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9533025086361308A-/2021-1102003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21-11-02 |
文号 | 浏览量 |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1
第二节 基本原则………………………………………………1
第三节 主要目标………………………………………………2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落实“一颗印章管审批”…3
一、机构编制设置……………………………………………3
二、职能职责及事项梳理……………………………………3
三、事项及人员划转……………………………………3
第二节 简政放权 规范行政审批行为…………………………4
一、推进接放管结合………………………………………4
二、规范审批流程…………………………………………5
三、优化公共服务…………………………………………6
第三节 与时俱进 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8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9
二、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9
三、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管………………………………9
四、做优投资项目集中审批………………………………10
五、推进政府热线规范运行………………………………10
第四节 提质增效 实施政务升级工程 ………………………11
一、升级县级政务服务平台……………………………11
二、升级乡(镇)、村(社区)政务服务平台…………11
第五节 整合优化 规范公共资源交易 ………………………12
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12
二、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12
三、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运行………………………………13
四、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13
第三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厘清责任…………………………………14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15
三、严格管理,强化监督…………………………………15
四、培养人才,夯实队伍…………………………………15
五、广泛宣传,凝聚共识…………………………………16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昌宁县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攻坚时期,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与监管,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高效能”的政务服务升级版,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昌宁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昌宁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制定本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昌宁县政务服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主线,以完善实体政务服务平台搭建、加快智慧政务建设为核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创新政务服务,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从重数量向提质量转变,从分头分层级推进向纵横联动、协同并进转变,从减少审批向放权、监管、服务并重转变,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双向互动机制。
—坚持转变职能、提升服务。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简环节、优流程、转作风、提效能,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坚持融合创新、开放共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与应用,以融合促创新,整合现有信息化平台资源,推广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
—坚持公开公正、便民高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丰富公开内容,融合“互联网+”创新公开形式。扩大政企、政民、政社互动交流,增进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认同协同,促进政府有效施政和社会和谐。
—坚持统筹推进、阳光交易。坚持统筹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管理,创新电子化监管手段,健全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坚持统一监管、提高效能。整合监察资源,加强监察力量,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电子监察系统,推行政务服务全过程监察,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着力打造以行政审批服务、公共事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政务服务综合体系,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智慧政务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造“高标准、高品质、高效能”的政务服务升级版,形成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工作新格局。着力推进交易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树立清正廉洁、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第二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一颗印章管审批”
为切实解决在审批管理服务中存在的职责分散、以批代管、效率不高等问题,借助昆明市等地试点改革经验,推进我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落实“一颗印章管审批”。
一、机构编制设置
按工作需要,对加挂在昌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的行政审批局具体设置职能职责及人员编制。
二、职能职责及事项梳理
结合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照《云南省行政许可事项通用目录》,认真梳理,摸清县级各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责、审批事项和关联的服务事项,提供详实、准确、规范的审批依据,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职能职责调整奠定坚实基础。
三、事项及人员划转
将行政审批权限在县级的行政审批事项划入行政审批局,各职能部门要坚持人随事走、编随人走的原则,把具体从事行政审批、业务精、素质高的一线工作人员充实到行政审批局,确保事项划转后能顺利开展相关审批工作。
第二节 简政放权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一、推进接放管结合
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管理制度,规范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接、放、管”,从政府“端菜”变为群众“点菜”,从减少审批向放权、监管、服务转变,奠定“高效能”服务基础。
(一)继续推动简政放权
依法有序继续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自担风险、自行调节、自律管理的事项,不再实施审批。公布审批目录清单,继续削减前置审批和不必要证照。
(二)实施行政审批事项动态管理
建立健全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定期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并实时向社会公开。实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统一管理,将行政审批事项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和其他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实行“一窗受理、限时办理、一门办结”。
(三)推动行政审批事项承接下放
推动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和下放,按要求做好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具体工作,按行政审批操作相关规范,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上下级之间要强化纵向沟通、衔接,确保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位、接收到位、监管到位。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要统一纳入本级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四)做实事中事后监管
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强化对地方和部门监管工作的监督,实现对监管对象的“监管”,并通过归集共享各类相关数据,及早发现防范苗头性和跨行业跨区域风险。
二、规范审批流程
规范审批流程,创新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实现“高效能”行政审批服务。
(一)统一行政审批标准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程序优化和流程再造,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南,明确审批事项、审批权限、办理时限、技术标准等,绘制操作流程图,并通过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窗口、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开。
(二)再造行政审批流程
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减少申报材料,简化办理程序。将一般事项审批权限下放给窗口审查人员,提高窗口办结率。减少审查环节,压缩承诺办结时间,逐步实现审批流程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三)创新审批方式
完善重大项目联合审批常态化工作机制,编制联合审批事项清单和服务指南,确定牵头部门和协办部门,资料和审批信息互认,实行联合(并联)审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受理、流转、审批、公示、查询、投诉等。
三、优化公共服务
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解决服务流程繁杂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优质、便捷的“高效能”公共服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完善公共服务事项目录
使用云南省统一的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库,明确有关政策支持、法律和信息咨询、知识产权保护、就业技能培训等综合服务事项;明确公共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扶贫脱贫等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实行动态调整,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二)简化公共服务办事流程
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完善“一窗受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一次性告知等制度。推行“一站式”办理、并联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同城通办、委托代办等服务,实行事后回访。完善公共服务办事流程,编制办事指南或工作规范。精简办事程序,减少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减少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
(三)健全政务服务长效机制
健全政务中心管理制度,切实提升窗口服务水平。规范窗口工作人员管理,切实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效能和规范化服务水平。积极协同配合纪检监察和政府督查部门通过强有力的督查,督促进驻各级服务中心的部门严格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和“四进中心”的要求抓好落实,真正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从机制体制上杜绝“两头受理”、“体外循环”、“只挂号、不看病”等现象。督促和协调有关窗口服务部门严格按要求选优配强窗口工作人员,不断优化人员结构,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履行各项服务规范情况进行检查,严肃查纠各种违纪违规行为。
(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六个一”行动要求,确保实现面向群众和企业可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服务比率达90%以上,承诺办结时限在法定办结时限的基础上压缩50%以上,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办理的事项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只跑一次是惯例、多次办理是例外”的目标。
(五)规范中介服务市场
全面清理县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无法律法规依据或部门自行设定的中介服务一律取消,县直审批部门不得要求办事群众提交中介服务有关材料。确立中介机构市场主体地位,由群众自主选择中介服务,县直审批部门不得强制或变相指定。规范行政机关委托中介服务方式,法律法规规定采取招标采购方式购买中介服务的必须进驻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交易,依法不采取招标采购方式购买中介服务的必须进入“中介超市”按平等竞争方式公开选取。依托云南省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建立统一的中介机构数据库,并遵循 “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的原则,提供优质的中介服务,消除行业垄断,充分发挥网上中介机构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管理、交易服务、监督评价的功能,确保中介机构运行规范、公开、公平、公正。强化“中介超市”管理服务,建立中介服务信用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社会公示制度,实行宽进严管、惩戒淘汰,着力解决中介服务效率低、收费高等突出问题,推动行政审批与中介服务“双提速”。
第三节 与时俱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
坚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设施,加强集约化建设,搞好顶层设计,推动平台资源整合和多方利用,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推进信息资源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互通共享。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简化办事环节流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渠道多样、简便易用的政务服务。坚持协同推进,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的一体化联合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作配合和工作联动,强化制度衔接,为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紧紧围绕“高标准、高品质、高效能”政务服务要求,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架构统一、集约规范、信息共享、多级联动的网上政府体系,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
与省市同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五级十二同”,同步推进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完善办事指南,精简办事流程,实施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网上“一窗受理”,线上服务和线下政务“双线协同”。依托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可网上申报,30%以上事项可以全程网上办理。加快推进各类业务平台整合及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民生事项上线,充分利用“不见面审批”的网络平台优势,让群众办事“不出门、不出村”,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家中办”“掌上办”。
二、创新民营企业服务模式
配合建立统一的民营企业服务热线,实行保姆式服务,打造务实、过硬的服务直通车。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编制县级政务服务清单并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政府门户网等向社会公布。完成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或窗口平台建设,并与省平台实现对接,自动纳入全省平台网络统一管理。要严格落实云南省政务“好差评”制度,将政务服务“好差评”纳入绩效评价,完善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和服务链接。
三、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管
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创新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行政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全面梳理政府工作部门的行政职权,进一步明晰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权限,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及时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和科学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协调机制。优化办事流程,明确办事条件,简化申请材料,规范办事程序,压缩办事时限,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减少行政权力自由裁量权。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办事过程更加透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四、做优投资项目集中审批
依托云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对投资审批项目进行流程再造,开辟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开展免费代办服务,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实现项目审批网上全程监控和查询,确保投资项目100%实现系统运行、集中审批,杜绝体外循环。
五、推进政府热线规范运行
依托“12345”政府热线综合服务平台,受理政府职能范围内的咨询、申诉、举报、投诉、意见和建议等非紧急类诉求,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分类处置以及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的原则,实行统一接听、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的工作机制。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的政府热线服务,形成资源共享、协作配合、保障有力的热线服务机制。
第四节 提质增效实施政务升级工程
一、升级县级政务服务平台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全省政府机构窗口服务督查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8〕37号)文件要求“县级以上实体大厅使用面积不低于 3000 平方米”,以全面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只进一扇门”为目标,坚持适度超前、一步到位,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县级政务服务实体平台搬迁建设任务,将县政务服务中心搬迁至佳阳写字楼。将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100%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设置自助服务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自助服务;按标准配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资审批中介超市。建成集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总面积约6100平方米。
二、升级乡(镇)、村(社区)政务服务平台
以“补短板+创特色”模式,建设完善乡(镇)、村(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站)。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全省政府机构窗口服务督查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8〕37号)文件要求:乡镇(街道)和城镇社区实体大厅使用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农村社区实体大厅使用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建设乡(镇)、村(社区)政务服务体系。一是依托中央支持的“两新一重”建设领域,整合乡镇各类投资项目,对达丙、关庙、宝丰、龙井4个社区及13个乡镇便民服务体系业务技术用房进行建设,按照每个建设点面积不低于800㎡的标准,总投资2040万元。二是在13乡镇各选取一个村,建设农村社区美好生活服务站业务技术用房,按照每个建设点面积不低于400㎡的标准,总投资780万元。
第五节整合优化规范公共资源交易
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云政办函〔2017〕3号)要求,与政务服务中心同步提质,在佳阳写字楼建设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设置1个受理大厅、3个开标厅、1个拍卖大厅、3个评标厅 (含电子评标室、隔夜评标场所)、询价室、竞价室、电子音视频监控室、档案室、专家抽取室、答疑室等区域,配备相应的便民服务设备设施,为评标 (评审)活动设置独立的代理机构服务区域和监督人员监督区域。新建昌宁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配套安置智慧化办公系统280台(套),自助服务设备20台(套),大厅一体化显示系统3套,交易中心内部交互办公系统1套,购置网络终端系统2套,智慧监控设备1套,中央空调3套,防雷电源3套等设施,总投资3000万元。
二、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
(一)推进信息公开共享
配合加大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公开力度,依法公开交易公告、资格审查结果、成交信息、履约信息以及有关变更信息等。依法公开有关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审核、市场主体和中介机构资质资格、行政处罚等监管信息。
(二)强化公共服务功能
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功能,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工作规范和监督渠道等。统筹安排进场交易活动,协助查处平台内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惠民工程、民生工程项目、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招投标“绿色通道”。与依法设立的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加强业务衔接,保证法定职能正常履行。
三、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运行
坚持应进必进、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药品医疗设备集中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矿业权等类别的必进限额交易项目全部纳入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围绕“网上全公开、网下无交易”的工作目标,严格执行交易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县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管理运行,有效推进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开评标及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
四、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
(一)推进电子监管
应用统一的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系统,配合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权力运行监管模式由现场监督转变为线上线下监督相结合。开展在线投诉举报受理,在线实时监督及自动预警等智能化监督,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电子化动态监管机制。
(二)健全监管制度
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为主,加强对公共资源招标投标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深化全县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改革,推进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管理,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法规制度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诚实守法、监管有力的公共资源交易现代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行政监督部门与监察、审计部门协作配合机制。
(三)加强共同监管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实行交易管理机构、相关监督部门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综合监督模式,统一履行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管理、监督和指导职责,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进场交易活动的综合监督。建立完善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监察、审计、检察等机关工作人员组成的监督员库,保障社会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
第三章 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厘清责任。全面加强对政务服务工作的统一领导与组织协调。完善相应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和责任,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和综合决策,协调各部门及县、乡(镇)间的行动,统筹解决政务服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县、乡(镇)分级管理,部门协调配合,上下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健全完善政务服务建设和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解决好政务服务场所建设和基础设施需要。制定、完善、推行相关财政、土地等政策,将政务服务基础设施列入公共基础设施和惠民工程建设项目,作为公共财政预算安排和土地开发利用的优先项目。从县级层面统一整合部门条块政策、资金和项目等资源,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实现政务服务全面提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相关领域的专项资金、补贴支持各级的政务服务工作。
三、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积极构建高效的政务服务监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马上办”工作,切实提高效能和服务质量。各进驻政务中心的部门加强对派驻窗口及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进驻部门与县政务服务管理局联合监督的机制,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政务工作的监督考评,联系实际,科学确定考评范围和考评指标,全面制定考评方案,将监督结果列入绩效考评内容,并逐步增加考核权重,强化结果运用,提升绩效管理与考评工作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四、培养人才,夯实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和选派,重点引进互联网和法律等专业人才。创新政务服务工作队伍选用机制,选派优秀干部充实政务服务一线,将政务服务岗位培养的优秀人才推送到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上。建立健全干部成长机制,定期交流轮岗。完善政务服务队伍考核办法。建立窗口工作人员选拔、任用、培训机制,将服务窗口打造成为培养、锻炼、选拔人才的重要基地。
五、广泛宣传,凝聚共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宣传平台和通信运营机构,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定期宣传国家、省、市、县关于政务服务工作相关政策。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群众,及时总结政务服务工作先进经验、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政务服务工作的舆论宣传,及时宣传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推广先进工作经验,使政务服务工作成为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营造政务服务深入人心、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