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浏览 | 打开适老化模式
x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昌宁 >> 正文

湾甸傣族乡帕旭傣族村景区

发布日期:2025-03-03 浏览: 作者: 来源: 打印正文

一、景区概况

“帕旭村民小组”原名“坝旭”,傣语译为“白露花开的坝子”, 位于昌宁县湾甸傣族乡上甸社区,距离乡政府驻地3公里,国土面积5.16平方公里,是湾甸10个傣族自然村之一,自然村辖2个村民小组(帕旭村民小组、芒石寨村民小组),共84户372人,其中世居傣族353人。该村是集田园、山水风光为一体的,具有湾甸傣族特色的美丽新村,古老而又神秘的民族文化同样亟需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傣族特色传统名居90%以上,民居金边、蓝腰、孔雀镶嵌、蓝色屋顶层层叠叠充分体现傣族传统文化的底蕴。村内有傣族特色寨门1座,傣族泼水广场1块,小乘佛教缅寺1幢,寨心亭1个,民族文化活动室2间,民族特色展室1间,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景观道路2条,实现人畜分离,养殖小区2个,其他环卫设施建全。帕旭、芒石寨自然村发展傣族传统特色文化的乡村旅游业和农业生态旅游。近几年上级各部门共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着力打造集生态、文化、民族为一体的传统村落旅游点。

(村落全景)

(交通区位图)

二、景区旅游资源概述

帕旭佛寺

村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帕旭佛寺,于2020年翻新重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925平方米,建筑面积227.08平方米。2010年12月28日被载入昌宁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据说,在400多年前,土司出资请剑川名匠在帕旭老寨子兴建了湾甸傣族乡的第一座佛寺,佛寺建筑奇巧,造型优美,做工精细;寺内装潢别致,琳琅满目,墙壁上绘制有约16平方丈的壁画,画面壮观,题材各异,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村子周围有数棵参天千年古佛树。

(帕旭佛寺正面图)

(帕旭佛寺侧图)

村落风貌及传统建筑

帕旭村基本建设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雅,以民族风情为基调,集游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传统生态旅游光观景点。村内设施建设以体现民族特色为主,保留和传承湾甸的傣族文化的建设元素。建成的传统景点有特色传统民居、古老缅寺、特色寨门、寨心亭、泼水广场、古菩提树、环竹小径、生态水果园、民俗展室。展室设计布局合理,布展亮点突出、体现了傣乡的民族文化特色。展室内收藏有傣族传统织布机,藤球、藤护碗、竹饭盒等傣族传统工艺品。

(特色民居)

(特色农家小院)

(帕旭特色寨门)

(帕旭展室内景)

(寨心亭)

三、景区发展概况

帕旭景区于2018年底开始打造,于2019年被评定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由于景区刚打造不久部分文化设施、景点景观初具雏形,在加之受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景区主要以免费旅游为主,旅游收入偏低。

四、景区旅游活动项目

傣文古籍鉴赏以及现场学习傣文:被喻为傣族文明的“解密者” 的万德美(傣文名叶妲,2015年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自己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翻译了《蜘蛛王》、《白黄鳝》等20余部50余万字的大批珍稀傣文传世之作,为傣族语言文字的传承与保护做出了贡献。

(省级传承人万德美)            (万德美教学傣文)

独特的传统民俗:这里的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民俗活动多与佛教活动有关,最为隆重的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在泼水节期间举行采花、洗佛、嘎光、傣族服饰展示、荡秋千、打陀螺等传统文化活动。 除外“打斋节” (傣历九月十五日至十二月十五日)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这期间,傣族人们都要在各自所属村寨的缅寺里打斋,忏悔过错、祈求幸福安康。

此外,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有独特的服饰、织布、饮食、摆酒、婚俗等傣族特色传统文化,傣族的百家宴更是让人回味无穷,百家宴”傣族叫“拱豪”,顾名思义,就是品尝百姓家的饭菜或品尝上百家不同口味的具有傣族特色的农家饭

(传统民族服饰展示比赛)               (节日期间嘎光队表演)

(泼水节现场缩影)                    (特色百家宴场景)

(民俗活动打斋节)

(傣家传统手工织布)

(傣家传统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