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94R-/2021-0602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卡斯镇 |
公开目录 | 其他 | 发布日期 | 2021-06-02 |
文号 | 浏览量 |
一、人物小传
谢有荣,男,傣族,1951年生,1973年入党。1971年参军入伍,曾赴老挝参与援老抗美行动。1977年转业返乡,任邑林大队生产队队长,带领群众搞生产、搞建设。拥有47年党龄的谢有荣在工作中兢兢业业,退休后仍不忘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初心使命,彰显出一位基层党员的赤诚之心。
二、退伍不褪色难忘军旅情
1971年,刚刚20岁的谢有荣告别家人,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度过了六年军旅生活。时至今日,他仍然觉得当兵这段经历是最宝贵的回忆。
在部队中,谢有荣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但因为表现优异、思想进步,在排长的介绍下光荣入党。谈到入党的经历,谢有荣的记忆鲜活起来:“当时我什么也不懂,只是多做事,多学习,向党组织靠拢。我们排长看到我很积极,让我写一封入党申请书,他来当我的入党介绍人。我担心自己文化水平低,写不好,排长就手把手指导我来写。”在鲜艳的党旗下宣誓后,谢有荣从一名懵懂的新兵成为一名兼具党员身份的解放军战士。
因为入伍前文化水平较低,谢有荣在部队抓住每一个机会认真学习。从科学文化知识,到工程技术,他都孜孜不倦地学习。而令他最受感触,收获最深的是接受了党的教育。“过去我只知道蛮干,但学习了党的理论知识后,特别是入党后,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那就是为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后来,谢有荣随部队远赴老挝,参加了援老抗美行动。在异国他乡,他和战友们一起修建公路,支援老挝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为友好邻邦挥洒血汗。
老挝北部地区,群山连绵,森林密布,河溪纵横,气候炎热,蚊虫孳生,疾病流行,修筑公路十分困难。部队修建的路段,连人能走的小道都没有,部队所需的食品和施工用具、物资,全靠官兵人背肩挑,有的地方一边走一边要用砍刀砍伐树林和野藤,有时一个小时走不了两公里。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谢有荣和战友们克服艰难险阻,完成了既定任务,和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枚保存多年却依然崭新的“援越援老抗美纪念章”,诉说着谢有荣老人对那段经历的留念。
三、退休不忘责永葆赤诚心
转业返乡后,谢有荣当上了家乡邑林大队生产队长。凭借在部队学习的技术和练出的好身手,他带领群众栽甘蔗、修路、大坝,让邑林换了面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后,在他的带头和指导下,家家户户过得越来越好。
从生产队队长的岗位退下后,谢有荣主动当起了党小组组长,为组员传达党的会议精神。“共产党员就是要带头干,过去当生产队长要冲在第一个,领着群众搞生产,退下来后也要为年轻党员做表率。”不善言辞的谢有荣用朴实的话语讲出了一名老党员的赤诚之心。
“党的政策好啊,改革开放这40多年,日子是越来越好过。”面对发生翻天覆地的家乡,谢有荣感慨道。对于后辈党员,他叮嘱道:“年轻的党员没过过苦日子,要学好历史,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加深理论学习,扛好党员的使命和担当,永远冲锋在前。”
谢有荣身为党员的48年既平凡又精彩。他曾身着军装,远赴异国他乡支援友邦人民;也曾扎根家乡,任劳任怨搞生产。他正是千千万万个基层老党员的缩影:身居平凡岗位,心怀赤诚之心,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