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9533025086361308A-/2020-1215004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
公开目录 | 工作总结 | 发布日期 | 2020-12-15 |
文号 | 浏览量 |
“十三五”以来,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的精心指导及县直各窗口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围绕建设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的要求,以服务经济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为目的,强力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政务服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稳步开展,成效明显,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和跨越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现将“十三五”期间及2020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
1.推进县、乡两级服务场所建设。一是推进县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建设。佳阳写字楼(新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室内装饰装修项目已于2020年11月10在市交易中心开标。与此同时,积极谋划项目,申报了“昌宁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目前此项目已列入省级项目库,同时补录进保山市“四个一百”重点项目库,现已纳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入驻后,县政务服务中心(含分中心)办公面积约6000平方米。二是抓好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项目及各乡镇项目整合资金,漭水、耉街、更戛、大田坝、温泉、鸡飞、翁堵7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交易中心建成运行。目前,13个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交易中心已全部建成运行。
2.完善县乡政务(为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一是推行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将权责清单调整和政务服务事项完善相结合,与省市同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十二同”,同步实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为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共完善发布政务服务事项1039项,均可网上申报,可全程网办事项442项,占政务服务事项的42.54%;可全程网办行政许可事项241项,占行政许可事项总数的44.88%;承诺时限平均压缩率56.48%。完成县级政务服务中心、13乡镇为民服务中心、124个村(社区)为民服务站网上实体大厅创建。2016至2017年,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办件5999件;2018开始,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改版,改为云南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目前云南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办件56018件,发布政务动态信息521条。二是有效开展投资项目集中联动审批。2016年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搭建并投入使用,12个部门71项投资项目事项按照审批、核准、备案类全部录入系统进行固化和程序化,对投资项目事项进行流程再造及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报备实现在线办理、集中审批。截至2020年10月,有投资项目集中审批报件2770个(其中审批类1927个、备案类831个、核准类12个),涉及事项4178件,投资概算2141.58亿元,无超时现象发生。三是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办”。目前,县级设“1个中心4个分中心”、13乡镇设为民服务中心、124个村(社区)设为民服务站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保障。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投资项目集中审批窗口”及“跨省通办窗口”,涉及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投资项目审批、跨省通办事项实行“一窗受理、一窗办理”。目前,进驻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含分中心)部门29个,应进驻政务服务事项663项,实际进驻政务服务事项621项,进驻率93.67%,签订授权委托书39份;进驻企业4家,服务事项7项,用水、用电报装均已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各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部门均根据各自职能职责刻制“行政审批专用章”,共刻制“行政审批专用章”24枚。2016年至今,政务服务中心接待办事群众39.98万人次,受理审批事项135.65万件,按时办结率100 %,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8 %以上。四是推行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2018年3月,印发《昌宁县关于开展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工作方案》,扎实开展相关工作。主动与县直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从事项标准化、审批规范化、材料精简化入手,全面梳理“最多跑一次”和“马上办”事项清单,力争让群众和企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最多跑一次”,简单事项实现“马上办”。基本实现“只跑一次是惯例、多次办理是例外”的目标。2018年6月至今,“最多跑一次”服务办件60.7万件,占办件比例的94.26%。五是推行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加强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村级为民服务站建设,将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建设向基层延伸,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对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办件量大的事项,支持在基层“就近办”。依托移动服务网络,通过VPN拨号方式登录政务服务平台,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对云南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13个乡(镇)和124个行政村(社区)的业务审批员工号信息进行完善,已完成县直部门、乡(镇)及村(社区)VPN账号配置。六是推行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积极利用新兴媒体,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乡(镇)、村(社区)及街道、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广泛宣传推广“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知晓率和使用率,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目前,全县“办事通”张贴宣传海报6157张,摆放宣传页、发放宣传册60611份,举办专场宣传活动979次,实名安装认证“办事通”43200人,占全县常住人口360479人的11.98%,平均办件量为0.97。七是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建成运行。2016年6月30日,我县投资审批中介超市按照省、市相关要求,全面建成运行。制定了《昌宁县投资审批中介超市服务事项选取清单》、《昌宁县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工作流程》和《昌宁县投资审批中介超市操作指南》等流程制度,加强对中介超市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目前,昌宁县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可供选择的各类中介机构2070家,涉及咨询评估、勘查设计、测量调查、检测服务四大类41个资质类型148项中介服务事项。2016年7月至今,我县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共发布148个采购中介机构服务公告,并成功选取148个,完成签约项目147个,履约结束146个。中介超市项目总成交额777.81万元,节约资金227.15万元,资金综合节约率23.02%。
3.创新县乡“中心”管理机制。建立了《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制度》、《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督办导办工作制度》,修订和完善了《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首问首办责任制》、《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限时办结制》、《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服务承诺制》、《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问责制》、《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暂行规定》、《昌宁县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及工作人员考核评价办法》等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通过设置群众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监督方式,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各窗口部门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三集中,三到位”的原则与派出窗口工作人员签订“授权委托书”,充分利用周一例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等,围绕纪律作风、服务态度、职责职能等内容对干部职工及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学习,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和窗口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彻底改变以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局面。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和“流动红旗标兵”评比活动等,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强化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整体素质。以人为本,关心窗口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全管理、监督、评价和责任追究体系,积极探索和创新管理体制,利用目标考核等手段,进一步规范政务(为民)服务中心运作,确保管理规范、运转有序、公开透明、高效廉洁。通过设立电子监察和效能考核以及新闻舆论的监督,强化监管,确保阳光运行。
4.加强政务服务电子平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要求,将政务(为民)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纳入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政府信息化资源平台,建立健全网络系统,逐步实现网上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和县、乡镇信息资源共享,政务(为民)服务中心网络与各级政府、各部门局域网互联互通,做到事项网上公告、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审批和网上监管,实现网络办理审批、交费、咨询、办证等,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
5.抓实公共资源交易规范运行。一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市场公开交易、交易规范运作、运作统一管理”的模式,把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项目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和管理,形成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有形市场,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化、运作的规范化。2016年至今,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1445场,成交金额47.49亿元,节约资金1.08亿元,增价0.66亿元;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96场,成交金额1088.52万元,节约资金9.30万元,增价49.67万元。二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分级管理、分类建设,依规办事、高效推进”的原则,推进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建设。于2017年11月起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全部实现全过程电子化交易,并在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建设中兼容了远程异地评标系统,2018年9月开始,实现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2019年搭建政采云平台,并于2020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共入驻平台供应商41家,上架商品2760多个。建立完善保证金代收代退有关工作制度,并按照时限要求实行线上一项目一收退,自运行至今投标保证金收退工作零投诉、零失误,总体运行良好。
6.扎实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各职能部门及时对监管事项进行认领,共完善检查实施清单807条,完善率为92.87%。各监管单位按要求完善部门基本信息和执法人员信息,目前共录入执法人员841人,采集监管行为2726条。按要求在云南省“互联网+监管+督查”平台发布监管动态信息和违法违规曝光信息523条。
7.切实抓好群众诉求受理工作。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回应制度,通过网上信访、“12345”政府热线、“一部手机办事通”平台等渠道,接受群众投诉举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健全“12345”政府热线运行管理机制体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咨询、举报、投诉渠道,2018年至今共开通热线承办单位63个,共有平台办件383件,办结率达100%。
(二)2020年主要工作
全力推进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和县、乡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建设。县、乡(镇)两级服务中心严格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一票制收费、乡村联动”的工作机制规范运行。截至10月底,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各类事项410656件,月平均办理41066件,办结率100%;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办理各类事项25471件,月平均办理事项2547件,办结率100%;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项目72项,月平均交易7项,完成交易金额24756.62万元,节约资金994.61万元,增价62.71万元;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交易11项,交易额25.30万元,节约资金1.10万元。 一是做优投资项目集中审批工作。截至10月底,有投资项目集中审批报件427个(其中审批类160个、备案类267个),涉及事项587件,投资概算207.82亿元,按时办结率达100%,无超时件发生。二是认真开展“最多跑一次”服务工作。目前全县清理公示“最多跑一次”事项1977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0%以上。截至10月底,县级中心(含分中心)“最多跑一次”服务办件共计40.52万件,占办件比例的98.70%,基本实现“只跑一次是惯例、多次办理是例外”的目标。三是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十二同”。根据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的要求,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本地化要素,实现省、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事项编码、名称、类型、设定依据、行使层级、时限、流程、办理条件、申请材料、申请表单、收费标准、办理结果“五级十二同”。目前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应承接和指派数事项659项(主项),已承接和指派659项(主项),指派完成率为100%,政务服务事项二级及以上深度事项占比为100%,与省市同步实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为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提供保障;开展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指尖办”测试工作。各事项部门依托“云南政务服务网”和“云南省政务服务统一申办受理系统”进行政务服务事项上线测试工作,为全面开展政务服务网上办提供坚实基础。四是抓实“互联网+监管”工作。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云南省“互联网+监管+督查”系统,强化对地方和部门监管工作的监督,实现对监管的“监管”,并通过归集共享各类相关数据,及早发现防范苗头性和跨行业跨区域风险。截至目前,在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中有监管事项的部门为29家,应认领事项1153项,已认领事项1153项,事项认领率为100%;应完善检查实施清单863项,已完善检查实施清单807项,检查实施清单完成率为92.87%;补充部门信息43家;录入执法人员841人,采集监管行为2726条,其中行政检查1961条,行政处罚734条,强制行为1条,其他行为30条;有监管行为的事项数611项,监管事项覆盖率为64.93%。在云南省“互联网+监管+督查”系统中发布监管动态465条,违法违规曝光信息58条。五是认真抓实“12345”政府热线建设及运行工作。目前,全县共有63个单位承办“12345”政府热线业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咨询、举报、投诉渠道,初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零距离”工作联络模式。截至10月底,平台接收网络诉求办件186件(次),办结率达100%。六是有序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宣传推广应用工作。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助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截至目前,全县张贴“办事通”宣传海报6157张,摆放宣传页、发放宣传册60611份,举办专场宣传活动979场(次),实名安装认证“办事通”43200人,占全县常住人口360479人的11.98%,平均办件量为0.97。七是着力推进公共资源阳光交易。持续强化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运行管理,推进交易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确保招标采购的整个操作过程在制度框架下规范运作。目前与市级进行远程异地电子评标22场次。八是稳步推进中介超市运行管理。强化以“网络入驻为主、实体入驻为辅”的投资审批中介超市运行及管理。截至10月底,全县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发布采购中介机构服务公告7个,并成功选取7个,完成签约项目6个,履约结束5个,项目成交额20.32万元,节约资金17.58万元,资金综合节约率46.38%。九是认真开展群众咨询诉求受理工作。建立群众诉求工作台账,按规定要求办理回复好群众诉求,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服务机构诉求渠道100%畅通。截至10月底,受理群众咨询诉求4.5万余件(次)。十是抓实领导入驻工作。截至10月底,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入驻中心209人(次)、分管领导入驻765人(次)。十一是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政务服务工作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截至10月底,累计编发《政务服务工作信息》10期,在各类媒体发布宣传信息30余条(次)。
二、取得的经验做法
一是方便群众服务企业是根本。通过不断健全完善县、乡(镇)、村(社区)各服务中心(站)服务功能,统一办公地点,优化办事流程,聚焦高频事项,采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式,积极推动“一窗受理、网上可办、简化材料、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工作模式,从时间和空间上方便了办事群众,降低了群众办事成本,让群众更满意。二是党委政府重视是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自县级营商办成立以来,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以问题为导向,商讨研究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办法措施。为切实解决好当前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场地面积狭小问题,将佳阳写字楼1—3层局部(6001.9平方米)划归作为政务服务工作集中统一办公使用。三是平台功能完善是核心。通过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中介服务超市”、“公共服务超市”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建成运行,县政务服务平台已逐步发展成为集行政审批、政务服务、政务公开、阳光交易、政务查询和行政投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四是运行有效监督是保障。通过设置群众意见箱、满意度测评、电子监控系统等各类监督体系,政务服务工作得到了社会公众监督、电子系统监督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现场监督,确保政务服务各项工作阳光运行。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少数乡镇和部门对政务服务工作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够全面系统,服务能力建设有差距。有的乡镇和部门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政务服务工作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中的重要性,没有将其作为“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一件大事来抓,政策研究不深入,问题导向不明显,措施落实不到位,仍然停留于按传统思维开展工作,协同一致、齐抓共管、保障政务服务高效规范运行的大格局尚未全面形成。
(二)平台建设基础薄弱,服务场所不够规范。县、乡(镇)、村(社区)政务(为民)服务平台建设总体投入不足,基础薄弱,水平偏低,多数服务场所还不能满足服务需求,在功能布局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集中服务上还有较大差距,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全县县级政务服务中心面积还达不到省级不低于3000平方米的要求;绝大多数乡(镇)、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站)均未达到省级乡镇不低于800平方米、村不低于400平方米的要求。
(三)进驻不到位,服务能力弱。一是“应进必进”“两集中两到位”落实不到位。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和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未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服务,“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授权不充分”“只挂号、不看病”“体外循环”现象仍然存在,政务服务满意度不高。二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差距。线上线下融合工作开展不平衡,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中思路不广、办法不多,智能化设备应用、政务服务向移动端延伸还有待加强。三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有待加强。县级设置的行政审批局有名无实,改革不彻底,“一颗印章管审批”工作推进缓慢。四是投资审批中介超市运行有差距。没有严格执行省、市规范投资审批中介超市运行管理规定,投资项目中介服务事项进入网上中介超市竞争性选择服务项目少,部分中介事项未接受在线监管。
(四)宣传推介不足,社会效应不强。县级及县直部门对政务服务工作推进、政策落实、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等方面宣传引导推介力度不够,自身工作经验和亮点总结宣传被动,主动推介能力不足,在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营造上有差距。目前,对“一部手机办事通”推广应用工作宣传不够到位,在宣传推广应用上方式单一、渠道狭窄,社会效应不强,实名认证用户率偏低,未充分发挥“掌上办”“指尖办”优势。
四、2021年工作思路
2021年,我们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问题为导向高效推进具体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政务服务,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全力推动昌宁高质量跨越发展。
(一)提高认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国家和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审批服务便民化原则,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核心,以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为抓手,加强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清单化管理,推动同一事项“五级十二同”,实现无差别办理、同标准办理,着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全力助推全县“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二)加大投入,抓实政务服务平台基础建设。围绕争创“全省先进、全市一流”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项目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县政务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进驻佳阳写字楼进度。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推进乡(镇)、村(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切实解决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中基础建设、设施设备制约发展、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同时,不断完善各级服务场所平台的服务功能,进一步优化政务(为民)服务中心(站)窗口设置,真正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能办千万事”的目标。
(三)强化进驻,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按照“以进驻为原则、以不进驻为例外”的要求,抓实“应进必进”工作,将各部门所承担的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实行集中办理,做到“只进一扇门”“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切实防止“两头办理”“两头跑”和“体外循环”等现象发生,确保政务服务“好评率”不断提升。二是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不断拓展网上办理深度,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三是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承接好、衔接好、落实好省市级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努力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步伐,有效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四是强化中介超市运行和监管,规范中介服务项目选取,提升中介服务质量,加强对中介超市的监督管理,杜绝投资审批事项办理和中介服务选取“体外循环”。
(四)主动宣传,营造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良好氛围。主动作为,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亮点,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对政务服务工作的宣传推介力度,以“高效办好常规事、完整办成一件事、可以办理更多事”为目标,切实抓好“一部手机办事通”宣传推广应用工作,确保办事通实名注册认证率再提升。
(五)严明纪律,切实加强政务服务部门自身建设。以建设服务型、学习型、廉洁型机关为重点,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正风气”为目标,统筹抓好政务服务管理系统党的建设、廉政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着力打造一支务实创新、纪律严明、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政务服务干部队伍,为全县政务服务事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