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784-/2023-0125001 发布机构 昌宁县翁堵镇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23-01-25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翁堵镇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翁堵镇总面积191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1个社区,73个自然村,1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8万人。2022年翁堵镇有脱贫人口及三类对象2003户8004人,有脱贫户1953户7836人,“三类对象”194户616人。其中未消除风险的“三类对象”94户256人(脱贫不稳定户44户122人,边缘易致贫户16户4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4户85人)。风险消除100户360人(脱贫不稳定户66户237人、边缘易致贫户25户9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9户29人)。翁堵2022年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14386.76元,较去年增2153.6元,增幅达17.6%。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

(一)责任落实情况。

我镇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部署要求,一是坚持“四个不摘”。严格执行“五年过渡期”要求,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全面转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了《翁堵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工作要点》,各项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分解到位;配套产业帮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八大帮扶工程,形成1+8政策体系,政策措施有效衔接。二是严格落实“四个同责”制度。镇党委政府每月至少研究1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按时对“三类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专题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挂村(社区)领导认真开展下村调研,指导好各自分管部门及挂钩村(社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各项工作;挂包干部积极深入村(社区)开展“三深入”、“五亮五比五促”、“扶智扶志”等活动。认真落实部门帮扶责任,制定帮扶计划,逐村建立帮扶台账,逐户落实帮扶责任。三是建立一支战斗队伍,整合市、县、镇、村人员力量,四级联动,开展挂镇联村包组帮户,9名驻村工作队员驻村帮扶3个贫困村(社区),班子成员挂钩7个村(社区),8个市县挂包单位、镇直各部门继续挂钩联系脱贫户、监测户和一般户,健全“挂包帮、转走访”、“三深入”工作机制、问责机制和考核机制,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工作落实情况。

1.扎实开展月监测帮扶和大排查工作。一是抓好动态月监测帮扶。按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跟踪监测,并实行月监测制度,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制定一户一方案,采取民政救助、扶贫风险防控基金、防贫保险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予以解决。二是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根据《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的通知》昌巩固振兴指办发〔2022〕4号文件要求,对全镇脱贫户、2021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较低(10000元以下)和2021年较2020年收入明显减少的农户,特别是在7000元监测范围内的农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等9类重点对象开展动态跟踪监测和收入排查。全年共计动态调整68户226人,其中新识别“三类对象”30户109人,消除风险户28户91人,消除风险回退7户23人;整户销户3户3人。

2.扎实开展四个专项行动一是“找政府”APP救助平台方面。组织开展4次镇村两级业务培训,着力宣传安装,充分利用“三深入”、“动态管理”入户等过程,积极推广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提高群众知晓率,指导农户在发生“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时通过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微信小程序申请救助服务事项。截至目前,共计宣传推广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1180户,其中电话或微信宣传推广720户,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二是产业帮扶全覆盖机制制定《翁堵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工作要点》,完善了产业全覆盖机制。一是持续扶持种养殖业,产业效益明显增强。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业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推进3.8万亩生态茶园和13.9万亩核桃园两个基地建设;引进并试种成功小米辣、中草药等新型产业,扶持发展澳洲坚果、红豆杉、长叶香橙群众增收明显提高。二是持续扶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以昌宁遐尔茶品有限责任公司+昌宁县雪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个合作社、云南省烟草公司保山市公司昌宁分公司+昌宁县金韵烤烟专业合作社为典型,全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一绑)、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二绑)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有意愿、有条件的1563户一般脱贫户及69户“三类对象”监测户全覆盖。培养致富带头人3个,带动脱贫户或监测户不低于15户,截至今年全镇26个创业致富带头人带动235户贫困户,带动作用明显。三是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按“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应展尽展”的政策要求,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全镇共计申报小额贴息贷款298户,通过并完成放贷199户995万,完成目标任务的79.6%,明年将继续加大政策宣传,摸清未贷群众贷款需求,应贷尽贷,同时加强扶贫小额信贷贷后检查,认真执行关于续贷、展期的有关规定。四是做好防贫保险的参保赔付工作,翁堵镇2021-2022年防贫保险投保14000人缴费112000元,监测对象参保率达100%,脱贫人口参保率达99.6%。全年共计办结防贫保险理赔12件,累计赔付16.19万元,受益人口12户51人。三是建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机制。一是2022年以来,翁堵镇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县关于集体经济强村工程的安排部署,按照“立足优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了《翁堵镇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任务分解方案》,明确了7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既定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村(社区)3个、10万元以上村(社区)4个,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共入账157.55万元,同比增长7.95%。四是建立扶志扶智机制。制定《翁堵镇2022年扶志扶智工程实施方案》,采取政策宣讲、先进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等措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开展入户宣传、“自强、诚信、感恩”励志教育、实用技能培训、榜样引领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扶志扶智工作水平,着力培育主体意识,提高脱贫能力,营造文明乡风,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立自强能力和获得感、幸福感。

3.持续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建立就业人员、失业人员、返乡人员、有意愿外出人员等“四个清单”,动态掌握劳动力稳岗就业情况。利用“政府救助平台”“掌上就业”“茶乡招聘”等平台,做好岗位推送,加强宣传发动,适时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与用工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与匹配程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22年全镇外出务工就业人员7060人,省外务工2329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外出务工3158人,省外务工1584人,省内务工就业1574人。采取“政府下单+群众点菜+机构培训”的形式,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4场次覆盖2000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家畜饲养员、中式烹调师、574人跨省务工就业满3月以上脱贫劳动力申报务工补贴57.4万元。申请创建翁兴村民顺茶叶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生态有机茶园管护、青储饲料加工、康养护理5个工种。吸纳脱贫劳动力5人,申请吸纳就业奖补资金2.04万元。稳定公益性岗位的救援帮扶,结合防贫预警监测工作,优先安排有履职能力的“两类”人员就业。目前,全镇共有公益岗位192个,其中脱贫户163人,边缘易致贫户17人,下一步将严格落实上级对用好公益性岗位发挥就业保障作用的要求,对履职不到位的及时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全镇公益性岗位的结构。

4.持续落实帮扶政策和兜底保障工作。抓实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学生不因学致贫、不因贫失学。发放2022年春季雨露计划补助2095人345.7万元。继续落实好脱贫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镇脱贫户和“三类对象”参保率达100%。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50万元,兑现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7.34万元,惠及农民3508户,发放农村低保238万元,惠649户794人;发放特困分散供养43.8万元,惠及农户40户42人;发放孤儿补贴1名1.4万元,发放镇级临时救助165户30万元,申请县级临时救助发放18户9.1万元。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230人,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惠及172人13.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惠及151人12.3万元。兑付所有资金全部通过信用社代发及时发放兑现到村、到户,杜绝了截留、挪用、抵扣强农惠农补贴资金的违规行为。

5.加强监督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和运营情况。加强经营性资产运营管理,确定运营主体、经营方式,明确运营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完善和规范公益性资产管护标准,制定相关管护方案,落实受益群众责任,引导农户参与管护和运营;农户自行管理到户类,同时加强指导和帮扶,使到户扶贫项目资产更好地发挥效益。2013年以来,翁堵镇共梳理完成入库扶贫项目资产347个,资产总金额2.18亿元。其中到户类资产158个,资产总额0.59亿元;公益性资产161个,资产总额1.493亿元,经营性资产22个,资产总额0.099亿元。所有的扶贫项目资产已经按规定移交到村级保管并完成入账登记,并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项目资产运转稳定,到户类、经营性资产不存在低效浪费等问题,联农带农作用明显。

6.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情况。根据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做好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通知的相关要求,翁堵镇3个贫困村,均配备1名第一书记(工作队长),2名工作队员。其中市级下派3名,县级下派6名。翁堵镇严格按照《昌宁县驻村工作队考勤管理办法(实行)》和《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等有关要求,督促好工作队员在岗履职,严格把关请销假程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避免出现工作队员长期缺岗或在岗不履职的情况。

三、接续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翁堵镇因村制宜,积极培育富民增收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一是继续抓好特色农业产业。完成39座老烤房修缮加固、立木山荒田山烟区管网修复、烟区道路修复、1244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6.2千米灌溉沟渠修缮,产业基础更加夯实。完成2500亩低产茶园改造,3500亩标准化茶园建设,大小春粮食播种1.92万亩,种植蔬菜6660亩、中药材1183亩,完成干茶总产385万公斤,实现烟叶总产值1850万元,生态农业扶贫示范园、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型食用油加工厂建成,产业效益持续增长。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业加大扶持力度,持续推进3.8万亩生态茶园和13.9万亩核桃园两个基地建设;引进并试种成功小米辣、中草药、人参果等新产业,扶持发展澳洲坚果、红豆杉、长叶香橙群众增收明显提高。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二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围绕“大抓项目年”部署安排,坚持大抓项目、大干项目,累计投资1313.41万元,全面开工项目7个,先后完成翁堵至立桂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湾甸翁堵勐统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消塘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上海市对口支援昌宁县翁堵镇富硒茶园基地、昌宁遐尔茶品有限责任公司茶叶生产线建设项目、大明山自然村美丽村庄、翁堵镇动物检疫申报点等7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

(二)打造生态宜居风貌推动乡村振兴。2022年以来,翁堵镇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始终坚持政治统领、质量为本、制度先行、聚焦重点、党建引领和作风从严,人民群众的环境改善获得感不断增强。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整治长效化开展,完成新(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700座,投资启动明山村美丽村庄建设、扁里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立桂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及后期管护能力提升试点建设等项目,大力开展“红黑榜”“清洁小组”“清洁文明户”等评比活动,“绿美乡村”建设成果凸显。二是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共开展了12次传达学习、研究部署生态环境工作。认真制定翁堵镇2022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方案,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党支部主题活动”、“清河行动”、“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环境综合治理及人居环境提升改善活动,增强公众对环保工作的参与权和知晓度,提高镇村居民生态意识。三是组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护路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作用,依托“主题党日”“冬春训”等活动,组织党员群众集中开展村庄无死角清洁行动,进一步规范路域环境;结合“三深入”工作,动员农户自行改善居家环境,做到人畜分离,实现入户道路通畅整洁、房前屋后排水沟整洁、庭院四周清爽整洁、生产工具安放整洁、生活用具摆放整洁;达到院内干净、屋内干净、厨房干净、厕所干净、个人卫生干净的“五洁五净”目标。全年镇村两级共组织开展清河行动、大扫除等行动26次,清除各类垃圾、淤泥等40余吨,发放宣传资料300余册。

(三)培育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振兴。一是开展理论宣讲,把制定完善《村规民约》作为加强农村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围绕村民生产生活诉求和村级管理难题,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补充完善到村规民约中,围绕移风易俗、公共设施维护、婚丧嫁娶等内容拟定具体规定及执行办法,制定出接地气、易落实的“一村一规”,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到村规民约的落实中来,推动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修改完成村规民约事项10类80余条。把志愿服务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7个,注册志愿者1035人,实现了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立足实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343个、办结民生实事117项、完成微心愿712个。三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建标立杆、选树典型、示范带动的方式,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及“三深入”工作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使党员干部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示范者、带动者,形成组织统筹、党员带动、党群互动的格局,切实提升乡村发展“动能”。依托各类先进典型选树评比活动,坚持将抓典型、抓示范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清廉家庭”“健康家庭”等先进典型600余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评比12期营造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文明和谐新风尚。

(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按照“职责明确、服务到位、帮扶精准、管理规范”的总要求,建立健全日常排查、分析研判、安置帮教、救助救治、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确保特殊人群“底数清、情况明”、服务管理“精准化、精细化”、帮扶救助“全覆盖、无遗漏”、教育引导“常态化、有实效”。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八·五”普法,开办领导班子“纪法小课堂”、干部职工“纪法微课堂”,示范引领开展法制教育专题活动12场次,法律法规宣传3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全面提升群众法治观念。二是组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队,整合村(社区)驻村干部、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开展治安重点地区、公共场所的巡逻防控,开展义务宣传30余场次。三是精准排查矛盾纠纷,着力化解突出矛盾风险。建立推行矛盾纠纷联合排查、分级分类管理、法治宣传教育等“五项制度”,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制度。累计排查矛盾纠纷139起,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2场次,上级交办信访件7件,受理办结123件,办结率达100%,乡村治理成效显著。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以巩固为抓手,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坚持“月排查、月研判、月调度”,每月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以及患病、就学、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情况,开展动态摸底排查、跟踪监测,杜绝监测对象“体外循环”,确保监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二是用好10月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结果,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一对一”明确帮扶主体。重点关注“三类对象”收入情况,针对其致贫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三是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体,对去年以来人均纯收入下降、收入水平较低和因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疫情影响等收入骤减的脱贫户,加强动态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增收。对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户和监测户,“一对一”压实帮扶主体责任,“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确保致贫返贫风险逐步消除。四是继续加大项目实施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沪滇项目、涉农整合项目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二)以增收为目标,推动“四个一批”政策落实

一是抓好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增收。实施产业提档升级工程,坚持绿色强农、质量兴农、品牌富农战略,以茶叶、烤烟、核桃等产业为重点推动农产品迈向精品化、绿色化、品牌化。扩大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增加农民来自农业内部的收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主体,以专业合作社为联结,发展茶叶、核桃、烤烟、四季豆等特色农产品,培育主导产业,以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益。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脱贫户及“三类监测对象”利益联结全覆盖。二是抓好农民工资性收入增收。建立就业人员、失业人员、返乡人员、有意愿外出人员等“四个清单”,动态掌握劳动力稳岗就业情况。利用“政府救助平台”“掌上就业”“茶乡招聘”等平台,做好岗位推送,加强宣传发动,适时组织劳务输出。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村劳动力与用工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与匹配程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建立健全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动态管理和考核激励机制,统筹使用好公共设施维护、村级公共服务等192个乡村公益性岗位,吸纳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就业,确保公益性岗位吸纳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较上年度只增不减,重点覆盖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等困难群体。三是抓好农民转移性收入增收。重点关注收入骤减、支出骤增家庭,对遭遇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临时救助。严格落实惠民惠农财政补贴相关政策,对涉农补贴资金开展全面清查,采取“一卡通”等方式,及时足额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生猪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民惠农资金发放到位。四是抓好财产性收入增收。围绕“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发展思路,聚焦“乡村旅游+生态”“乡村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民宿”的战略布局,在翁堵社区、明山村积极开展民宿改造提升与农村闲置宿舍处置专项行动,鼓励个企租赁、改造农村闲置房屋,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等产业。鼓励和引导农户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发展庭院经济,在房前屋后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院、小加工、小商贸等,多措并举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