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43H/20240621-00001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漭水镇 |
公开目录 | 农业农村政策 | 发布日期 | 2024-06-21 |
文号 | 浏览量 |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 坚持强化科技措施,确保粮食安全。
2024年上半年共计完成夏粮收获19200亩、油菜收获3600亩,实现粮食产量 4160吨,比任务4147吨超13吨,超0.31%,比上年4143吨增17吨,增合 0.4%,油菜产量470 吨,比任务数468吨超2吨,超0.4%比上年455吨增15吨,增合3.3 %。完成大春粮食播种面积24500 亩,其中水稻种植9500亩,玉米种植12000亩,种植薯类、豆类3000亩,通过采取增加复种指数,推广良种良法,大力开展试验示范等措施,在漭水镇举办油菜示范样板600亩,其中共裕社区88亩;漭水社区250亩;河尾社区260亩。种植优质稻1000 亩,稻田养鱼100亩,推广包谷良种12000 亩,水稻良种推广9500 亩,实施作物测土配方施肥 16000亩,举办技术培训班2期 16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 1000余份,推广间套种 9000亩,病虫害绿色防控 9000亩,建立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点 9个,建立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点 2个,推广农机作业面积达 10000亩,培育粮食示范基地1 个,完成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7万亩,发放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9个村、205个村民小组、6706户农户、面积70973.28亩,补贴资金2493291.33元.完成撂荒地图斑核查任务82个,469.25亩;完成治理图斑任务1个;面积1.01亩。完成粮油生产保障资金(一喷三防)项目910户,2135亩。
(二)强化茶园提升改造,提高生态茶乡建设水平。
2024年上半年稳定茶园面积达44390亩,采摘面积44090亩,其中古树茶12390亩,上半年完成茶叶产量222.5万公斤,产值14366.09万元,完成古茶产量31.7万公斤,实现古茶产值8812.6万元。产量比上年同期增1.5万公斤,增合0.7%;产值比上年同期增683.4万元,增合5%;古茶产量比上年同期增1.7万公斤,增合5.7%,古茶产值同期比上年减1387.4万元,减合13.6%。上半年共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5期,8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600份,组织茶园中耕、追肥、病虫害防治36600亩;完成低产茶园提升改造150亩,建设标准化茶园600亩;有机茶园建设12000亩。
(三)着力加强蚕桑种养配套平衡,做强做大蚕桑产业。
2024年上半年养蚕1678张,其中春蚕686张,交售鲜茧25142.1公斤,产值1347625.7元,平均价53.6元/公斤,平均张产量36.65公斤。夏蚕992张,正在养殖期。
(四)坚持推进标准化建设,促进畜牧产业突破发展。
2024年上半年牛存栏达5800头,猪存栏25865头,羊存栏11000只,禽存栏52160羽,牛出栏1800头,猪出栏24810头,羊出栏6570只,禽出栏54175羽,完成禽蛋总产60吨,比上年同期增2吨,增合3.4%,2024年上半年牛存栏达5800头,猪存栏25865头,羊存栏11000只,禽存栏52160羽,牛出栏1800头,猪出栏24810头,羊出栏6570只,禽出栏54175羽,完成禽蛋总产60吨,比上年同期增3吨,增合0.12%,实现畜牧产值1.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0.01亿元,增合0.72%。完成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群体密度达92%以上;完成牛良种改良1406头,水牛改良568头,完成生猪改良4330窝,完成农田种草1410亩,青储氨化饲料8200吨。全年举办畜牧业科技培训2期100人次。畜牧产业良性发展,突破优势渐趋增强。完成上半年育肥猪保险收缴2430头保费1.7010万元,出险育肥猪48头,完成母猪保险收缴3862头保费5.52266万元,出险能繁母猪44头,完成2024年1-3月份能繁母猪保险死亡勘验68头7.48万元,完成2024年1-3月份育肥猪保险勘验44头2.38万元。
(五)强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2024年上半年全镇发展中药材8100亩,发展魔芋套种面积达到8000亩,发展芭蕉芋种植1200亩,在河尾、明德、老厂村发展玉米制种1500亩,在共裕村发展稻田养鱼100亩,在明德村发展鱼腥草种植150亩,在共裕村发展羊肚菌种植40亩。
(六)强化农机管理工作、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抓好群众宣传,规范农机购置补贴申报程序,强化部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到位。2024年上半年完成茶叶揉捻机、茶叶杀青机、茶叶烘干机、铡草机39户67台,补贴资金待结算7.65万元。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50余份,对全镇农机维修经营网点进行了全面清查,共培训农机人员60余人,其中茶叶机械使用人员30人,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
(七)强化农业行政执法,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各种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农业“三品”基本知识,2024年上半年,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月”等活动,接待咨询群众达1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达600余份。二是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进一步加大农资打假执法力度,2024年上半年农业中心对12家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进行了检查,对农产品进行抽检,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三是加大农业生产安全检查力度,在全镇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加强对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规范化管理,强化源头监控,通过多种宣传方式,开展渔船安全管理宣传,发放安全生产材料,对沼气池用户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50人次。
(八)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
2024年上半年全镇共收到农村宅基地建房申请16宗,通过审批16宗;未收到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申请。大棚房清理整治方面,实地核实设施农用地52宗,合计使用土地总面积94.26亩,未发现“大棚房”问题专项行动“回头看”清理整治的三类问题。完成农村宅基地月报、双月报、季报,及临时统计上报工作,完善了农村宅基地联审联批管理台帐及设施农用地备案台账管理工作。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管养滞后。农业基础设施点多面广,项目覆盖不足,同时,群众自我管护意识不高,集体管护机制尚未形成,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导致各类渠道、堰塘淤塞严重,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困难,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二)新兴产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尚未形成。农业推广资金投入的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群众对现代农业技术不能活学活用,农业推广人员学习不够主动积极,跟踪服务意识不强,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农业科技推广整体质量难以迅速提高。如:有机稻、稻花鱼、羊肚菌、金银花、魔芋等新兴产业发展技术标准未形成体系,科技推广人、财、物配备缺乏系统支撑,科技服务不能及时到位。
(三)流畅的土地流转机制还未形成。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农业规模集约发展滞后。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成效不明显,外销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打造力度不足,市场竞争力弱。
(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滞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育不完善,龙头企业、种养销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各自的机制内,发挥着作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专业服务和“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营机制、组织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农业生产的上下游产业链没有较好的链接。纵向、横向之间的合作途径不宽,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档次,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能量不足。
三、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粮食产业。2024年计划完成粮食总播面积43700亩,实现粮食总产15327吨,下半年重点指导河尾、共裕、漭水3个村有机稻1000亩,共裕村稻田养鱼100亩,计划举办技术培训班3期 240余人次,病虫害绿色防控3000亩,建立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点 2个,完成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3万亩。
(二)茶叶产业。2024年稳定茶园面积44390亩,完成茶叶产量378.5万公斤,产值24440万元,下半年计划完成低产茶园提升改造500亩,建设标准化茶园2000亩;巩固有机茶园12000亩,完成茶叶农残管控500人次培训任务。
(三)蚕桑产业。 2024年抓好桑园管理5818亩,计划养蚕5800张,交售鲜茧238吨,产值1200万元,平均价达53元/公斤,平均张产量达41公斤。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大蚕桑产业技术扶持力度,巩固建设产业重点村示范园区建设成果,推进老桑园提升改造任务全面落实,强化蚕茧收购协调工作,确保桑农增收。
(四)畜牧产业。2024年牛存栏达7300头,猪存栏30500头,羊存栏15200只,禽存栏67800羽,牛出栏2800头,猪出栏50200头,羊出栏13100只,禽出栏131800羽,完成禽蛋总产99吨,完成肉类总产5425吨。2024年下半年主要做好牧草种植,强化落实肉牛、奶水牛改良、场地检疫工作力度,严格抓好动物重大疫病春秋免疫工作,免疫群体密度达92%。做好草原生态奖补工作。
(五)其它产业。计划在全镇发展中药材种植8100亩,完成中药材产品100吨,计划发展蔬菜种植面积4000亩,完成蔬菜产量6000吨,发展水果种植面积1000亩,完成水果产量1600吨,完成水产养殖面积204亩,完成水产养殖产量8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