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404-1/20240701-00003 | 发布机构 | 昌宁县人社局 |
公开目录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日期 | 2024-07-01 |
文号 | 浏览量 |
李春华、于雪、石红丽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县劳动力就地就近务工增收基地建设的建议》(第25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首先,感谢您对就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的建议指出了加强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湾甸乡“幸福里”就业社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深入乡镇和企业开展调研,会同县农业农村局进行商议。现答复如下:
一、“幸福里”就业社区建设工作情况
(一)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建设模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就业促增收工作,经多次调研,我县结合地方产业发展优势及公共就业服务需求,按照“企业+服务平台+务工人员”的“幸福里”就业模式,提出了“1226”建设思路(即:建立1个服务体系,“公益性县级零工市场+乡镇政企零工驿站+15分钟村级就业服务圈”服务体系;建成2个信息库,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用工岗位信息库;搭建2个服务平台,建立线上招用工服务和“幸福里”就业服务平台;实施6个专项行动,职业技能提升、生活保障优化、品牌打造提升、创业兴乡帮扶、援企拓岗服务、求职能力提升),明确将湾甸乡上甸社区作为“幸福里”就业社区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昌宁县“幸福里”就地就近就业服务能力建设。
(二)争取项目资金,完善设施建设。充分盘活湾甸乡上甸社区原监狱旧址闲置资产,前期湾甸乡已翻新1幢2层宿舍楼配套房间41间,能够满足300余人住宿。建成冻库、玉米脱粒烘干生产线、蔬菜脱水烘干生产线1条。目前,已争取到沪滇产业项目资金550万元、移民新村建设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同时人社、搬迁安置、湾甸乡多方筹措资金,将再建设玉米饲料加工车间、生物质燃料加工车间、库房等生产区,改造1间办公用房,完善地面硬化、食堂、洗澡间、床铺、办公设施等附属设施,年内示范点可全面投入使用。
(三)摸清就业底数,开展就业服务。今年以来,人社部门组织各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摸排。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21.42万人,转移就业15.43万人,其中县外转移就业5.2万人,县内转移10.23万人,县内灵活就业6.65万人,占县内转移总量的65.32%。灵活就业人员到柯街、卡斯、湾甸从事季节性果蔬种植、包装、物流的约3.5万人,占灵活就业人员比例达52.5%。围绕干热河谷区域果蔬等主导产业,摸清了柯卡湾地区企业用工数量、用工方式、务工带头人及群众就业意愿等基本情况,建成了“公益性县级零工市场+乡镇政企零工驿站+15分钟村级就业服务圈”服务体系,为就近就地就业提供了创新服务。在湾甸示范点,乡党委政府已明确抽调2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幸福里”社区建设相关业务,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派出工作人员具体指导,确定云南造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湾甸乡“幸福里”社区就业服务线上线下平台运营管理。在推进示范点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人社部门主动对接各用工主体,及时归集岗位信息,发挥“零工市场”“零工驿站”作用,将缺工岗位与求职人员进行“配对”,解决好劳动力资源供需匹配中的堵点、难点问题。
二、下步工作措施和打算
(一)加快“幸福里”社区示范点建设。积极协调移民搬迁、乡村振兴等相关部门和湾甸乡党委政府,尽快完成对示范点办公用房、地面硬化、厨房、餐厅、洗澡间、床铺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依托两市三县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将示范点辐射范围从湾甸乡延伸到柯街、卡斯、鸡飞等乡镇和其他县区,打造“一小时”务工圈。
(二)突出人社工作赋能产业发展。认真落实《云南省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16条措施》,“幸福里”社区将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统筹进行建设,县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企业协同解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难题,促进产业扩容升级。通过把分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把阶段性的用工需求整合起来,提高组织化水平,形成产业、企业、就业“三业”联动格局,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和增收。
(三)总结推广示范经验。人社部门将根据“1226”建设思路,持续完善湾甸乡上甸“幸福里”就业社区示范点建设,全面提升县、乡、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炼成为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积极探索“幸福里+N”模式,努力将“幸福里”社区做出昌宁特色、做成昌宁品牌。
感谢您给我们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注人社工作!
(此件公开发布)
昌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30日
联系人及电话:陈宗德 0875—7121069