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51C/20241223-00017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大田坝镇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 | 2024-12-23 |
文号 | 浏览量 |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相关规定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格局。
二、工作思路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发展转型升级、跨越突破的关键一年。按照总书记关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指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为主题,围绕“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不低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的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
1.明确监测标准。结合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低保标准等因素,执行县定标准,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8700元为监测底线。
2.抓实监测帮扶。强化监测帮扶机制,不断调整优化内容程序,坚持农户自主申报、干部排查、部门大数据筛查预警等渠道互为补充、相互校验,及时排查发现风险,针对性落实帮扶举措,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杜绝“应纳未纳”和“体外循环”,把群众增收作为巩固成果促振兴的首要任务,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3.推动风险消除。以行政村为单元,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监测对象帮扶成效评议工作,对风险消除稳定性较弱的,继续给予针对性精准帮扶;对风险稳定消除的,及时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对识别时间超过2年但还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开展专项排查、逐户研判,属于整户无劳力兜底保障对象的及时进行标注;其余未消除风险的,逐户分析情况,提出针对性措施,确保风险稳定消除。
4.持续巩固成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服务保障水平。紧盯控辍保学、饮水安全、住房安全问题保持动态清零。不断提升教育卫生水平,落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医保缴费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聚焦4类重点人群和4种慢性病患者,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确保“签约一人、做实一人”。
5.提高群众满意度。依托全国防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分析,认真开展实地核查,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加强政策宣传,持续推进监测对象申报、帮扶政策到户宣传工作,切实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持续推广使用“政府救助平台”“防止返贫监测”APP,不断提高救助事项申请办理便捷度。
(二)全面加强产业帮扶
6.强化投入支持。按照中央、省级财政衔接资金不低于65%、53%的比例投入产业,重点支持能够更多更好带动就业增收的产业,主要帮助改善发展条件,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强化资金项目绩效管理。用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贷款总额不低于上年度规模,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控制好逾期率。做好“融信服”平台运用宣传推广,扎实推进全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线上办理。加快“富民贷”产品推广。
7.强化产业发展。抓好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和传统产业提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走绿色高值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立足茶叶、核桃、果蔬、畜牧、等资源优势,打造更多优质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规模化精深加工,加快推进有关项目建设。依托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的支持,发挥本地科技人才的作用,对产业发展进行“把脉问诊”和“现场诊疗”,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技帮扶,促使产业发展实现质的提升。推动产业协会实体化运行。全力做好“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供应商入驻和产品销售工作。
8.强化分类指导。按照“巩固、升级、盘活、另起炉灶”的要求,明确具体的路径办法,一类产业一个方案,分别采取针对性措施。持续做好项目资产的评估、登记、确权。加强扶贫资产监管,探索经营性资产市场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资产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资产效益发挥正常。
9.强化联农带农。进一步健全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等多种形式带动农户增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确保所有村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抓实产业和就业两个增收关键点,提升利益联结质量,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特色农业。用好“党组织+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健全联农带农长效机制,以基层组织力推动产业联农带农,搭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促进土地、人力等资源均衡配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携手发展。
10.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大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培训,以4个脱贫村和本年度被确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所在村为重点,每个村培养3至5名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三)全面抓好农村就业保障
11.保持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围绕“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要求,紧盯“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培育乡村工匠、提升就近就业质量、增加有效就业时长”等重点工作,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指导服务和技能培训,开展转移就业培训350人次以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600人以上。确保公益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不低于上年度规模,按时足额发放补助。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确保90%以上的“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就业或升学。
12.强化工作措施。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落实好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助、雨露计划补助、公益岗位补助等政策措施。精准掌握脱贫劳动力务工状态、帮扶需求、政策落实等信息,及时准确在全国防止返贫监测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信息系统中更新。
(四)持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
13.做好安置区和搬迁群众生活保障。持续跟踪监测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深入开展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确保搬迁劳动力整体就业率90%以上,促进搬迁群众持续增收。加强协调配合,补齐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弱项,提升安置区社区治理水平,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措施,抓实风险隐患防范化解。
(五)持续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4.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两污”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等为重点,科学规划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8.06%以上,实现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目标。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卫生户厕新建改建率达72.6%。完善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整治和考核机制,强化村规民约引导、约束作用,营造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六)持续开展乡村社会治理行动
15.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推进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巩固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创建成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进命案防控、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持续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信访积案化解,全面推广“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
16.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抓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注重扶志扶智相结合,抓好励志教育,把脱贫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广播、网络、入户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扶贫政策和发挥奋进致富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励志教育和技能培训,把施策做实、做细,用技能致富,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进一步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继续加大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安置区产业,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七)凝集帮扶力量
17.深化东西部协作。积极争取上海项目帮扶资金,推动消费帮扶,积极做好招商引资、产业承接等协作工作。
18.深化定点帮扶。做好省、市、县级单位定点帮扶的联络、服务保障工作,推动定点帮扶单位落实“挂县包乡带村”责任,推动定点帮扶单位发挥行业优势,持续提升定点帮扶单位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
19.用活社会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持续打造一批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品牌。
20.巩固结对帮扶。继续执行领导联乡帮村结对关系,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任镇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指挥部指挥长,脱贫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社区)至少有1名县处级领导(含市管职级干部)联系帮村。确保全镇6个村(社区)有帮扶单位帮扶,全镇脱贫户和监测户有帮扶责任人帮扶,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脱贫户和监测户有实职科级及以上职务领导帮扶。
(八)改进监督检查工作
21.加强监督检查。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实地督导和专项督查,推动涉农重点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改进,督促各类问题真改实改,指导解决难点堵点问题,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推动问题整改。
(九)加强工作保障
22.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党组织和党员在乡村振兴中压实责任和发挥作用的七条措施》等机制,明确各村(社区)、各主责部门主要领导责任。
23.强化政策保障。积极争取财政衔接资金、沪滇帮扶资金、定点帮扶资金、社会帮扶资金支持,保持资金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政策稳定。
24.强化工作保障。各部门、各寸(社区)要切实加强沟通协调,主责部门要履行牵头抓总责任,形成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