府公职人员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对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闻令而动,对省、市、县工作要求坚决落实,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严格执行法定程序,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切实做到公正文明执法。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让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弘扬担当精神,建设务实政府。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加强督查督办,强化跟踪问效,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坚持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旗帜鲜明为敢担当、真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改革攻坚、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服务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让政府工作更接地气、更合民意。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廉洁政府。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政府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和预算绩效评价公开。建立健全政府债务风险预防和化解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巩固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成果,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新形势催人奋进,新征程任重道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奋力续写耈街

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