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索引号 11533025015264543H-/2022-0822002 发布机构 昌宁县漭水镇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2-08-22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漭水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7年以来,漭水镇第四届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农业农村工作会精神,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务实创新,较好地完成了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各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五年的奋斗,农村经济总收入连续五年保持稳步增长,从3.8亿元增加至5.7亿元,年均增长达10.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0.9万元增加至1.4万元,年均增长达11.7%。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上级下达任务。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从2.5亿元和1.7亿元增加至2.8亿元和2.3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2.9%和7.8%。

——五年披荆斩棘,我们聚合力强攻坚,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5亿元,实现1416户5555人脱贫退出、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5.2%下降为0。完成221户“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建成3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农户349户。2018年在全县率先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普查验收,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脱贫成果巩固拓展。坚持政策促动、产业带动、群众主动,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达10万元以上。制定25个后续产业发展规划,持续巩固壮大茶叶产业,培育认定创业致富带头人24人、带动231户脱贫户持续增收,脱贫人口转移就业1.4万人次。建立防贫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防贫风险体系全面构建,返贫和新增贫困得到有效遏制。

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全面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人居环境整治三大工程,启动建设沧江茶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漭水社区、河尾社区创建为乡村风貌特色化、产业发展专业化、生活品质现代化的精品示范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完成11个,累计完成投资0.5亿元。

——五年持之以恒,我们守红线严要求,环境质量不断优化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严格执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草原鼠虫害防治等系统生态工程,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累计植树50万株,新增绿化面积1.5万余亩。草原奖补政策全面落实,禁牧面积6.5万亩,草蓄平衡面积6.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万亩、森林病虫害防治2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实现草原植被覆盖度和乡村绿化率“双提高”。聘用专职护林员70名,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态管护员聘用、管理和考核制度。生态环境管护持续保障,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5.37%,沿江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翠华社区入选“省级森林乡村”。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建成垃圾处理热解站、焚烧炉各1座,累计配备垃圾桶200个、垃圾斗34个、垃圾转运车6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覆盖率达46%。投资40万元完善江桥游客服务中心雨污分流设施设备。持续巩固“清河行动”和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专项行动成果,河西水库、漭水河、右甸河沿岸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得到全面整改。全面落实镇、村两级河长责任,对辖区12条主要河流、6座水库开展巡河、巡库1.3万余次。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沿江、联福、河尾、明华、老厂5个村(社区)小湾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加快推动。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新建改建户厕2705座、公厕33座,常住户卫生改厕率达30%以上。共裕等5个村(社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村”,卫生乡镇创建顺利通过省级评估。

——五年攻坚克难,我们转方式调结构,产业基础持续夯实

农业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不断巩固。持续巩固传统产业,茶园面积稳定在4.4万亩,鲜叶平均价连续五年增长,产量由334.7万公斤增至372.5万公斤,增长10.2%。核桃面积稳定在16.8万亩,产值达9000余万元。蚕桑面积稳定在1.9万亩,平均年产蚕茧200吨。实施全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4.4万亩。持续培育新兴农业,发展大树椒产业1万亩、金银花种植200亩、引进企业带动种植有机稻1000亩、养殖稻田鱼500亩。畜牧业产值达1.8亿元。

工业活力在探索实践中不断释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宽农业产业链条,累计成立专业合作社42个,工业企业由31户增至57户,个体工商户由401户增至988户,注册资金累计达1.2亿元。以做强茶产业为主线,发展茶叶初制所156家,其中示范茶所13家、获批SC认证茶企9家、规上企业2家,打造雲壹号、圣嘉如一、香秀女儿茶、嘉南红等古树茶品牌9个。

文旅产业在优化供给中不断壮大。黄家寨古茶公园景区、澜沧江高峡平湖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成功创建沿江村松林、茶山河、共裕社区寨子、漭水社区黄家寨4个旅游特色村。完成《漭水镇旅游业总体规划(2020-2030)》编制工作,完成滨河健身步道、古茶广场、坝尾水旅融合等一批项目,储备天堂山森林公园、坝尾有机庄园等一批文旅项目。连续3年成功组织国庆乡村旅游周暨漭水镇稻花鱼文化节,总接待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带动稻花鱼产业及服务业收入4000余万元。漭水镇成功被命名为省级旅游名镇。

——五年实干担当,我们抓项目强基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1457.4万元,完成水系连通工程。投资1300万元,完成千根河、共裕、浪麻山等6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246.5万元修缮纸厂河大沟3.4公里,投资160.6万元完成黄家寨引水渠1.2公里。全面实施国开资金、浦发资金、水利专项资金等人畜饮水工程66件,灌溉沟渠防渗加固工程4件,水利化程度达65%,全镇抗旱防灾能力进一步提升,水利灌溉基础进一步夯实。

道路通畅品质快速提档。投资2.6亿元,硬化村组道路369.5公里,自然村通畅率达80%,被评为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永平至昌宁、弥渡至昌宁2条高速公路(漭水段)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

电力保障水平持续升级。村村通10千伏、村民小组通380伏、户户通生活用电的目标全面实现。10个台区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完成,42公里沿江线10kV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全镇电力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信息覆盖能力不断增强。新建电信光缆170余公里,开通光口3320个。建设4G站点25个,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4G网络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重要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87个、农户安装摄像头近1000个,“智慧漭水”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年倾心尽力,我们解民忧增福祉,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确权承包土地4.7万块、8.9万亩。殡葬改革深入推进,完成2230冢活人墓拆除工作,亡故人员火化率达100%。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便民惠民服务水平,承接临时救助、政策咨询等服务事项1200余件,累计受理群众代办事项6000余件。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9个村(社区)专线安装,“12345”政府热线累计回复信息33条,一部手机办事通安装并实名认证6673人次、完成办件数2.1万余件,政府工作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累计发放农村低保、特困供养等各类补助资金6200余万元。切实做好稳就业工作,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0余期1600余人次,输转劳动力5.8万余人次,安置公益性岗位人员205人。

社会事业蒸蒸日上。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心完小连续5年教学成绩位列全县前五名,被评为“云岭红烛 育人先锋”示范学校,漭水中学获评保山市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在全国率先开展诗歌教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硬件设施持续改善。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各项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率均达国家标准,全镇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组建597个网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体系,设置健康监测点4个,加强宾馆、寄递物流业等重点场所管控,对符合条件人员有序开展疫苗接种,辖区内未发生传染病例。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农家书屋、镇情展室等共接待群众6万余人次,发展业余文艺演出队21支,“欢乐乡村大家乐”开展点34个。

——五年同心协力,我们防风险抓治理,社会大局安定有序

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以党的领导统揽全局,推动农村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全面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村干部待遇保障标准提高。完成40个村民小组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活动场所建设。9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村规民约不断完善,“五组一联”治理模式在全县示范推广,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综合治理能力逐步提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累计开展法制课讲座50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6万余份。健全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2件,化解率达97%,有效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扎实开展“平安漭水”建设,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全镇治安防控网全覆盖,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持续加强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专项整治120余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隐患80余处。坚决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和防汛抗旱工作,不断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有力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五年,奋斗的历程使人难忘,我们在严峻复杂局势中同舟共济、凝心聚力,在发展条件严重受限的情况下乘风破浪、奋勇争先,在推动经济社会建设中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成绩实属来之不易。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取得各方面工作新突破,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引航的结果,是中央及省、市、县委和镇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干部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漭水镇人民政府,向全镇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和所有关心支持漭水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首过去五年,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感受到: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方向。党的全面领导既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目标指向、路线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撑和信心筹码,我们没有丝毫懈怠的理由和借口,必须切实做到执行无条件、落实不打折。

二是坚持生态保护不放松,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良好的自然生态是加快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寄,是全镇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根子”,必须以锲而不舍之功,走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三是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改革开放是最鲜明的时代主题,也是漭水能够在区域竞争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现实路径,必须以改革推陈出新、以开放借梯登高,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和强大活力。

四是坚持民生优先不懈怠,充分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保障改善民生同党的宗旨一脉相承,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多办合民意、顺民心、惠民生的实事好事,让群众更多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五是坚持淬炼自身不松劲,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推动工作的落实,全力争做发展的实干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以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勇气,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推进各项事业长久发展。

这些重要启示,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但是,存在的问题更需清醒认识,主要体现在:一是发展不快、发展不活、发展不均的现状仍然没有完全改变,内生动力不足、发展后劲不强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尤其体现在茶产业链条发展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不宽,创新不足。二是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环保、信访维稳等领域需要正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依然较多,尤其是在服务好即将启动的过境漭水的永平至昌宁、弥渡至昌宁2条高速公路各项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三是干部作风、工作效能、服务意识上距离群众要求还有差距,尤其体现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还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我们将直面问题不足,及时补齐短板漏洞,虚心接受批评教育,以“登山不以艰险而止”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为漭水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奋斗。

二、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们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农村建设、提高群众收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关键五年。站在新的起点,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做好乡村振兴谋篇布局,务实重行、主动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按照漭水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合理多样的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内联外通的道路体系、方便通畅的水利体系、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各项目标任务,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带动群众增收相结合,把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与群众自治、德治相结合,把民生短板补齐与精品乡村创建相结合。围绕建成“滇西最美古茶村落”目标,制作设计一个优质规划;围绕建成“周边县区一小时经济圈”目标,串联包装一批旅游产品;围绕建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目标,创新总结一种治理模式。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工作。

——经济发展水平要稳步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黄家寨、老寨子、茶山河古树茶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以绿色生态发展为引领的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突破,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2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各保持10%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步增长。

——基础设施网络要日趋完善。内畅外通、运行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高速公路连接线加快建成。均衡优质、高效节约、安全可靠的水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互联网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加密健全,实现5G网络在行政村全覆盖。加大农村电商扶持力度,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

——生态环境质量要显著改善。严格落实国土空间保护生态红线区域,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严格管控。加强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环境保护,严格管控珍稀动植物资源。持续提高水源涵养功效,加强黄芩山洼、丫口子小河等水源涵养重点区管护及建设。持续推进生态复原,实施荒山荒地造林、退耕还林、低质低效林改造等工程,防治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持续加大河西水库一级保护区及入口支流管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社会文化事业要繁荣发展。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建成民俗文化传承馆、茶文化博物馆,稳步推进公共图书馆及分馆制度建设。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让漭水成为全县文化红利再生地。

——人民生活质量要普遍提高。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稳步提高。全面巩固和加强教育均衡发展,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拓展人民群众增收新空间,建立常态化和长效化的兜底保障机制,稳步提高群众转移性收入;持续扩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增加工资性收入;建立完善土地流转运行机制,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三、2022年工作重点

2022年,漭水镇人民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是:立足漭水镇情实际,围绕五年发展定位,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防控双重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多点发力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防范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模式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夯实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四网建设”;依托生态优势、自然优势,加快释放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活力。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走好“产业提质提效振兴路 ”,建设“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区”和“生态保护实践区”,把漭水建成大滇西旅游环线上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主要奋斗目标是: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3亿元,增长10%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在150万元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上级下达既定任务。

要实现以上目标,重点实施好“六大工程”。

(一)实施“产业培优”工程,形成多产融合新局面

巩固传统产业。加强粮食种植示范样板建设,强化农业技术措施,巩固粮食总播面积4.4万亩,完成粮食总产1.6万吨,确保全镇粮食生产安全。提升改造老桑园1500亩,改造标准化智能小蚕共育室34间。确保以核桃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支撑力度不减,产能产值稳中有增。做好畜牧业发展规划,持续抓好生猪规模化养殖项目,改扩建生猪规模化养殖场1个。抓好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新建2个肉牛冻精改良站点,建成常年存栏8头以上能繁母牛的养殖场(户)50户以上。巩固新兴产业重点村示范园区建设成果,抓好稻鱼种养示范项目,种植优质稻1000亩、养殖稻田鱼500亩。发展羊肚菌、巴西菇、灵芝产业150亩,中药材种植5000亩。

做优主导产业。培育古茶产业为龙头带动产业,健全古茶树保护机制,提高管护措施,逐步完善产品认证,持续推动品牌创建和推介,拓宽销售渠道。建设标准化茶园1.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4000亩,示范管理古茶树5200株,认证有机茶园1.2万亩,打造茶叶产业基地4个、示范茶所8个,把茶叶产业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脱贫成效巩固的支柱产业。投资500万元实施天堂山野生古树茶创客空间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实施老厂社区茶叶产业建设项目,投资80万元启动实施河尾社区古树茶品牌打造项目。依托县级打造古茶走廊,把茶叶产业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和脱贫成效巩固的支柱产业。

推动工业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提高产值、培育品牌、创新产品为目标,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发展高效农业,不断拓宽产品销售渠道。逐步完善产品认证,扶持标准化示范茶所10个,新增SC认证茶企2个;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培养致富带头人3人,龙头企业2户 ;积极鼓励现有企业规范提标,探索一批“新字号”产品。打造2个具有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带动作用的小微产业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二)实施“乡村建设”工程,呈现美丽农村新风貌

村庄建设精准规划。严格执行好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控制,加速推动沧江茶源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加快建成漭水、河尾社区2个精品示范村,黄家寨、坝尾及徐家寨3个美丽乡村。推进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明华、共裕、翠华、联福4个村(社区)村庄规划编制。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增效。加快集镇土地出让开发力度,配套建设集镇污水处理附属设施,建设集镇古茶广场配套设施,提升集镇环境水平。加快完成绿茵塘水库、千根河水库、新街脚水库二次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河尾社区小甘塘水塘除险加固暨大场、老寨子、六家寨片区人饮工程。继续实施2021年第二批、第三批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建设,硬化道路20公里。投资680万元实施共裕社区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投资800万元实施黄家寨片区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

建立健全务实管用机制。创新集镇管理模式,进一步压实集镇网格化包保责任,建立健全集镇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整治等长效机制。完善垃圾清运及污水处理制度,探索建立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垃圾清运、保洁员管理和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制度。进一步落实公厕管护主体责任,强化日常卫生保洁和维护管理。深入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持续巩固省级卫生乡镇创建成果。

(三)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共享自然生态新成果

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整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红线,持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管控塑料薄膜等难降解垃圾的处理,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和植树造林力度。加强天然林保护以及涉林违法查处力度。认真落实“河长制”,深入实施“林长制”,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巩固提升生态整治修复成果,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及督查反馈问题“回头看”“再提升”。按照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包装谋划好一批绿色经济项目。

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现改厕150座。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及处理模式,强化农村环境治理。实施“一水两污”治理项目,完成小湾库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加大村庄公共环境整治力度,持续做好道路管护、绿化养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巩固拓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成果,初步实现人居环境质量和常态化管理水平“双提升”。

(四)实施“旅游提质”工程,增加消费经济新动能

突出文化提炼。通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包装一批民间民俗文化品牌,持续做好漭水洞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茶文化结合新田园乡居文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包装一批乡村旅游品牌。通过挖掘生态文化,包装谋划天堂山森林公园、坝尾有机庄园AAA级景区创建和申报工作。精心策划实施“国庆乡村旅游周”“稻花鱼文化节”“开秧节”“澜沧江茶文化节”等文化旅游活动。

突出茶旅融合。继续推进黄家寨古茶公园AAAA级景区创建,提升澜沧江高峡平湖AAA级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和运营管理,不断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步道建设,并投入运营主体规范景区运营。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以茶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在传统茶业基础上催生出茶园旅游新业态,把黄家寨建成茶旅融合核心点,建成古茶公园旅游环线1条,打造许家寨、大竹林、禹家寨、观音山、麻地坡5大古茶观光休闲体验区,建设完成茶文化体验中心1个。以茶促旅、以旅带茶,把茶园变公园,不断发展茶园+摄影基地、茶园+养生等系列“茶园+”品牌,让茶产业蜕变为茶旅融合经济体。

(五)实施“幸福提升”工程,提升社会事业新发展

提高教育医疗水平。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保障校园安全,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中心幼儿园、中心完小扩建。切实改善医疗卫生水平,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及服务工作,提高乡村医生医务水平。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入境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排查,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着力保障物资储备,全面提升流调、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提高就业保障水平。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拓宽富民增收渠道,外出务工收入持续增加。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搭建农民创业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自主创业。发放创业贷款不低于1000万元,小额信贷不低于400万元。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落实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扎实抓好征兵、民兵、退役老兵“三兵”工作及国防教育工作。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化依法治县工作、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持续提高法律服务工作效率,全面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效能,切实提高群众依法办事能力。

(六)实施“效能优化”工程,提高政府建设新水平

筑牢信仰之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委、镇党委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政治执行力、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认真执行镇党委决议决定。

强化服务职能。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规范政府服务公开,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服务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让政府规章制定有准度、权力运行有法度、严格执法有力度。

树立廉洁形象。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持续开展“怕、拖、推、散、浮、庸”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作风之问 发展之变”大讨论活动,着力防范和化解“三公”经费、各级专项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打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讲清廉的政府班子队伍。

各位代表,蓄势迸发踏征程,砥砺奋进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使命在肩、心潮澎湃,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等不起”的危机感和“慢不得”的责任感,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高歌猛进,立下“愚公志”,组建“生力军”,争做“排头兵”,为漭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