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384-X-/2022-0331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乡村振兴局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政策 | 发布日期 | 2022-03-31 |
文号 | 浏览量 |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结合昌宁县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规定,按照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昌宁新格局,全面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推进与分类帮扶相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优先位置,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行分类帮扶,消除低收入人口致贫返贫因素,增加获得发展机会和资源要素,打牢长期稳定脱贫基础,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坚持平稳过渡与有序调整相结合。围绕县摘帽、村出列和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巩固,着力脱贫攻坚成果拓展延伸,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不变。正确把握政策措施的“进、退、去、留”,对政策取消后会导致脱贫成果反弹的政策应继续坚持,对短期政策、帮扶成效不明显等政策措施进行分类优化调整,增强脱贫稳定性。
(三)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行政推动、政策引导、群众参与,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四)坚持巩固拓展与试点先行相结合。过渡期内,坚持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一手抓乡村振兴,结合实际,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对基础薄弱地区、脱贫质量不高的脱贫人口仍然要突出脱贫成果巩固,对基础较好、群众收入稳定的地区要着力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建设。
三、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建立健全救助平台、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帮扶机制、扶志扶智机制的“一平台三机制”,重点深化“成效巩固、产业提质、稳岗增收、安居惠民、乡村建设、重点帮扶、党建引领”7 个专项行动 22 项重点工作。
四、重点工作
(一)深化“成效巩固”专项行动
1.完善和落实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大力宣传推广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自主申报、“12317 咨询服务热线”和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全面畅通群众“找政府”渠道,实现知晓率达 100%。进一步健全机制,切实做到精准监测、精准帮扶。按照人均纯收入 7000 元的监测线,开展月动态监测,每月 10 日起以“群众自主申报+干部定期排查+部门筛查预警”进行三方风险预警信息采集,28 日前乡村两级对拟新识别、消除风险“三类对象”进行入户调查核实、部门数据比对、制定帮扶“一户一方案”、民主评议及公示,乡镇审核后上报至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指挥部办公室,次月 8 日前,由县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10 日前由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指挥部统筹录入系统及上报。定期分析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收入、外出务工、“三保障”饮水安全情况,研判脱贫成果巩固拓展情况,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形成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化解返贫和新增致贫风险。(责任领导:杨永军;牵头部门: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指挥部;责任部门: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医保局、县供销社、县残联,13 乡镇)
2.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保持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社会救助兜底等民生保障普惠政策稳定,确保脱贫人口收入高于 2021 年,实现稳增长。各主责部门及各乡镇持续落实“月排查、月研判、月调度”的动态监测机制。县级层面按季度组织县级挂包单位下沉人员力量到挂包乡镇、挂包村(社区),全力配合开展“季排查、季研判、季调度”工作。健全完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健全完善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机制,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健全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做好农村人口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维护好已建成农村供水工程成果,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责任领导:杨永军;牵头部门: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指挥部;责任部门: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医保局、县供销社、县残联,13乡镇)
(二)深化“产业提质”专项行动
3.抓实粮食生产安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平衡经济产业与粮食种植矛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66 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 22 万吨以上。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大力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严守 100.02 万亩耕地红线,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 6.97 万亩。(责任领导:李明川;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昌宁调查队,13 乡镇)
4.开展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聚力打造“绿色食品牌”,围绕高质量建设“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定位,优化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2022 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投入产业项目比例不低于 50%,其中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产业项目比例不低于 55%。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工程,培育壮大生猪、肉牛、蔬菜、茶叶、核桃、中药材 6 大高原特色农业,深化“一县一业”茶产业培育申报,有效衔接昌宁县“十四五”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开展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拓宽产业资金使用外延,实现产业帮扶从“到村到户”向“到乡到村带户”转变。(责任领导:李明川;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产业振兴办,13 乡镇)
5.健全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整合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资源,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有意愿、有条件的一般脱贫户及“三类对象”监测户覆盖率达 100%。采取“巩固提升一批”“整合优化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资金、资源、资产出资领办、创办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户以自有资金或土地经营权、林权、设施设备、技术等作为资本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获得产品销售、就业务工、土地流转等收入,按照章程参与合作社盈余分配。加大对成长型中小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亿元以上龙头企业,推动每个成规模的产业至少有 1 个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并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产销关系,或采取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绑定发展。由龙头企业负责提供订单、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加工检验、统一包装储存、统一市场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按龙头企业要求,组织农户生产。(责任领导:李明川;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社、县工商联、县产业振兴办,13 乡镇)
6.完善消费帮扶机制。建立“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党建引领+企业进驻”“集中采购+挂钩定购”“线下展销+个体散购”“直播带货+产品代言”的“五横五纵”农特产品销售网,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广泛开展产销对接,支持流通环节,促进消费帮扶,持续做大做强“云上昌宁”平台,依托沪滇帮扶,持续巩固云品入沪,构建起县内大循环、县内县外双循环的消费帮扶新格局。(责任领导:王俊;牵头部门: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社、县工商联,13 乡镇)
7.抓实生态经济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林长制,支持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开展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提升退耕还林还草项目质量,整合各种要素,建设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增加退耕地产出效益,确保国土增绿、群众增收。大力开展木本粮油林提升增效、林下种植养殖业、林下产品加工等建设,丰富
农产品供给结构,强化产销对接,确保林区群众稳定增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生态改善“双赢”。(责任领导:李明川;牵头部门:县林草局;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昌宁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振兴办,13乡镇)
(三)深化“稳岗增收”专项行动
8.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建立常态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抓实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对外出务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给予奖补支持,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 15.37 万人以上(省外 3.24 万人以上),脱贫人口转移就业人数 3.15 万人以上(省外 1.2 万人以上),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农村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脱贫劳动力省外转移就业不低于去年。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鼓励支持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深入开展“红色劳务”扩大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培育“红色劳务”试点村 21 个,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和就业扶持覆盖面,全面统筹整合人社、农业农村、科协、林草等部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鼓励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劳动力积极参加培训,完成劳动力就业培训人数 3.7 万人次以上,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责任领导:徐明辉;牵头部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工商联,13 乡镇)
9.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优化公益性岗位安置,按需开发公益性岗位,建立健全岗位绩效管理制度机制,确保人岗相适、进退有序。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强化个人素质与岗位匹配性,清理整顿“一人多岗”现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稳定开发就业岗位1800 个以上,积极鼓励开发乡镇级公益性岗位,发放创业贷款1.5 亿元以上,落实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创业补贴政策,切实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帮扶和创业扶持,支持创业 1000 人以上。(责任领导:徐明辉;牵头部门: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责任部门: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林草局、县交通运输局、团县委、县妇联、县工商联,13 乡镇)
(四)深化“安居惠民”专项行动
10.稳妥有序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工作。组织引导集中安置点成立业主委员会或搬迁群众自治管理组织,抓好物业管理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维护,规范物业费、水电费收缴和管理使用。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健全便民服务站、红白理事场所、公共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积极引进邮政金融、供水供电、物流餐饮等便民服务点,做好一体化、均等化保障。大力发展搬迁户后续产业,着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安置点为单位制定后续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产品就地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探索完善后续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抓实稳岗就业保障,澄清劳动力底数、就业情况、输出意愿、培训和就业服务需求,持续跟进稳岗就业措施。持续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资金清理扫尾工作。(责任领导:王俊;牵头部门:县发展改革局;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易地办,13 乡镇)
11.持续深入提升公共服务。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和长期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增加公费师范生培养供给,加强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提高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大病专项救治政策,优化高血压等主要慢病签约服务,强化家庭医生签约履约能力,调整完善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持续提升医疗水平,继续开展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并建立长效机制,用好中央和省、市倾斜支持脱贫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有关政策,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筑牢社会兜底防线,解决失能或部分失能的农村老年人口、留守儿童、残疾人、精神疾病人等群体基本生活问题,完善村组敬老中心和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等服务设施。(责任领导:徐明辉、段杨;牵头部门:县教育体育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健康局;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医保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13 乡镇)
(五)深化“乡村建设”专项行动
1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试点建设。接续抓好“百千万”工程,投入资金 4000 万元以上,实施“1+2+15+30”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创建 1 个示范乡镇、2 个示范区、15 个精品村、30 个美丽村庄。建立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机制,确定重点帮扶乡镇 2 个、重点帮扶村(社区)13 个,过渡期内,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坚持“任
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的原则,抓好“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广开言路、集中力量形成一村一清单,结合西南大学专业技术团队,完成 40 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切实把政策变成思路,把思路变成规划,把规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责任领导:李明川;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昌宁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县林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税务局,13 乡镇,人行昌宁支行)
13.加大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网加密倍增行动,推进 30 户以上自然村村组道路建设,巩固“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推动交通项目逐步向一定人口规模自然村道路、进村入户道路硬化倾斜,持续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脱贫地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业供水保障能力和农业生产能力。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和“农产品进城”工程。(责任领导:张加全;牵头部门:县交通运输局;责任部门: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
水务局、县乡村振兴局,13 乡镇)
14.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党建强”的目标,持续开展村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厨房厕所庭院改造、村组活动场所完善、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农村户外广告“假乱俗”乱象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守住生态环保“红线”,有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施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 6500 座,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 59.42%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42%以上,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农业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责任领导:李明川;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昌宁分局、县水务局,13 乡镇)
15.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及资产效益发挥。建立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台账,全面厘清国开浦发资金收支贷补情况。按照《昌宁县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办法(试行)》要求,以行业主管部门、乡镇为责任主体,对 2021 年实施的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进行确权移交,健全完善已实施扶贫项目质量跟踪问效。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项目资产稳定良性运转、经营性资产不流失或不被侵占、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更好保障。(责任领导:杨玺、张加全;牵头部门:县乡村振兴局、县佳阳公司;责任部门: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昌宁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林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供销社,13 乡镇)
(六)深化“重点帮扶”专项行动
16.深化东西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机制。完善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机制,加强与上海市闵行区、东北大学、西南大学的对接交流,确保工作不断档、力量不弱化。调整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和机制,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帮扶、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度协作。继续坚持“三深入”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县处级领导挂村、单位包村、干部职工联户(脱贫户和“三类对象”)人员力量,定期开展考核评价。继续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责任领导:黄晓东;牵头部门:县沪滇办、县联席办;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投资促进局、团县委、县工商联,13 乡镇)
17.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对法人在县城、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鼓励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持续开展小额贴息贷款发放工作,持续强化防贫保险和精准防贫基金金融服务,稳步提升全县乡村人口参保率,做到快速高效理赔、救助。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以“农村金融+村党组织+合作社”为抓手,总结推广有效做法,不断创新产品服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责任领导:杨玺;牵头部门:县金融办;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乡村振兴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社,13 乡镇,人行昌宁支行)
(七)深化“党建引领”专项行动
18.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五组一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模式,实施“五组一联”拓展工程。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机制,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和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优化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持续排查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把“双整百千”四级联创示范创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结合,创建“五组一联”示范点,强化基层监督,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专项治理。(责任领导:侯琰;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责任部门:县纪委县监委,县财政局,13 乡镇)
19.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和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依托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和上海市闵行区、东北大学、西南大学等优质人才资源,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加快致富“头雁”培养,以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小微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重点,在全县具有代表性的重点领域选树技术帮带方面、用工扶持方面、消费带动方面的致富“头雁”100 名。加快创业实用性人才培育,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探索开展“昌宁籍体制外成功人士回报家乡”行动,鼓励本土人才回乡创业、支持发展,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帮扶,进一步扩大企业带动农户增收效益。持续推进“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和“高层次人才挂联帮扶”工程,鼓励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责任领导:侯琰;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责任部门:县委党校,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县教育体育局、县司法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总工会、县科协,13 乡镇)
20.强化扶志扶智构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平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县融媒体中心、乡镇微信公众平台等载体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国家意识、国土意识、国防意识、国门意识宣传教育,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措并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管、用”,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扎实开展感党恩进村入户、扶志诚信进村入户、扶智自强进村入户、文化文明进村入户“四个进村入户”活动,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杨善洲精神,引导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感恩党、向往美好生活,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大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持续深化移风易俗行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责任领导:杨胡辉;牵头部门:县委宣传部;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13 乡镇)
21.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推动村民自治完善、乡村法治提升、乡村德治善化,组建农村网格员、法治村官和乡贤三支治理队伍,建强基层治理主心骨。提高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扩大农村“雪亮工程”和智慧喇叭的覆盖面。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服务打击犯罪、治安防控、交通出行、乡村管理、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把预测预警预防作为根本任务,努力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及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疫情防控措施。(责任领导:王飞;牵头部门:县委政法委;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发展改革局、县工业信息商务科技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13 乡镇)
22.加强集体经济发展。用好用活上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资金,实施一批发展计划好、管理要求严、利益带动强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争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 1500 万元,力争 10 万元以上村(社区)全覆盖、30 万元以上村(社区)45 个、50 万元以上村(社区)10 个、100 万元以上村(社区)5 个。建立健全县级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统筹推进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项目规划、申报、立项、实施、验收、运营、收益分配和监督管理。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不断创新“改革+盘活”“项目+资本”“服务+管理”
“资源+资产”等发展模式,以抱团取暖、异地发展等为抓手,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责任领导:侯琰;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责任部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13 乡镇)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和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等机制,明确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保障。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资金、沪滇帮扶资金支持,保持资金投入力度总体稳定。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建立健全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发挥融资服务“三农”的积极作用。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支持,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规划实施。落实中央土地支持衔接政策,优化国土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用地需要。
(三)强化工作保障。各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要切实加强沟通协调。牵头部门要履行牵头抓总责任,根据本要点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工作责任,严格时限要求,并定期开展工作督查。要通过召集有关乡镇、责任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协调会议等方式,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强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四)强化纪律保障。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绩效考核,结合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强化考核问效。继续坚持驻村工作队选派制度,结合工作任务,定期明确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工作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对履职不到位、工作不落实、作风不扎实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责问责。
附件:昌宁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2022 年工作要点任务分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