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33025015264543H-/2020-1208003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漭水镇 |
公开目录 | 政府工作报告 | 发布日期 | 2020-12-08 |
文号 | 浏览量 |
2019年,是辛苦的一年,是奋斗的一年,是卓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支持下,镇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积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困难挑战,不忘初心、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招商引资78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1%、达4.66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5%、达11385元。
一、着力补短补漏,脱贫成效不断巩固。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全县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年的部署安排,稳步推进“十大工程”,深入实施“万千百”工程和“四小工程”,完成危险路段防护工程48.93公里、自然村道路硬化16.74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件;新植桑园1100亩、核桃提质增效1万亩;实施稻花鱼养殖、雨露计划项目;建设标准化示范茶所3个,小额信贷贴息547户;实施7个致富带头人项目,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个,就业技能培训807人次,实现110户354人脱贫致富,全镇贫困人口全面清零。
二、着力综合治理,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大力开展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积极开展“两违”治理以及“大棚房”整治工作,共完成大棚整治17宗。按照“五洁五净”的要求,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行“河长制”“山长制”“路长制”,充分发挥保洁员、护林员作用,对全镇道路及重点河库塘渠进行整治,实现镇、村、组三级联合管护,镇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三、着力转型升级,农村经济不断壮大。完成财政总收入30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0万元;财政总支出845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52万元。金融部门存款余额2.4亿元,贷款余额2.07亿元,分别增长5.16%和8.04%。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8.79万元,其中:漭水、河尾两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全年新增合作社3个,累计达50个,注册资金累计达0.6亿元,社员达1300余人。农贸市场等8宗土地通过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成交金额达48.95万元。
四、着力结构调整,发展成效不断扩大。一是特色农业加速发展。坚持“巩固夯实粮食基础、做大做强茶叶产业、稳步发展蚕桑产业、着力提升畜牧养殖、引进培育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从政策、扶持上倾斜,从数量、质量上提升,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实施了全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粮食总播面积达4.28万亩,实现粮食总产1.55万吨;完成1500亩低产茶园提升改造、2000亩标准茶园建设、3460株古茶树提质改造,实现茶叶产量3602吨,产值1.54亿元;冬季桑园管理9000亩,养蚕6456.25张,交售鲜茧244.7吨,实现产值1052.2万元;完成肉类总产4844吨,实现产值1.34亿元;种植黑木耳、巴西菇、灵芝10亩,交售产品30吨,实现销售收入180万元;推广稻田养鱼500亩,实现亩产1980元。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7421亩,产量142.6吨,实现产值2161.8万元。二是工业基础不断增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变优质特色农产品为商品。全年新增工业企业5户、个体工业户30户,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户累计达314户,从业人数达1366人,实现工业现价总产值1.07亿元。三是服务业活力迸发。着力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推进电子商务、餐饮、综合物流、休闲旅游业发展。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60户,累计达739户,注册资金累计达3.11亿元,从业人数1300余人。
五、着力品牌打造,乡村旅游不断推进。澜沧江高峡平湖、黄家寨古茶公园被评定为AAA级旅游景区,沿江村入选“国家森林乡村”。聘请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高标准规划漭水全域旅游,着力打造漭水古茶小镇、坝尾田园综合体。抓好省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申报工作,申报漭水古茶小镇为省级旅游名镇,申报沿江、联福、明华、河尾4个村(社区)为省级旅游名村。投资325万元实施了黄家寨“党建+乡村振兴”市级示范点项目,筹办了“相约秘境天堂”户外徒步、国庆艺术周、第二届稻花鱼文化节、云南省第六届茶艺师大赛茶灯传递仪式等系列活动,实现旅游收入4000余万元。
六、着力项目投资,发展基础不断增强。一是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投资325万元,实施了树林子人饮工程、明德村于家寨、河尾社区平场子灌溉沟渠防渗加固、2018年人饮工程短板补齐等项目建设,全镇抗旱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道路通畅能力不断改善。投资1581万元,实施了牛王庙至江楼、翠华社区九道河自然村、联福村大麻栗树、河尾后山村民小组道路建设,村组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提升。三是电力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年内照明安装65户,一般工商业安装59户,临时用电安装67户,新增公变4台、专变1台,实现了村村通10千伏、村民小组通380伏、户户通生活用电的目标,全年销售电量1088万度。四是电信网络覆盖能力不断增强。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3%,达170万元。投资213万元架设光缆170多公里,开通光口3320个;新建4G站点25个,无线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优化。
七、着力民生保障,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始终注重增加社会事业的投入,推动全镇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漭水中学九年级学年水平测试在全县16所初级中学中排名第五,小学六年级教学积分居13乡镇第一名、全县第三名。投入600余万元完成共裕完小、翠华完小改扩建,明德完小、江楼小学、幼儿园校舍修缮加固等项目建设,教学硬件设施持续改善。投入323.36万元完成联福村、漭水社区草子地等活动场所建设,基层文化活动空间进一步拓展。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94%和98.82%;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优抚定补、高龄补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等补助资金1353万元;兑付耕地地力补贴、草原奖补共计333.88万元。利用春节、“八·一”建军节等节假日发放慰问品及资金共计13.49万元,惠及困难群众、老党员和退伍军人共计1950人。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开展免费公共文化服务12项,图书阅览室、公共电子阅览室、镇情展室共接待各类群众2000多人次。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室外健身路径和球场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八、着力平安建设,基层治理不断深化。法治教育全面覆盖,开展法制教育专题活动12场次,法律法规宣传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信访维稳成效显著,排查各类信访矛盾纠纷37件,调处37件,调处率100%,满意率达95%以上。综治维稳全面管控,全年办理行政案件49起,查处违法人员35人,其中:刑事案件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员3人,查获并收缴枪支9支;吸毒案件7起,查获吸毒人员7人。安全生产全面加强,开展安全生产检查28次,消防安全检查260次,督促整改10起,指导治保会等群防组织开展农村消防检查15次,整改消防安全隐患3起;开展交通安全宣传21场次,排查整改道路安全隐患34处,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05起,全年无重特大火灾、道路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九、着力改革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完成元宝山镇级中心公墓一期工程建设,全镇实现遗体火化率、已葬墓绿化率2个百分百。扎实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全镇8.93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6790份。完成205个村民小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6837户27711人。完成214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工作。
十、着力自身建设,政府职能不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依规公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调整行政审批项目,全面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有效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突出问题;深化简政放权,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部手机办事通”、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提高政府工作公众参与度。全年共办件783件(其中:行政许可办件83件,公共服务事项办件700件),实现办结率和办件满意度两个百分百;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信息60条,“12345”政府热线回复信息9条。严格执行“阳光化”廉洁从政,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处理扶贫领域问题线索8件,办结8件,对镇村干部开展谈话提醒8人次。强化执纪问责,对3名镇村干部进行全镇通报批评,对7名镇村干部谈话提醒。强化镇村两级监督,严格落实公职人员和村“两委”干部婚丧喜庆事宜、外出报备制度,全年共有4名镇村干部报备外出情况,4名镇村干部报告婚丧喜庆事宜情况,对24名党员进行廉政审查,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政治生态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