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784-/2021-0430006 发布机构 昌宁县翁堵镇
公开目录 其他 发布日期 2021-04-3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翁堵镇翁兴村:一片绿叶富裕一方百姓

翁堵镇翁兴村:一片绿叶富裕一方百姓

 

“采摘茶叶一天的收入,少则80元,多则超过百元。”海拔1750多米的生态茶园基地里,翁堵镇翁兴村大后山村民李成芳正在采茶,“今年茶叶市场价格不错,基地的茶叶按不同等级每公斤还多得5角到15,我家今年春茶收入有16左右。

层层梯田层层绿,片片茶叶片片翠,群山苍翠秀,茶园千亩香成为翁堵镇翁兴村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生动写照。如今在翁兴村,5730亩茶地让350茶农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近年来,翁兴村党总支围绕“红色党建+绿色发展”,立足茶的优势,做好茶的文章,坚持以党建引领茶叶产业发展,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聚焦“三个坚持”,趟出了一条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坚持党建引领,选优主导产业,筑牢发展集体经济“大后方”。一是强化组织保障,选优配强队伍。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注重从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的人才中选拔出村干部,切实发挥村“两委”干部一线战斗员作用,以红色动能加速锻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队伍不断优化,基层党建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二是找准发展项目,确保群众收益。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结合翁兴村茶叶产业优势,经过深入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决定与昌宁遐尔茶品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打造翁兴有机茶园,做长做深茶叶产业链。三是建立制度保障,实现合作共赢。采取“党总支+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借龙头企业之“手”助茶叶全产业推进、多业态经营和全要素提升。组织翁兴扁谷地山茶地、大茶地和一窝鸡山茶地134户茶农,打造村企共建300亩有机茶园基地,逐步打造无公害、有机茶管理和采摘技术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茶叶附加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营和分配制度,翁兴村党总支逐步探索出一条集茶园管护、鲜茶采摘、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也实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目前,村企共建基地共收购鲜叶18.8吨,平均每户春茶获收益近1500元。

坚持三产融合,提升全面布局,绘制茶叶产业链壮大战略图一是补链,让一产精品化。规划产业布局,优化茶树空间分布,稀植留高,采取遵循生态平衡的有机化管理,积极推动连片有机茶园认证,加快打造一批标准高、品种优的精品有机茶园。在低产茶园改造基础上,实现亲近自然经营,生产干净、好喝、生态高品质富硒茶,打造茶园管理“翁兴模式二是延链,让二产精细化。大力推动茶叶深加工,促进茶产业精细化发展,鼓励建设标准化茶所,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升竞争力。通过改造陈旧落后的加工设备,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茶叶加工企业的科技含量、生产能力及加工水平,翁兴村民顺茶厂建成年产60吨干茶的茶叶生产线;翁兴村摊笆山茶厂年产干茶20吨;翁兴村岩子窝茶厂年产干茶20吨。三是拓链,让三产特色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挖掘翁兴村“党建+茶文化”红色人文故事,推动翁兴有机茶管理创新、产品创新、销售创新。深度开发本土网红带货,做好茶叶销售,让翁兴茶叶红起来、火起来

坚持平台搭建为民办实事,打造产业服务先锋队一是建设“红色驿站”。创新整合产业发展志愿服务队、为民服务中心等资源,在村委会、支部活动场所等人员密集处创新设立“红色驿站”,真正实现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为提升部分茶企加工水平和能力,积极与镇农服中心、市场监管所对接,帮助指导部分茶企申请SC认证。二是开创“红色讲堂”。为解决茶叶种植、加工等疑难问题,组建一批茶专业人才、本土制茶大师等志愿专家服务队伍,围绕茶叶种植、管理及生产加工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举办培训班、入户指导等方式,开展面对面服务,手把手帮教。三是弘扬“红色工匠”精神。翁兴村施绍俊、李顺达等一批优秀党员用“红色工匠”精神诠释了自己的初心使命。施绍俊退伍后义无反顾的回乡创业,注册成立了坦笆山茶厂,同时还担任坦笆山支部书记,自己发展的同时经常指导支部党员和周边村民管理茶园和采摘茶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李顺达作为中杨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经营一家茶所,十多年来因为他家价格公道而且现卖现结,村民都喜欢把茶叶交到他家,同时还吸纳了周边村民到茶所就业,带着村民用心制茶,为群众致富不遗余力。

看得见的增收效益,不用说的示范带动。绿了山坡,红了日子,有机茶园建设取得初步效益,让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用茶产业的撬动,翁兴村走上了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脱贫攻坚巩固与乡村振兴发展相契合的发展道路。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如今的翁兴,镇到村、村到组全部修通了水泥路,每个支部都建起了党员活动室,大部分村民还建盖了新房,开上了小轿车,摩托车更是司空见惯。也正是有了村“两委”的点石成金,才有了绿叶子变成金叶子的故事。(段岢君 罗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